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咳嗽其實是保護機制 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返回上一層
人為什麼會咳嗽?因為人體有很多咳嗽的「受體」,分布於呼吸道、肺部、耳朵及食道。這些咳嗽受體在受到刺激時,就會引發人體產生咳嗽的動作。因此,不論是中耳炎、鼻炎、氣管炎、或異物誤入氣管時,因刺激了咳嗽受體,咳嗽機制就會被啟動。
 
臺大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阮聖元,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簡而言之,咳嗽反射是人體保護呼吸道及維持呼吸道清潔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咳嗽反射中樞位於延腦,延腦被稱為是生命的中樞。除了心跳、呼吸的控制中樞在這裡,也有調節意識、吞嚥、咳嗽、打嗝及打噴嚏的功能。如同嗆到水或異物入侵時,延腦就會啟動咳嗽反射,這是一個原始的反射,對身體具有保護作用。
 
正因為咳嗽的起因是為了保護呼吸道免受異物侵擾,所以並非每一種咳嗽的情況都需要藥物介入,有些時候過度抑制咳嗽表現,反而對背後的疾病產生不良的影響,或延遲找出病因的良機。
 
咳嗽可依症狀持續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有痰,來做病因的區分,進行評估與治療。
 
咳嗽3週以內屬於急性咳嗽,3∼8週是亞急性咳嗽,8週以上屬於慢性咳嗽。據過去的臨床研究顯示,急性咳嗽大概有8∼9成都是呼吸道感染引發,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包含鼻子或口咽部位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都會引發程度不等的咳嗽症狀。大部分的上呼吸道感染屬於「自限性疾病」,不一定要就醫,可以靠休息、多喝水提高免疫力自行緩解,且咳嗽情況多在1∼2週之內就會好轉。
 
如果咳嗽拖長至3∼8週就是所謂的亞急性咳嗽,常見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後之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之急性發作等。感染過後之咳嗽之所以造成較久的症狀,原因是之前呼吸道感染引發較嚴重的發炎反應,造成呼吸道黏膜破壞,並產生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積,例如罹患流感過後,即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造成咳嗽症狀拖很久,需要藥物介入治療。
 
一旦咳嗽超過8週,就屬於慢性咳嗽,此時要考慮是否有慢性發炎性呼吸道疾病的急性發作的可能。例如氣喘、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是慢性鼻炎、鼻涕倒流引發的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或胃食道逆流等。慢性咳嗽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去抓出病根,對症治療才能控制。
 
咳嗽分成「乾咳」和「濕咳」,乾咳就是沒痰,濕咳就是有痰。乾咳的情況相較於濕咳,有較大的機會是非呼吸道病因所引發,例如胃食道逆流;或是服用某些藥物(例如心血管用藥「血管收縮素反轉?抑制劑」)刺激了咳嗽受體所致,此時咳嗽通常不太會有痰液產生。
 
濕咳的情況多半代表咳嗽的病因來自於呼吸道本身的發炎反應,例如慢性氣管炎就會產生很多痰液。以感冒為例,一開始痰不多且呈清澈狀,但隨著病毒往下擴散且身體免疫細胞開始與病毒對抗,引發呼吸道的發炎反應,痰液就會開始轉濃且量變多,顏色也會從清澈轉變成黃色或淡綠色,這是白血球與上皮細胞剝落,和病毒或細菌殘骸混合而成。
 
當痰色最濃稠時就是發炎最劇烈時,也是免疫反應最強的時刻,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通常也代表病程即將痊癒,之後痰就會慢慢再轉為清澈,接著咳嗽症狀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