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少年維特的煩惱 兒少也有焦慮困擾

返回上一層
將近20%的人在其兒童青少年階段,曾面對明顯的焦慮困擾。心禾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兼任主治醫師吳思穎,在《好健康》會刊撰文表示,依其發展程度,幼小的孩子還無法清楚整理其內在經驗,也還未能理解焦慮與內外在世界的因果關係,因此他們不易以言語表達焦慮的想法,但易以身體不適(頭痛、肚子痛、睡不好),或是外顯行為(發脾氣、反抗、哭泣、攻擊)來做溝通。兒童族群的擔憂,與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考試、人際(被霸凌或孤立)、父母的婚姻問題等。較大的兒童及青少年,能較具邏輯性的表達,也能思考當下與未來的不同議題,其焦慮因此延伸至更廣的層面,如現在面對被同學孤立,未來是否還交得到朋友?世界上是不是沒有真正的好人?我以後還能順利工作、和同事相處嗎?人生是否無法翻身?
 
當孩子大部分時候都在煩惱,且煩惱的程度顯著大於一般同儕的反應程度,並對生活功能有明顯的顯響:不想上學,拒絕有趣的娛樂活動,無法達到其年齡應有的發展(睡眠不能睡過夜、無法獨立完成功課、交友困難),要正視這是需要立即協助的狀況。
 
因發展的敏感時期及能力不同,兒少也有成人診斷之外的其他幾種焦慮症,包括:選擇性緘默症、分離焦慮症、身體為主的重複行為(拔毛症、摳皮症)。
 
促進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成人期健康的重要起步。我們可以協助孩子構築面對焦慮時的一套內建藍圖:
1. 認識自己的情緒。焦慮是如何表現?它的角色?
2. 舒緩焦慮的策略。
3. 練習當一個平衡的思考者。
4. 學習面對恐懼,藉由有計劃的練習,逐步面對不同等級的焦慮情境。
5. 持續練習,體會焦慮是可處理的,也體會自己的應變彈性和掌握狀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