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1期

出刊日:2015-01-15

返回上一層

無痛內視鏡檢查 輕鬆受檢找病變

許多人擔心腸胃出問題,但因害怕傳統內視鏡檢查的不適與疼痛而卻步,無痛內視鏡的日漸普遍以及技術純熟,大大提高受檢意願。
 
諮詢專家/林姿伶/好心肝門診中心健康檢查中心主任
撰稿/林姿伶
 
50歲的彭先生最近收到健檢報告,上頭寫著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建議接受進一步的檢查。經諮詢醫師,醫師建議他接受大腸鏡的檢查,以釐清是否有大腸病灶需要處理。可是聽說做大腸鏡很痛?準備工作很麻煩?有大腸破裂的風險?彭先生遲疑了,可是聽說最近大腸癌的比例很高…..
 
最常為國人了解的內視鏡包括了胃鏡跟大腸鏡,從口腔跟肛門等人體「自然開口」進入,使用長條型的內視鏡進行檢查以及切片、治療等。在懷疑胃腸道有病變,需要進一步確診、切片或治療時,醫師就會建議病患接受內視鏡的檢查。常見的疾病診斷為:
血管性病變:如食道及胃、大腸的靜脈瘤、血管增生異常、痔瘡。
發炎性病變:如逆流性食道炎、胃炎、十二指腸炎、大腸炎。
潰瘍性病變:如食道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潰瘍。
息肉性病變:如食道息肉、胃息肉、十二指腸息肉、大腸息肉、肛門贅皮。
癌前病變:如食道異生(dysplasia)、巴瑞氏食道、萎縮性胃炎、胃壁腸化生、大腸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
癌病變:如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腸癌、大腸癌、肛門癌。
 

無痛技術 減少恐懼及疼痛

傳統的內視鏡因為病人多為清醒,胃鏡經過咽喉會造成嘔吐反射,大腸鏡因為鏡檢深入、轉彎以及充氣而有腹脹、疼痛等自然反應,所以病患須承受較多的痛苦。加上對於檢查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異物在體內的恐懼跟痛楚,病患多有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腦壓升高、心肺負荷增加等生理現象,另外,無法準確評估的則是檢查對於病患日後造成的「恐懼陰影」以及衝擊壓力。
 

麻醉可能有風險須注意

無痛內視鏡檢查則是針對內視鏡檢查病患經由靜脈給予止痛以及麻醉藥物,藉由止痛藥物以及鎮靜藥物,達到減少病人恐懼以及疼痛的目的,同時因為病患放鬆,達到鏡檢過程的穩定,醫師施檢以及治療時對於病灶的處理也能穩定進行。整個過程中有麻醉醫師或護理師在旁觀察受檢者之生命跡象,因為麻醉本身有其一定的風險,例如缺氧、血壓降低、心跳過慢等,麻醉甦醒後短暫的失憶期有時會造成困擾,部分敏感體質的病人會有噁心、頭昏等現象,如果麻醉前禁食時間不足,更有因嘔吐造成的吸入性肺炎以及嗆咳風險。
 
然而,因為無痛內視鏡的日漸普遍以及技術純熟,病患接受內視鏡檢查以及治療的意願提高,使得早期癌甚至癌前病變的偵測增加,有些病灶甚至也可使用內視鏡切除,不但能大幅減少日後癌症的痛苦,同時也能在檢查胃腸道之後,針對病變處予以衛教以及建議,增進胃腸道的健康。
 

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接受檢查之前,必須先經過醫師諮詢以及確認檢查的必要性、風險以及助益,溝通清楚後,才進行下一步的安排。
 

◎胃鏡:

胃鏡檢查前需要空腹8小時,血壓藥一般可以配少量開水服用,建議先諮詢醫師意見。之後,接受心電圖以及胸部X光攝影檢查,由麻醉科醫師進行術前評估。經評估確認,病人接受留置軟針,躺上檢查台後先吸氧氣提高血中氧合濃度,接著才施予麻醉針劑。檢查過後,在觀察區甦醒,確認有人陪伴或神智清楚才可離開。之後回診間由醫師說明檢查結果。
 

◎大腸鏡:

術前3天需要低渣飲食,減少菜葉、種子、肉塊豆渣等,以免遮蔽大腸黏膜,影響診斷。術前須服用清腸藥劑,藥劑的選擇必須諮詢醫師,之後視藥劑不同而有不同的準備時間以及服用方法,藥劑包裝上通常會有詳細的說明,或再進一步諮詢醫師、衛教師。若有心臟以及腎臟疾病,必須告知開立檢查的醫師,以選擇適合的藥劑以及服用水量。
 
如果需要麻醉,檢查日一般也是建議空腹8小時,血壓藥跟加強的清腸藥一般可以配少量開水服用,建議先諮詢醫師意見。之後,接受心電圖以及胸部X光攝影檢查,由麻醉科醫師進行術前評估。經評估確認,病人接受留置軟針,躺上檢查台後先吸氧氣提高血中氧合濃度,接著才施予麻醉針劑。檢查過後,在觀察區甦醒,確認有人陪伴或神智清楚才可離開。
 

檢查中的必要監測

一般開刀時必須深層麻醉,同時也要使用肌肉鬆弛劑,所以插管輔助呼吸。無痛內視鏡的麻醉以止痛以及鎮定為主,視需求以及藥劑組合的不同,病人有時會有模糊的意識,多半也不需要插管輔助呼吸。
 
但因為麻醉後有低血氧、血壓降低、心跳過慢等反應,所以呼吸以及心跳監測、血氧血壓監測都是必須的。有心律不整的病人必須進一步加上心律的監測.如果缺氧情形嚴重,甚至必須使用呼吸輔具或者插管以維持血氧。所以,檢查當日不可塗指甲油,以免影響血氧的監測。
 
另外,因為麻醉使得病患對於疼痛的感受下降,因此在少數案例中可能導致大腸穿孔而不自知。其餘副作用跟風險與一般內視鏡檢查相當,可能有出血、穿孔、嗆咳、喉頭以及肛門損傷、心肌梗塞、腦出血等,尤以高嘔吐反射族群、嚴重痔瘡的病人、腸沾黏、腹水、大腸憩室、控制不良的高血壓、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腦瘤、無法或不願配合等病人為高風險群。
 
所以,對於懷疑心肌梗塞、嚴重心律不整、慢性肺部疾病以及心臟衰竭等病人,除非病情絕對需要,否則不可接受無痛內視鏡檢查。
 

檢查後的注意事項

麻醉甦醒後因為有短暫失憶期,所以必須確認有人陪伴或神智清楚才可離開,如果有噁心或暈眩等現象,建議多加休息以及補充水分。
 
胃鏡檢查後2個小時需禁食,避免因咽喉反射減少而發生嗆咳。若有接受胃鏡切片或者治療,術後3日必須避開堅硬、粗纖維以及滾燙或麻辣等食物。
 
大腸鏡檢查後3日必須避免堅硬或者粗纖維、產氣等食物,若有接受大腸鏡治療的病人,術後當日建議清淡飲食甚至流質飲食。之後回診間由醫師說明檢查結果。若期間有劇烈腹痛、發燒、大量出血等現象,須立即回診諮詢以及治療。傷口癒合期約為14日,因傷口形成的潰瘍約於7日後為最深,因此兩週內不可進行腹壓會增加的行為,如登山、騎腳踏車、整理以及扛提行李、出國旅遊等,避免傷口破裂造成穿孔以及出血。
 

什麼是低渣飲食?

低渣飲食指的是低纖維質飲食,目的在減少檢查時腸道裡留存的菜葉、種子、肉塊豆渣等殘留食物。因此,流質、低纖維為首選,必須避開蔬菜水果以及果菜汁、肉塊、有渣豆漿、菇類等食物。如果自己無法或不會準備低渣飲食,坊間有不少低渣代餐可供選擇。
 
一般體質的病人建議術前3天就要進行低渣飲食,若有慢性便秘的病人可能要更久的時間,甚至搭配前幾日的口服瀉藥使用。
 

健康Q&A

Q:做無痛內視鏡檢查,是不是要進開刀房?
A:一般的無痛內視鏡檢查是不用進開刀房的,但是若為進階的治療,如切除大型息肉以及腫瘤等,因為長時間的麻醉以及考慮接續的手術治療,需要插管輔助呼吸,是會建議進開刀房處理。
 
Q:無痛內視鏡檢查有健保給付嗎?
A:麻醉沒有健保給付,內視鏡檢查的部分耗材也會需要自費使用。
 
Q:聽說無痛大腸鏡檢查比較可能會戳破大腸,真的嗎?
A:因為麻醉使得病患對於疼痛的感受下降,因此在部分案例中的確可能導致大腸穿孔,不過風險只有千分之一。有感大腸鏡檢因為病患神智清楚,在疼痛時告知醫師,提早終止檢查或改變姿勢、壓腹等,的確能減少穿孔的風險。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