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29期

出刊日:2014-07-15

返回上一層

惱人的「好朋友」 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是一種身心症,簡稱PMS(Premenstrual Syndrome),通常在月經前一週左右出現,月經來潮後症狀即告緩解;若仍持續,則應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有潛藏的憂鬱、焦慮、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諮詢/陳美洲(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臨床副教授)
撰稿/吳思瑩
 
「襯衫襪子為什麼老是亂丟?」「功課不是要你早點寫嗎?怎麼睡前才說還沒做完!」38歲的明娟是職業婦女,白天在外商公司上班,下班回家得為家人張羅晚餐、幫小學三年級的女兒複習功課。有時回家看到先生盯著電腦不分擔家務、孩子作業不能準時完成,她總氣得大聲咆哮,就寢時也隱約感覺頭痛而翻來覆去睡不著。
平時她都覺得事業家庭還能平衡兼顧,但只要月經快來的前幾天,明娟老覺得看什麼事都不順眼,很難控制情緒,容易和家人起爭執。
 
諸事不順的明娟,已經被放大的情緒壓得喘不過氣。直到午休跟年紀相近的女性同事們聊起,發現大家也很容易在月經開始前脾氣暴躁、被小事激怒。她這才比較釋然,「原來這些不尋常的情緒問題都可能和月經有關!」
 
相信很多女性對明娟的感受都心有戚戚焉。為什麼月經週期來臨前,負面情緒總會被放大,一點點小事就看不順眼、容易發生口角爭執呢?如果在經前明顯感覺到情緒變化,或有偏頭痛、失眠、腸胃不適等問 諮詢專家題,但經期開始相關症狀就隨之解除,這樣很可能就是出現了「經前症候群」。
 

荷爾蒙變化引發經前症候群

一般說來,經前症候群出現都跟女性月經週期產生的荷爾蒙變化有關。過去經前症候群較少被談論,也不太認定為是需要就診的病症,近年因為社會生活步調快、較易引起緊張情緒,再加上各種壓力或突如其來的事件,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就會比較明顯,也讓更多女性察覺到經前的種種變化。
經前症候群通常要如何認定呢?經前症候群是指月經週期前會出現的身心症狀,但只要月經一開始或正在進行時,這些症狀即會完全消失,如此就能稱之為「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大多伴隨胸部脹痛、突然冒出痘痘、偏頭痛、便秘、腹瀉,以及情緒不好、容易憂鬱、感覺緊張等症狀。而且一旦發生經前症候群,類似症狀就會每個月按時報到,如同向女性朋友預告「即將進入月經週期」了。
 

經前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多數女性可能都有輕微的經前症候群,但會因為某段時間較忙碌、壓力大,或遭遇重大變故,以致於加重了原本不影響生活的經前症狀。另外,有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憂鬱症病史、依賴咖啡因提神,以及30、40歲以上的女性,都是該症候群的主要族群。
 
一般來說,30歲到40歲的女性,因為處於生活、工作壓力大的階段,腹脹、腸胃不適、偏頭痛、情緒不佳是月經前常伴隨的短暫不適。至於十幾、二十幾歲年輕女性的好發症狀多為突然冒出大量青春痘。
 
此外,經前症候群也與遺傳有關。意識到自己有此症候群的女性,可以觀察家族其他女性是否也會經前不適,進而了解自身並非偶發特例。
 

改善生活作息為優先

藥物為輔

由於經前症候群大多只會持續2、3天,多數人了解這是經期來臨前的暫時變化,幾乎都能與之和平共處,不太需要就醫。
 
但若病人已感覺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甚至破壞人際關係時,就該接受治療。從臨床案例看來,原本對周遭變化就較為敏感,或有神經質傾向的人,容易受經前症候群干擾而必須至「婦科」就診。
 
一般因經前症候群求診的病患,通常能明確陳述經前出現的幾種情況。例如每次月經快來時,對於大量冒出的痘痘倍感困擾,或是情緒問題嚴重、憂鬱失眠,因此跟家人同事起衝突等。
 
婦科醫師在聆聽病人陳述相關症狀後,會根據病人生活裡必須面對的危險因子,諸如工作量大、經濟壓力等提出改善建議,不以開立藥物為優先治療法。
 

避孕藥可緩減症狀

008s
針對就診病人描述的症狀,醫師多會建議減輕工作量、改善生活作息,或者調配休假、培養運動習慣、安排休閒活動、軟性課程來紓解壓力。如果病人自認無法調整現有生活步調,臨床治療最常使用「避孕藥」來緩減症狀。醫師多會為病人開立以3到4個月為週期的口服避孕藥,再安排回診時間,確認症狀已有改善。需提醒的是,少數病人服用避孕藥也會感到情緒波動,這是由於荷爾蒙改變而產生的副作用。另外,服用避孕藥對於肥胖或有抽菸習慣者會產生血栓風險,必須謹慎使用。
 
若是常見的經前心情不好、脾氣暴躁,針對症狀嚴重的人,醫師會開立「抗憂鬱 劑」,服用後通常都會立即緩解情緒。至於許多中年女性認為自己經前症候群有加劇的現象,這可能跟神經末梢分泌傳遞物質不足有關。這時醫師會建議補充維他命B6、D、E、綜合維他命或鈣質,以達到安定神經、穩固情緒的效果。
 
坊間常見的保健食品是否對經前症候群也有幫助?目前研究已證明「月見草油」可以改善停經症候群,而停經期間的症狀恰好與經前症候群頗為相似,都是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引發某些不舒服的感受。至於聖潔莓,或是芝麻、花生、南瓜籽等優質的堅果類油脂也能達到類似效果,想改善經前情緒問題的女性不妨試試。
 

每次症狀不一樣   就要懷疑其他疾病

女性要明確判定經前症候群,最重要的依據就是相關症狀會在經期展開之後完全解除。若非如此,或者每次經前都有不同症狀產生,就可能要懷疑身體有其他疾病了。
 
臨床上病人自認是經前症候群而就醫,但醫師問診及檢查後發現並非此症候群,最常轉介的是「神經科」及「精神科」。
 
若月經前有嚴重偏頭痛,但頻率不定,出現時間不完全與月經週期吻合,通常就會轉介至「神經科」。如果在神經科的影像檢查,以及血腫塊、血栓、血流阻塞檢查等都沒有問題,就會請病人再回來「婦科」,進一步了解症狀與經期的相關性。而有憂鬱症病史的病患經前症候群也會被放大,這時多會請「精神科」醫師協同治療。
 
另外,若患者本來就有經痛問題,而在經前也產生腹痛,則大多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發作。如果是腹膜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月經來之前會出現腹瀉、腹絞痛。通常醫師會為這類病人進行超音波檢查,確認有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並同時抽血檢驗癌症指數。有時臨床也會出現少數患者因腸躁症而誤以為是經前 症候群,醫師確認症狀之後也會轉介至「腸胃科」。
 
在月經來前,大多數女性都會感覺乳房脹痛,但一進入經期脹痛感即消失,這就是經前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如果胸部脹痛持續時間太長,醫師就會判斷是否與腫瘤有關,並為病人安排其他詳細檢查。
 

記錄日常生活習慣 有助改善

一般來說,真正屬於經前症候群的病患,幾乎都沒有太嚴重的案例,因為通常在兩、三天經期出現後,症狀都會消解。
 
醫師建議對經前症候群感到困擾,又不希望服用藥物改善的女性,可用自訂表格詳細記錄日常生活。項目最好能包含:基礎體溫測量、體重變化、經前症狀及藥物史,若能連重要的工作異動、人事變化也一併記錄,就可能發現其中與經前症狀的關聯。
 
至於中年女性的經前症候群也有可能跟更年期狀況混合,主要是兩者有多數相似症狀。面對這類病人,婦科醫師會建議檢查「甲狀腺功能」或「卵巢功能」,確定是否已進入更年期,以期為患者提供正確治療,確保較好的生活品質。

Q:為什麼有經前症候群困擾者應避免喝咖啡?
A:經前症候群症狀嚴重的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由於平時壓力大而飲用大量咖啡因飲料,這樣也可能導致失眠、情緒波動,繼而就會強化經前症候群。倘若患者經前有失眠困擾,醫師會開安眠藥或鎮定劑緩解。但在了解可能飲用大量咖啡、茶飲或提神飲 料,就會建議調整生活習慣,鼓勵改為多做運動來促進 體能、減輕壓力。
 
Q:長期為經前症候群困擾,服用避孕藥有幫助嗎?
A:醫師會讓病人使用避孕藥3個月之後再回診,但過胖或有抽菸習慣者,服用避孕藥會增加血栓風險。要提醒的是,口服避孕藥不是經前症候群的萬靈丹,不能改善經前所有症狀,所以使用一個療程後一定要記得回診。如果使用口服避孕藥引發頭痛,則要小心腦部是否有深層靜脈栓塞,需到神經科進一步檢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