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期

出刊日:2008-10-15

返回上一層

醫學迷思 哇哇挖

撰稿/本會學術組

走路及爬樓梯會喘是心臟不好?

不一定!
體型有點圓潤豐滿且長期吃素的王嫂,為了提倡節能運動開始執行爬樓梯計畫,平常快走就會覺得有點喘的她,只爬了一層樓就開始氣喘如牛,不禁擔心起自己的健康,是不是心臟不好了?

造成喘的原因相當的多,心臟衰竭及慢性支氣管炎是最常見造成喘的因素,體型肥胖的人容易有心臟肥大的現象,日子久了心臟衰竭的腳步就悄悄地跟上;而老菸槍更是容易罹患慢性支氣管炎,尤其在中老年後造成喘的現象。此外,有貧血的人也容易有喘的現象,因其也需要增加換氣頻率,提高體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代謝。月經量過多的女性,或是長期吃素的人,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一旦出現輕微活動就會喘,除了考慮心臟與肺部的疾病之外,還需抽血做血液檢查,以排除是否因貧血而造成喘的症狀。

常頭暈一定有貧血?

不一定!
體型纖細的李太太常在蹲下站起後眼冒金星,眼前一片黑暗或頭重重的現象,直覺聯想一定是體內缺血、血壓太低,才會有貧血頭暈的症狀。

造成頭暈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周邊神經的問題(如:梅尼爾氏病等)、中樞神經的問題(如:腦幹中風、頸動脈或脊動脈血流不足)或是全身性問題(如:貧血、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長期壓力或心理情緒刺激過大等),而其中貧血與低血壓的確很容易造成頭暈及疲倦等症狀,但並非有絕對的關係,長期頭暈仍須考慮其他會造成頭暈的因素。

因此當頭暈現象產生時,最好先測量血壓及血糖是否正常,並坐下或躺下閉眼適度休息,排除焦慮、疲倦或憂鬱等心理原因造成的頭暈,同時攝取適當水分並將雙腳稍微抬高,大部分的頭暈症狀應可慢慢地恢復,但若頭暈持續或間斷性存在,就須儘快就醫診治並安排檢查(如:抽血、耳鼻喉部位檢查、動脈血管硬化檢查或核磁共振等),以確定病因及早治療。

常頭痛一定是長腦瘤?

不一定!
陳經理經歷忙碌工作的一天,常常到下班前就會出現惱人的頭痛, 常常「痛到凍不了,鬢邊嗄嗄叫」,這樣的狀況雖然不是每天發生,斷斷續續幾個月下來,不禁讓他擔心了起來,自己是不是腦袋瓜裡長了腦瘤?研究調查得知台灣地區大約每15個人中,就有1個人有頭痛的問題,引發頭痛的原因相當多,當壓力、失眠、感染、腫瘤等原因造成大腦附近的血管、肌肉或神經受到刺激,就會引發腦部產生疼痛的保護機制。一般上班族在緊張忙碌之後,常出現兩邊太陽穴處像脈搏跳動式疼痛,嚴重的話整個頭幾乎都在痛,像是帶了一頂「痛痛」帽一樣,小歇或睡一覺起來,頭痛就會減輕,這是上班族常見緊縮型頭痛,大多是壓力與過度疲累所造成,而非真正長了腦瘤。


但若長期不分時段頭痛,且伴隨嘔吐、視力模糊、短期內性格改變、意識不清或其他神經症狀(如:單邊無力、走路不穩偏一邊等類似中風症狀),就要特別小心是否罹患腦瘤,此時除仔細的神經理學檢查之外,必要時須安排腦波檢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以排除腦瘤的危險性。


油吃多一定不好?

不一定!
「中廣體型」的黃董常頂著一個啤酒肚穿梭在無數的應酬中,在一次劇烈胸痛經歷心肌梗塞的鬼門關之旅後,飲食清淡,少鹽少油成了他宴客的招牌,立志要終身擺脫「油膩膩」的糾纏。不油的生活真的比較健康,但油吃多是不是一定不好?


脂肪在人體中有其不可獲缺的角色,如:協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維他命A、D、E、K)、保護臟器及維持皮膚平滑光澤等功用,但當飲食攝取過多油脂,尤其是動物飽和脂肪酸(如:豬油、牛油、奶油等)或過量的膽固醇(如:蛋黃、有殼海鮮等),容易讓血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變高,造成高血脂症,此時就會增高急性心臟病(如:心肌梗塞、猝死)、腦中風及週邊動脈血管阻塞等致命疾病,讓人不得不離「油」遠一點。


近來國內外研究指出,好的油脂是可適量的攝取,如魚油中的Omega-3脂肪可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等,而一般油脂盡量使用非飽和性脂肪酸(如:橄欖油、芥花油、芝麻油等),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酸,才能讓我們擺脫「鮪魚肚」的困擾,吃的健康、活的快樂。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