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7期

出刊日:2009-01-15

返回上一層

親人相見不相識 失智症讓記憶褪色

家有老年失智症者,不但患者本身可能走失、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增高,家人也面臨極大的照顧壓力;而由於現行醫療仍無法根治失智症,如何預防它的發生便顯得特別重要。
 
諮詢/邱銘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達夫(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撰稿/吳靜美
 
美國前總統雷根、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相繼罹患老年失智症,使這個讓記憶逐年褪色的疾病,格外受到世人的矚目。如果家中老年人,個性明顯改變,或變得忘東忘西,甚至漸漸不認識自己,還呼喊自己小時候的乳名到處尋找,就要注意是不是有了失智症。
 

人口老化 失智症患者增

目前國內並未將老年失智列入死因的統計中,不過根據美國等先進國家的統計,老年失智症已高踞該國人民死因的第7位,由於失智症到後期,會有臥床、吞嚥困難、褥瘡等問題,而容易造成繼發性死亡,因此隨著人口老化,老年失智症未來將成為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以國內老年人口超過10%來估算,台灣的老年失智症人口約有10萬至14萬人,患者以6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例如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65歲以下的患者不到1%,且患者以女性的比率較高;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的原因,有人認為女性較易罹患失智症,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女性的平均年齡較長的緣故,因此原因目前仍有爭議。
 

阿茲海默症最常見

失智症可分為退化型、血管型及其他類型三種,其中以退化型較為常見,尤其是阿茲海默症,佔了一般所稱失智症患者的5、6成以上,北歐、北美等國家甚至高達6、7成以上。其他如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也屬於退化型失智症。這類患者發生失智症的原因,除了額顳葉型失智症可在40-60歲發病外,多為年紀漸大,神經退化造成。
 
血管型失智症主要是因為腦血管病變所引起,約有2成的失智患者屬於這類疾病。
 
還有小於5%的患者,屬於可治療性的失智症,像是身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頭部外傷或中風引起的水腦症、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等;另有少數不到5%的患者為遺傳所致,與基因的關係密切。

不同類型 早期症狀大不同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剛發生時的早期症狀也不太一樣。
 
阿茲海默氏症
阿茲海默症早期病理變化發生於顳葉內側,故早期症狀以記憶力減退為主,患者可能漸漸的對近期記憶不完整,例如使用瓦斯忘了關,昨天的晚餐、幾天前的旅行都不記得等;有時會不斷問同樣的問題,對他人說的話或文章中較長的句子漸漸不理解。其他如容易迷路、個性改變及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幻覺、暴躁易怒等,也是早期阿茲海默氏症患者常見的症狀,患者可能因此感到憂慮,常心不在焉,偶爾會躁動不安。
 
額顳葉型失智症
這類型的患者如果退化的問題出在額葉,因額葉掌管人的高等思考、行為、智能、個性等,所以患者早期以個性改變為主要徵兆,患者變得被動、行為判斷出問題,因此對社會規範所不允許的事物也視若無睹,例如超市裡的東西拿了就吃;可能口無遮攔、重複同一行為、固執而沒有彈性等。
 
若退化問題出在顳葉,則早期症狀多與語言表達有關,例如比較複雜的話語無法表達或聽不懂,常說不出生活周遭物品的名稱或人名。除了此部分的症狀之外,額顳葉型失智症患者的其他行為能力相對的並未變差,照樣可開車、打扮、工作等,因此外表看來雖與常人無異,判斷力卻有很大的問題,因此要格外小心。
路易氏體失智症
這類失智症患者的病情容易起起伏伏,常有明顯的幻覺,例如指著牆角說桶內有很多雞蛋、窗外吊著一雙腿、看到死去的家人等,往往讓人懷疑他是否看到不乾淨的東西。這類患者常導致繼發性妄想,容易暴怒,可能因為想保護自己,而做出一些傷人的動作。
患者也可能有巴金森症狀,且對相關藥物的治療效果反應不佳,智能退化通常在巴金森症狀初出現一年間顯現。
 
血管型失智症
血管型失智症患者可能合併有步履障礙(容易跌倒)、嗆到、情緒控制不良等,患者愛哭愛笑,甚至連看到才幾天不見的朋友也要大哭一場;如果是小血管中風、多重性腦中風等引起,則有時脾氣會比較暴躁,合併憂鬱症的比率也比較高。
 

失智症中期 行為退化

老年失智症到了中期,腦部功能不斷退化,家屬最頭痛、最難照顧的部分是行為方面的症狀,包括幻覺、妄想、躁動及異常的運動行為等。例如:一直走來走去,不斷開關抽屜,明明在家卻每到黃昏就收拾行李吵著要回家;甚至因幻覺,以為有人叫他而跳出陽台或滾下樓等。
 
輕度失智時可能開始會有找不到東西卻怪罪他人的現象,到了中度失智時情況更嚴重,遇到阻礙時會罵人、甚至打人;可能有藏東西的習慣,或許是收錯地方,或怕他人拿走而到處藏,曾有患者把錢藏在垃圾桶裡,卻被不知情的家人倒垃圾時一起倒掉了。這個時期的患者,憂鬱、焦慮等症狀更明顯,會很黏著家人。
 

失智晚期 能力明顯退化

到了晚期,老年失智症的患者因為能力退化,日常生活幾乎全仰賴他人,例如:可能因為找不到路上廁所或根本不在乎,而出現尿失禁或尿在牆角;胡亂吃東西,可能連肥皂都拿來咬等。
 
這個時期,需要時時有人看著,所以走失等意外的發生率減少,但患者開始出現吞嚥困難、容易嗆到、易跌倒、外傷等問題,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失智症診斷流程

失智症在門診進行檢查診斷時,主要照顧者一定要同行,以提供醫師重要病史做為診斷的參考。
1、病史詢問、神經學檢查、理學檢查、簡短智能測驗。
2、抽血生化檢查(以排除部分可治療病因,如維生素B12缺乏、肝腎異常等所引起的失智問題)
3、腦部影像檢查(以排除腦病變、水腦症等結構性病變等可治療因素)。
4、若診斷有困難,需再進一步做神經心理學檢查,量測記憶、執行功能、抽象思考、認知能力等。
5、若症狀仍不典型,則再繼續追蹤觀察。
 

早期診治 效果較佳

如果失智症發生的原因,與身體疾病、腦部外傷等有關,則早期發現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失智症的症狀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治療的早晚,會影響病況的改善程度。
 
若是其他的老年失智症,目前治療的效果仍不甚理想,但早期診斷者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控制症狀,雖然無法改變病程的進展,但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延緩症狀惡化的時間,越早治療,對藥物的反應越好。
 

阿茲海默氏症 有藥可治

失智症的治療可分3個部分,分別為病因控制、行為控制及家屬支持治療等。
 
在病因控制的部分,除了與身體疾病、腦部外傷等有關的失智症問題,可依病因改善,屬於少數可治療的失智症之外,其他失智症的治療依其類型的不同,治療方式也有些許差異。
 
阿茲海默症是目前唯一藥物控制效果比較好的失智症類型,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目前有兩大類,一是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如:Aricept(愛億欣)、Exelon(憶思能)、Reminyl(利億靈),可用來治療輕、中度的患者,其次是NMDA受體拮抗劑─鹽酸美金剛,如:Ebixa(憶必佳)、Witgen(威智),可用來治療中、重度的患者。
 
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的患者,國外有文獻報告也可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來治療;另外,血管性失智症患者,還必須控制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並給予預防中風、增加血流的保養性藥物。至於額顳葉型失智症,目前臨床上並沒有比較有效的藥物可治療。
 

非藥物治療 一樣重要

在行為治療的部分,患者的許多行為問題,如幻覺、躁動等,國內多以藥物來改善,例如:新型抗精神病藥物、解憂劑、鎮定劑、安眠藥等。但使用的原則是,非萬不得已不用、見好就收。如果照顧者能找出造成患者行為問題的原因或調整面對處理精神行為症狀的態度與方法而不使用藥物,會是更好的選擇。
 
在非藥物治療的部分,也可以懷舊治療(例如:布置患者青中年期的居住環境,勾起其好感而穩定情緒,減少行為問題)、音樂治療(用患者喜歡的音樂,引起愉悅感)、光亮治療(影響腦內褪黑激素分泌而減少間日節奏異常相關的行為問題)、運動治療(運動可刺激仍存活的腦細胞持續生長)、多媒體刺激(亦可刺激腦細胞)等來改善。
 

照顧者也需喘息機會

至於家屬支持治療,有統計顯示,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因為負擔很大,6、7成患有憂鬱症或身心症,因此提供家屬可利用的社會資源、給予關懷鼓勵、舒緩其精神上的負擔,是治療上重要的一環,患者也才能長久得到良好的照顧。
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家屬,都不知道有喘息療法,家屬不妨向失智症相關機構查詢,例如每個月可申請數小時的居家照護等。
 

失智症患者應小心意外事故

一般而言,老年失智症的病程進展非常緩慢,以阿茲海默症為例,從初始發病到生命的尾聲,會延續8至13年以上,除非到末期,否則疾病本身並沒有很大的危害,大多因為智能判斷的影響,導致其他問題的發生。
1、 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常合併有其他慢性疾病、癌症等,但因失智症患者的表達常有障礙,因此其他疾病不易被發現或正確診斷,而延誤就醫。
2、患者對危險的判斷力降低,因此容易發生意外、不慎弄傷自己、跌倒、冷熱不分而受傷害等。
 

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失智

要預防或減緩老年失智症的發生,和預防其他慢性疾病一樣,調整生活作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例如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規律運動、控制體重(過胖或過瘦都會增加老年失智症的罹患率)、多從事社交活動等,都有助益。
 
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長期慢性疾病必須好好控制,曾有頭部傷害或家族病史等的患者,更要積極的維持腦部與身體健康,才能減少老年失智症的發生。
 
目前國內正在研發老年失智症疫苗,希望能更減緩患者症狀惡化的速度。此外,國內也有許多失智症支持團體,提供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各種可利用的資源。

健康Q&A

Q、不愛動腦比較容易得老年失智症嗎?
A、有些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心智活動或年輕時學習較多、常用腦、常看書的人,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比率較低,就好像大腦資源是可以儲備的一樣。近日的研究更發現,有規律性運動、常與人接觸者,發生老年失智症的機率也比較低。
 
Q、有「聰明丸」可以補腦嗎?
A沒有任何食物可以改善老年失智症。不過有人認為,高纖、多穀類堅果食物、多生菜水果、多吃魚、使用橄欖油等方式的地中海型飲食,可減少未來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率。
 
Q、打麻將有益腦部嗎?還有哪些活動對減緩腦部退化有益?
A、打麻將能讓人動動腦、增加社會互動等,也是老年人的一種社交機制,所以也有助於減緩腦部的退化;不過缺點是,打麻將可能一坐就是數小時不動,對老年人來說是一大傷害。其實,只要多動都有益於減緩腦部退化,所有的活動,不論是社團、宗教、手工藝、種花、運動、看書、買菜、做家事等,只要能動腦或動身體,都有保護作用,種類越多越好。
 
Q、「老番癲」就是失智症?
A、「老番癲」是個負向名詞,多指行為改變或難以溝通等,有可能是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無法控制,常是其早期症狀之一。當個性與過去有重大改變時,即是失智症的一大警訊,不可輕忽。
 
Q、父母有失智症,將來我也一定有失智症嗎?
A如果一等親內有人罹患失智症,未來自己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3至3.5倍,所以要更努力預防,多做有益減緩腦部退化的活動。
 
Q、常吃安眠藥會不會容易得失智症?
A有些新的安眠藥,會有短時間記憶損害或功能損害的症狀,但與失智症無關,也不會增加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