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9期

出刊日:2009-07-15

返回上一層

呵護雙眸 跟熊貓眼說拜拜

2008年可愛的團團、圓圓來台,掀起一場熊貓熱,但對有嚴重黑眼圈的俊男美女來說,眼眶上酷似熊貓的黑輪卻怎麼看都礙眼……。
 
諮詢/邱品齊(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
撰稿/陳慧瑩
 
黑眼圈常被戲稱為「熊貓眼」,眼睛周圍一團黑,看起來像是睡眠不足、精神不濟且身體虛弱的樣子。而事實上,不管睡眠夠不夠、生活勞不勞累,年紀輕輕就有著兩圈「黑輪」的人真不少。
 
黑眼圈的成因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內在如身體疾病與藥物影響,像心臟病、肝臟病、遺傳特質、過敏體質、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口服藥物像避孕藥、血管擴張劑,都可能造成黑眼圈。外在因素如長期日曬、接觸性皮膚炎、發炎後色素沉澱、長期磨擦搓揉、不當使用化妝保養品、熬夜、失眠、酗酒甚至外用眼藥水,尤其,現代人常常長時間打電腦玩電動,也會因過度疲勞及用眼過度,造成下眼窩水腫形成泡泡眼而產生黑眼圈。
 
由此可見黑眼圈形成原因既複雜也會相互加成、影響。
 

你是那一型?

臨床上,黑眼圈可分成3種類型,分別是色素型、血管型與結構型。

色素型

包括先天性體質遺傳與後天性色素型。
先天性體質遺傳的黑眼圈是指眼周皮膚原本就比鄰近部位深,上下眼皮有棕黑色到藍灰色的色素沉澱,在中東、印度及東南亞人種很普遍,部分台灣的原住民也有這種遺傳。
後天性色素型黑眼圈常導因於眼周皮膚的慢性濕疹或發炎,患者可能是有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長期搓揉、陽光曝曬或不當使用化妝品所致,這類患者通常伴隨著眼皮發癢、發紅、粗糙及脫屑情形,顏色從淺棕到深棕色,且分佈不均勻。

血管型

這種黑眼圈在台灣最為常見,主要是眼睛周圍血液循環不佳所致。此類型與過敏體質有關,患者常伴隨著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及長期鼻塞。此症狀起因於眼周表皮較薄,使得皮下血管容易顯現,加上眼睛附近的血液循環與鼻子相通,鼻部疾病使得下眼眶的血液循環變差,造成靜脈血流淤塞及血管擴張,而形成青紫色的黑眼圈陰影。
此外,像是熬夜、失眠、大哭、酗酒、過度疲勞、用眼過度、攝取過多鹽分、水分,還有女性月經前、懷孕末期及更年期等,也容易因為眼周血流循環不順暢,而產生浮腫及藍黑色的黑眼圈。此類黑眼圈可能從小就有,也可能長大後才較為明顯,嚴重程度時好時壞,若能避開誘因,情況可望慢慢改善。

結構型

包括假性黑眼圈與老化、保養不當形成視覺上的黑眼圈。有些年輕人因為先天性眼輪匝肌肥厚,笑時下眼瞼出現「臥蠶」,並與臉頰交界處產生凹溝,而形成看起來像黑眼圈的「假性黑眼圈」。此外,有人先天的眼部周圍骨架結構較為凹陷,導致眼窩深邃,眼眶看起來較黑,也會造成視覺上的陰影,而形成假性黑眼圈;類此狀況又例如眉骨較凸者,其上眼皮的陰影容易投射在下眼皮,也會造成視覺上的黑眼圈。
 
另種情況則起因於長期日曬與長期持續的眨眼動作,使得皮下組織變薄及眼周靜態紋鬆弛下垂,由於眼皮皮膚很薄,保水能力較差,容易產生細紋,若不加以保養,小細紋就會變成深紋,隨著年齡增長,下眼皮脂肪膨出形成眼袋,就會加深視覺上黑眼圈的程度。
 

防曬、美白 改善眼周色素

治療方面,黑眼圈並無特效藥,無法完全消失,只能力求改善。一般而言,色素型黑眼圈較血管型黑眼圈容易處理。色素型黑眼圈如果是後天形成的,只要對症下藥、排除刺激因素(例如避免過度陽光曝曬、不再搓揉眼睛)、並在保養上使用有添加美白成份(如維生素C或其衍生物、熊果素、鞣花酸、麴酸或杜鵑花酸衍生物等)的產品,都具有幫忙的效果。至於先天體質遺傳的黑色素沉澱則可以嘗試進行除斑雷射,不過此治療有些疼痛,術後也可能需要恢復期,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前應向醫師仔細諮詢清楚。
 
血管型黑眼圈,如是起因於過敏性體質,就必須先找出源頭處理過敏問題,才可能擺脫黑眼圈。坊間有保養品其內含銀杏或七葉樹萃取物,宣稱有助於眼周血管的微循環,甚至有些產品標榜添加特定的胜肽具有抗水腫功效,但這些產品的實際效果仍因人而異,有待考驗。
 
此外像是淨膚雷射(利用銣雅鉻雷射波長,深入真皮,以改善色素沈澱)或脈衝光(運用不同光線刺激真皮以達到回春效果),也具有些許改善效果,但需要長期抗戰進行多次療程,否則效果依然有限。如果是因熬夜、用眼過度等引起的黑眼圈,則應改變作息,避開誘發因子,以尋求改善。
 

微整形 重拾明亮神采

結構型黑眼圈則較為棘手,保養品的角色較低,必須藉由注射肉毒桿菌或玻尿酸等微整型處理以達修飾目的,例如因下眼瞼肥厚(臥蠶)或淚溝造成的黑眼圈,可一年施予一次肉毒桿菌素或玻尿酸注射,但以上方法都是暫時性的處理。至於因為下眼皮老化鬆弛而形成的假性黑眼圈,則可根據老化程度進行美容手術。如果是因為眼窩凹陷造成視覺上的黑眼圈,通常很難改善,只能運用遮瑕膏淡化了。
 
黑眼圈無法根治但可以預防,可以積極保養但不宜過度期待。治療上大多需要自費處理,依不同方式,費用從數百至數萬元不等。基本上冰敷及熱敷效果有限,反而可能造成眼睛不適;眼膜的話通常含有保濕及美白成分,具有減緩皺紋及淡化色素的效果,但一般說來眼膜的價格並不便宜;相較之下,眼霜比較值得推薦,不過要避開含有色素、香料或過多萃取添加物的產品。
 

眼周保濕 從年輕做起

有些人黑眼圈從20、30歲即開始形成,建議及早著手保養,選擇保濕產品,以減少細紋產生,讓眼周看起來不暗沉;此外,若用眼過度,可60分鐘後休息10分鐘,看遠物或輕輕按摩眼部都可以。如果必須雷射治療,一個療程約2至3個月,須耐心治療,術後也必須持續保養及防曬。眼皮是身體皮膚最脆弱的部份之一,雷射手術的疼痛可能讓人怯步,即使做了也必須長期進行才會看出效果。

健康Q&A

Q、睡飽了就不會有黑眼圈嗎?
A、睡眠不足或過度疲勞,會因為眼周的血流循環不順暢,導致靜脈血流鬱塞,而形成黑眼圈,只要恢復正常作息、避免熬夜,通常可以在短期內消除。但也並非絕對因素,黑眼圈通常是複合性因素,未必全然與睡眠有關,如果是過敏體質必須先對症下藥,至於遺傳體質引起的則往往較難改善。
 
Q、用茶葉敷眼真的可以消除黑眼圈嗎?
A、茶葉雖然有舒緩、收斂等效果,但眼周皮膚非常細嫩,將茶葉包敷在下眼瞼上會刺激眼部、讓眼皮更為乾燥,嚴重者會讓眼皮脫皮,帶來反效果。門診中就有患者聽信此類偏方,包括敷牛奶、敷優酪乳,以為可以「白上加白」,結果非但未改善,還造成眼睛過敏、紅腫、眼皮脫皮,甚至黑眼圈範圍愈來愈大,得不償失。
 
Q、按摩眼睛週圍可以改善黑眼圈嗎?
A、按摩只能預防黑眼圈的形成,一旦有了黑眼圈,很難藉由按摩獲得改善。至於按摩的方式也很重要,只須輕輕按壓眼部,最好是以手遮住眼窩就好,讓眼部處於舒適狀態並獲得適當休息,切忌過度搓揉、按摩眼周肌膚,以免加重黑眼圈的形成。
 
Q、黑眼圈會不會遺傳?
A、黑眼圈會遺傳。例如有些人眼匝肌先天比較肥厚,有的則是眼睛周圍的皮膚比鄰近部位皮膚深,此類型患者通常伴隨眼窩深邃,上下眼皮都會產生棕黑色到藍灰色不等的色素沈澱,且從小就有,但不會有不適的症狀。不過黑眼圈的形成往往受內、外在環境影響所致,例如同時有過敏等皮膚疾病,很少是單一的遺傳因素。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