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3期

出刊日:2010-07-15

返回上一層

骨好壞? 骨密度檢查現蹤影

台灣人口老化的程度僅次於日本,為亞洲第二,依據內政部所公布的2009年底人口結構分析,65歲以上老人人口比率已增加到10.63%,15歲以下人口卻下降到16.34%;有學者推估,5年後,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將攀升到20%,老年人口增多,老人病也跟著增加,任何老人都無法倖免的骨質疏鬆問題,也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浮現出來。
 
諮詢/楊榮森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撰稿/吳佩芬

骨鬆病人增加 骨折發生率也提高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的資料,60歲以上人口,有16%罹患骨質疏鬆症,其中八成是女性。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過去也曾調查國內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發現65歲以上族群,每9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其中以女性居多,平均每4名65歲以上婦女,就有1人是骨質疏鬆症的病患。據美國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報告,到了2020年,骨鬆病患將增加到1400萬人。
 
骨質疏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骨質疏鬆症所伴隨而來的骨折。以78歲的女性來推估,一生中有33%的機率,會發生一次和骨鬆相關的骨折;如果以今年內政部所公布的2009年女性平均壽命82歲來估算,老年女性發生和骨鬆相關的骨折機率,遠遠大於33%。
 
從國際骨質疏鬆症學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簡稱IOF)的統計,發生髖部、脊椎、遠端橈骨骨折的病人中,有七成五是65歲以上老人;全世界每年有160萬人發生髖部骨折,但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到了2050年,每年髖部骨折病人將增加到450萬~630萬。另外,依據國內資料,老年女性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亡率為15%,男性為22%。
 
一旦發生骨折,所需要花費的醫療成本也是一大經濟負擔。1984年台灣地區每位髖骨骨折老年病患,在急性治療期要花費19萬元;急性期後,從出院到死亡要花費84萬元,因此台灣每年有關髖部骨折的總花費將逾30億台幣。

骨流失不易察覺 要提早監測防範

骨質疏鬆症又被稱為「寂靜之病」,因為骨質的流失很難察覺,民眾可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作答(見★頁),如果發現有其中一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最好能帶著評量表,到骨鬆門診詢問醫師,醫師會視求診者的情況,決定是否進行進一步檢查。
 
至於骨密度檢查,一般民眾最好30~40歲能檢查一次。女性在停經時應再檢查一次,尤其是具有臨床風險因子的人(可參考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等到65歲時,又再檢查一次。如果檢查後結果正常,沒有骨鬆問題,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最好能每隔兩年檢查一次;萬一發現有骨鬆問題,尤其是正在接受治療的病患,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跌倒,並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骨鬆藥物。
 
骨密度檢查,最常見的檢測儀器是雙能量X光射線骨密度檢查,是各大型醫療院所常備的骨鬆檢測利器,準確度較高;另一種是不少診所、醫療人員出院義診方便攜帶的超音波檢查儀器,誤差率大。
 
因為骨流失是無聲無息的,不少民眾是到骨科門診進行骨密度篩選檢查時,才發現骨密度有偏低的情況,但過去根本沒有骨頭痠痛、無力、駝背、骨折、變矮、關節變形等問題。這時,醫生如果懷疑有骨鬆的可能性,就會請民眾進行雙能量X光射線骨密度的檢查。
 

如何解讀骨密度檢查?

依據健保局的規定,X光骨骼密度檢查費用的支付標準有以下幾點:
●副甲狀腺機能過高、腎上腺皮脂過高、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醫源性庫欣氏症候群者等內分泌失調的病人。
●非創傷性的骨折病人。
●50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
●接受男性荷爾蒙阻斷劑治療前和治療後的攝護腺癌病人。
 
在台大醫院進行雙能量X光骨骼密度檢查時,報告上同時呈現T-分數及Z-分數的參考值。通常對於骨鬆的認定標準,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委託專家學者,針對停經的白種人婦女所訂定出來的診斷標準,主要採用T-分數的計算方式。T-分數大於或等於-1,則骨密度正常;T-分數小於-1,但大於-2.5,骨量缺乏;T-分數小於或等於-2.5,則罹患骨質疏鬆症;T-分數小於或等於-2.5,且骨折,表示有嚴重骨質疏鬆症。
 
此一檢測標準雖然可作為判定是否發生骨折的參考值,但因為是採用停經白種人女性的數值為參考,因此不適用於男性、停經前女性、非白種人、孩童,尤其是50歲以下的男性。對於50歲以下族群,則建議採用z-分數的評估標準。
 

不要對藥物治療期望過高

要提醒的是,與其發生骨鬆後,花大錢買藥治療,倒不如在未出現骨鬆前就預防。
 
現行有益骨骼的藥物如鈣、維生素D、抑鈣激素、雌性素等,只能維持現有的骨密度水準,無法增高骨密度;近年來雖然醫藥業研發出雙磷酸鹽、選擇性雌性素受體調節劑、副甲狀腺素等藥物,雖說有讓骨密度增加的效用,但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多,且病人一旦停止服用藥物,骨密度馬上就下降。
 
另外,也有人提出用整合式藥物治療的雞尾酒療法來改善骨密度,但因為藥價和改善骨密度成效上的考量,並沒有受到醫界廣泛的支持。也曾有不少研究人員向傳統中醫尋求有效增加骨密度的藥材,進行研究,不論是單一藥材或中醫複方,如山藥、龜鹿二仙膠、骨碎補等,對於增加骨密度的效用仍有限。因此,從年輕開始注意飲食、養成運動的習慣,仍然是預防骨鬆的不二法門,等到骨鬆發生後,藥物治療已是杯水車薪了。

健康Q&A

Q、喝牛奶跟吃小魚乾可以治療骨鬆嗎?
A、骨鬆無法根治,喝牛奶和吃小魚肝補充鈣質,只能降低骨流失的速率,就連骨鬆治療藥物也無法讓骨密度增加,只能維持現有的骨密度,減少流失的速率。
 
Q、吃鈣片、維他命D及曬太陽,就可以防骨鬆嗎?
A、理論上是可以的,但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多數人很少曬太陽,就算暴露在陽光下,因為身上的衣物或事前擦上防曬乳,皮膚直接曝曬在陽光下的部位,少於全身表面積的5%。比較容易做到的是,除了飲食上注意鈣的攝取量,還要從年輕就養成運動的習慣。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