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4期

出刊日:2010-10-15

返回上一層

聰明抗皺 青春不打折!

從保養品到醫學美容,宣稱可以抗老、除皺的方式令人眼花撩亂,怎麼做才能挽留青春的腳步,讓皺紋慢點出現?
 
諮詢/邱品齊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撰稿/朱芷君
 
皺紋象徵人生歷練的痕跡,也是一種歲月的勳章,因此十幾年前沒什麼人想要除皺。不過現代人對外表的要求愈來愈高,都希望內在有智慧,外在看起來卻很年輕,連男性也不例外。市面上從保養品到醫學美容,宣稱可以抗老、除皺的方式令人眼花撩亂,似乎不斷召喚人趕快行動,積極挽留青春的腳步,讓皺紋慢點出現。
 

皺紋的類型

皺紋大致可分為靜態性皺紋和動態性皺紋。靜態性皺紋包括眼睛周圍的細紋、法令紋等,就算沒有表情也會出現。形成的主因是老化,隨著年齡增長,纖維母細胞減少分裂增生,臉部皮膚真皮層中的膠原蛋白、彈力纖維蛋白會減少,排列變得不整齊,導致肌膚的厚度變差,不再飽滿有彈性,就會產生靜態性的細紋。
 
動態性皺紋則是因過度使用表情肌肉造成,和年齡沒有絕對關係,包括皺眉紋、魚尾紋、抬頭紋等。這些皺紋只會在動作時出現,年輕皮膚彈性好時,還可以自行恢復原狀,但年紀大皮膚彈性變差,就會逐漸轉變成靜態性皺紋,例如眉間紋。
 
以年齡區分,最早出現的是眼睛周邊的紋路。因眼周皮膚較細薄,眼部肌肉又很常用,肌肉過度收縮的結果,大約20~30歲間就會有小細紋。經常化很濃的眼妝,用強效的眼部卸妝產品也會使細紋惡化。30~40歲,魚尾紋、抬頭紋、皺眉紋等動態性皺紋逐漸出現,則是臉部表情加上老化的結果;40歲之後,愈接近更年期,維持皮膚彈性的女性荷爾蒙減少,膚質變差,靜態性皺紋也會更明顯。
 

抗皺從生活做起

許多人都比較重視用外在的保養方式來處理皺紋,其實先做好生活上的預防,減緩老化的速度,再搭配外用的保養品或醫學美容、微整型,才會事半功倍。
 
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的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是外因性老化的主因,抗皺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防曬。減少肌膚接觸紫外線,可以避免皮膚形成斑點,減少細紋產生。防曬產品須能同時防止紫外線UVA和UVB,依自己的膚色、生活習慣和場合來選擇,不需要盲目追求高係數的產品。例如膚色較深、白天多待在室內的上班族,防曬係數較低的SPF30、PA++或PA+++已足夠。而皮膚白皙、雷射術後、容易長斑的人,或從事戶外運動、游泳時,就可選擇防曬係數較高的SPF35~50、PA+++的產品。
 
其實要達到最佳防曬效果,擦足量才是關鍵,全臉至少要塗抹1c.c.(大約一顆黃豆大)的防曬油,才能達到產品標示的防曬係數強度。使用較低係數的產品但經常補擦,會比用較高係數卻少補擦的效果好。如果處於悶熱環境、出汗量大,可能不到1小時就要補擦一次。而處在沒有陽光的冷氣房,5~6小時補擦一次就夠了。紫外線最強時(早上10點~下午2點)盡量待在室內,出門時撐傘、戴帽子、穿薄長袖,既能防曬又不會造成皮膚負擔。
 
此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延緩內在基因性老化、避免皺紋提早出現,包括:
●睡眠充足、作息規律,適量運動。
●不抽菸及過量飲酒。吸菸會加速皮膚老化。
●飲食均衡,少吃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放鬆心情,不要經常皺眉頭。
 

正確使用保養品

 

使用特定成分的抗老保養品,雖有助改善皺紋,但衛生署的化粧品基準中,並沒有抗老這個類別,到底含什麼成分才算能抗老保養品,其實也很模糊,良莠不齊、濫竽充數的情況層出不窮。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的檢驗分析,很多市面上炒得火熱的抗老成分,不是未經過嚴謹的臨床測試,就是測試並沒有符合隨機、双盲及安慰劑的對照比較,可信度不夠。就算廠商言之鑿鑿,高價購買的保養品也可能只是擦心安的。
 
因此選購抗老保養品時,一定要先認知,價格並不一定會和效果成等比,也不是新推出或當紅的成分就比較有效,就算品牌名稱加個Dr. 或是Professor.,或是請皮膚科醫師、美容達人或藝人代言加持,也無法保證效果。購買時留意全成分表和產品標示,才能了解產品是否真材實料。
 
真正有效的抗老成分,必須能淡化皺紋、美白淡斑、促進修復再生功能,增加皮膚彈性與厚度,及增進細胞原有功能。也就是經由實證醫學基礎或臨床試驗,證實可以改善老化徵狀,減緩老化速度、促進肌膚功能。
 

哪些成分有抗老效果?

目前臨床研究最多,使用歷史也最久的抗老成分是A酸,及A酸的衍生物——A醛、A醇。A酸能促進真皮膠原蛋白增生,讓皮膚緊緻、減緩細紋。但因性質不穩定,調製保存不易,也比較會刺激皮膚,目前歸類於藥品而非保養品,須醫師處方才能使用。
 
另一個較有實證效果的保養成分是維他命C,功效是抗氧化、美白及刺激真皮再生,但單純的維他命C是強酸性、容易變質,皮膚敏感的人並不適合使用,而可以使用相關衍生物(維他命C鹽類或維他命C糖苷)做成的保養品。其他抗氧化成分如綠茶萃取、多酚,維他命B3,多少都有幫助。
 
至於新成分如胜肽、生長因子、幹細胞萃取等,實際功效都還有待時間證實,也要注意使用的風險,例如艾地苯就有可能會導致過敏。此外,並不是把一堆抗老成分擺在一罐就會更有用,有些複合性成分,如維生素C搭配其他抗氧化劑,還算有加乘的效果,但酸性的維生素C還搭配胜肽、生長因子這種蛋白質類的保養成分,反而會互相抵消(因為酸性環境會容易造成蛋白鏈水解)。
 
保養品不是藥物,不能宣稱療效,現在不少抗老保養品講得太神奇,好像只要用了就能短時間解決所有老化問題。其實抗老化沒有捷徑,消費者要理性看待、多做功課,挑選可信度高的品牌,標示較完整,也不會亂加成分或過分誇大不實。
 
保養是貴精不貴多,皮膚也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並不需要瓶瓶罐罐擦得太複雜。買保養品和買衣服不一樣,每個人的皮膚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特性,不能只聽專櫃小姐或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許多人本來皮膚很健康,用錯保養品卻變成敏感性肌膚,得不償失。
 
想知道所用的保養品適不適合自己,可以到台大醫院皮膚科掛藥妝門診。平時應多了解皮膚科學的基礎知識,例如皮膚醫學會架設的皮膚專家健康網http://www.drskincare.com.tw/,才不會被置入性行銷、商品廣告牽著鼻子走。
 

微整形、醫學美容 除皺比一比

早年想改善皺紋、鬆弛,只能用手術拉緊皮膚,除了費用貴,風險也比較高。隨著美容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利用侵入性低的微整型、醫學美容來除皺,雖無法完全取代拉皮手術,使皺紋消失,但比開刀安全、便宜,也能滿足看起來變年輕的需求。
 
微整型是以注射的方式,達到接近手術整型的效果。10年前可以注射的成分只有膠原蛋白,還有人會過敏,現在成分多達十幾種,比較安全,功能也更樣化。
 
醫學美容則側重處理皮膚本質的問題,例如果酸換膚、左旋維他命C導入等。醫學美容因屬於自費市場,缺乏法規約束,除了皮膚科醫生,其他科醫生甚至美容沙龍都可以做,競爭激烈,自吹自擂的情況很多,消費者要謹慎評估。
 
想做微整型或醫學美容處理皺紋,建議先到非私立的醫學中心找專業醫生諮詢,較能避免被過度推銷。告知醫師自己的期待、需求、預算,了解適合的療程及合理的價格帶,再去市面上打聽比較,才不會當冤大頭。
 

微整型——注射性除皺:

1、肉毒桿菌注射,針對動態紋:
直接在有皺紋的部位注射肉毒桿菌素,阻斷運動神經末梢傳導,讓肌肉鬆弛、無法收縮,能有效改善眉間皺紋、抬頭紋、魚尾紋、鼻紋(兔寶寶紋)、下巴皺紋、頸部痕紋,並防止靜態紋加深。注射後約一週效果顯現。維持時間依注射劑量、治療部位而異,一般可維持3~6個月。當肉毒桿菌被吸收後,須重複注射,如不繼續治療,皺紋只是回到未治療前的情況,不會變更糟。注射技術不好或劑量太高時,可能會表情僵硬。一個區域約5000~8000元。
2、玻尿酸注射,針對靜態紋:
在想改善的部位注射玻尿酸,填平法令紋、眼周細紋,及轉成靜態紋的眉間紋、抬頭紋、魚尾紋等。打完1~3天消腫後,效果就會穩定。維持時間因年齡、肌膚類型、肌肉活動力及注射技術等不同,約6~12個月。打1支約為10000~15000元。
 

醫學美容——雷射除皺:

以電波拉皮、脈衝光、飛梭雷射為主,都是利用熱能促進真皮組織增生膠原蛋白,緊緻肌膚,間接改善細紋、鬆弛,不需要整型外科醫師也能做。但肌肉收縮造成的動態性皺紋,及太深的皺紋,雷射處理的效果並不好,比較適合害怕打針或想改善膚質的人。(表:「醫學美容除皺」)
 
愛美是天性,許多人都希望青春永駐,但太過追求美,違反自然定律,也絕非值得鼓勵。況且,皮表上的美,不一定能深植人心,就像已故影星奧黛麗‧赫本,生前一雙大眼深情凝視弱童的影像,縱使臉上皺紋遍布,在世人眼中卻是難忘的美麗。
 

健康Q&A

Q、幾歲起用抗老保養品比較好?
A、30~35歲是皮膚走下坡的轉捩點,特定成分的抗老產品,通常30歲以上使用即可。30歲前則以預防性保養如防曬為主,太年輕補充抗老產品,效果不顯著,還可能造成肌膚負擔。
 
Q、口服或外用抗氧化劑,哪一個抗老效果比較好?
A、細胞代謝的氧化過程,被認為和老化有關,因此補充抗氧化劑,也變成抗老原則之一。但以目前的研究顯示,口服抗氧化劑要經過消化、代謝、運輸才能被皮膚利用,效果不如直接使用在皮膚上的保養品。
 
延伸閱讀:SkinDoc Chiu 邱醫師化妝品嚴選菁華版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occhiu-cosmeticfact/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