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7期

出刊日:2011-07-15

返回上一層

拇趾外翻 高跟鞋的代價

童話故事裡,灰姑娘的姊姊為了把腳擠進玻璃鞋,不惜割肉;現代社會中,也有不少時髦女性為了美麗,忍痛穿高跟鞋,結果雙腳變形,付出代價。
 
諮詢/陳沛裕 (臺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黃靜宜
 
藝人徐若瑄在2006年傳出開刀治療拇趾外翻,原來經常穿高跟鞋唱唱跳跳的她,已有多年的拇趾外翻毛病,直到終於痛得受不了,決心開刀治療,工作也因此暫停半年,外界這才知道原來在美麗的高跟鞋包覆下,其實是一雙疼痛又變形的雙腳!
 
不少女性以收集和穿高跟鞋為樂,美國影集「慾望城市」裡的凱莉,遇到搶匪打劫時,竟然苦苦哀求對方不要搶走她的高跟鞋。只是,經常踩高跟鞋,可是會踩出一身病來的,拇趾外翻就是典型的「高跟鞋病」。明星藝人如徐若瑄、比莉、王心凌等人,都傳出因拇趾外翻開刀,雖然不是什麼致命性的疾病,但輕則影響外觀,重則損及行動能力,不能忽視。
 

拇趾外翻 大腳趾明顯偏向第二趾

所謂外翻,是就拇趾偏向身體的外側而言。嚴重的外翻,肉眼即可看出大腳趾明顯偏向第二根趾頭。醫學上的定義是看腳拇趾基部的「第一蹠骨」和腳拇趾的「趾骨」所形成的夾角。在X光片下,可清楚看到第一蹠骨(連接拇趾骨後面的一條骨)和趾骨的形狀,在拇趾外翻的情況,除了整個大腳趾的外翻,第一蹠骨會被反向推擠成內翻,使兩者的夾角變大。如果角度超過15度,就可算是拇趾外翻。另一典型特徵就是,第一蹠骨會因為外翻而有一塊骨頭凸起,穿鞋時易摩擦到鞋子內側引起疼痛,這個骨狀突出物稱為關節滑液囊腫(Bunion)。
 
隨著外翻角度愈來愈大,腳趾頭的變形程度也會愈來愈嚴重,有些人的大拇趾甚至會重疊在第二根趾頭上面或下面,使得第二趾看起來就像鷹爪一樣,除了影響美觀外,也會因為腳趾支撐體重的功能變差,引起一連串的疼痛不適。
 
平時走路時,大拇趾會出很多力來支撐體重,一旦拇趾歪掉了,支撐體重的責任落到第二根趾頭上,長久下來第二蹠骨下的掌面也會疼痛長繭,稱為「轉移性蹠骨疼痛」。厲害時,第二蹠骨甚至會脫臼而翹起。此外,一般人走路時,足底筋膜會把足弓撐起,一旦拇趾外翻,足底筋膜沒有處在正確的位置,足弓會塌掉,也會影響走路穩定和姿勢。
 

穿鞋不當的危機

拇趾外翻的原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最常見的外在因素是愛穿高跟鞋或穿太緊的鞋子的人,或是職業上必須經常走很多路的人。內在因素則是有家族病史或本身有扁平足,或全身性韌帶鬆弛,或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免疫風濕性疾病者。還有跟腱(阿基里斯腱)太緊的人,大拇趾容易過度用力,也較常有外翻問題。
 
雖然愛穿高跟鞋的人不一定都會罹患拇趾外翻,但若本身就有拇趾外翻的內在因素,再加上穿鞋不當等外在因素,長期下來拇趾外翻自然容易找上門。相對的,即使有拇趾外翻的家族史,但仔細呵護雙腳,謹慎選擇鞋子的類型,仍舊可以保有一雙「美腳」。醫界發現,過去日本人大多只穿木屐的年代,就鮮少有人罹患拇趾外翻,足見此病與穿鞋不當有關。
 
另一種情形則是幼年型的拇趾外翻。幼年型是指十七、八歲以下者,他們很少穿高跟鞋,而是從小腳型就外翻所致。與一般因腳趾關節韌帶退化導致的外翻患者相較,幼年型患者的關節的磨合面沒有歪掉,韌帶也沒有磨損,通常外翻角度不會愈來愈嚴重。
 
臨床上常見的拇趾外翻患者,九成以上都是女性,尤其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年婦女,男性患者極少見,若有通常是幼年型或有風溼疾病,與穿鞋較無關連。
 

現代版「削足適履」

每天,人的雙腳任勞任怨地支撐著全身的體重,力量也均勻分散在後足、中足和前足之間,但隨著鞋跟愈來愈高,前足的壓力就會愈來愈大,三吋以上的高跟鞋,幾乎就是把七、八成的體重都讓前足來承擔了。高跟鞋之所以容易導致拇趾外翻的原因,跟「高度」和「楦頭」都有關係。 鞋跟太高時, 即使楦頭刻意做寬,仍會讓大腳趾長期處在被擠壓且過度用力的狀態下,自然容易變形。而楦頭刻意做得很窄的鞋款,如曾經流行多時的「尖頭鞋」、「巫婆鞋」,即使高度不高,也會讓腳趾處在壓力過大的環境下。
 
童話故事「灰姑娘」裡,為了能穿上小一號的玻璃鞋,灰姑娘的姊姊們不惜將大腳削下一塊肉;時下的時髦女性,則是忍痛踩「高蹺」,踩到腳都變形了。為了雙腳的健康美觀,建議民眾最好還是不要虐待腳,盡量穿著舒適的鞋子。
 
對腳最好的鞋子,高度應在半吋(1.27公分)左右,不宜高於一吋(2.54公分)。楦頭寬度要夠,讓腳趾頭能舒展開來。而且腳後跟要有包覆,若穿後空鞋,走路時也會讓施力過度集中在大腳趾。至於鞋子的材質對拇趾外翻的影響則不那麼明顯。
 
 

外翻如不嚴重 先採保守治療

拇趾外翻的情形不嚴重時,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包括放棄穿高跟鞋或尖頭鞋,改穿較舒適的鞋子;使用藥物消炎止痛;或利用一些鞋墊、足部的輔具,來緩解腳拇趾承受過大壓力的情形。例如使用特製鞋墊將足弓支撐起來,或是在第一蹠骨突出處使用矽膠軟墊保護,或是利用一種趾間分隔墊讓外翻的拇趾回到正常位置,但這些輔具都沒有矯正效果,主要目的是減緩疼痛不適,或是讓惡化速度變慢。
 
不過,有種拇趾外翻夜間矯正器,臨床報告認為對於幼年型患者有矯正效果。這種矯正器在睡覺時配戴,配合腳趾頭的復健運動,研究顯示,7年下來外翻的角度可改善五成。
 

持續疼痛影響生活 考慮開刀矯正

如果拇趾外翻已經持續疼痛好一陣子,影響到走路和日常生活,可以考慮開刀矯正。手術治療可分為軟組織的修補和切骨兩大部份。軟組織主要是韌帶部分,因外翻初期主要是韌帶磨損破損導致,手術可將拇趾外側太緊的韌帶放鬆,將拇趾內側太鬆的韌帶拉緊,將偏移的大腳趾矯正到適合的角度。但若外翻已屬於中重度,通常都還必須搭配切骨手術才能徹底矯正。
 
切骨手術又可分為遠端蹠骨截骨術和近端蹠骨截骨術。截骨手術主要是將內翻的第一蹠骨切開後,重新調整好角度與位置,再打入鋼釘固定。所謂近端或遠端,是相較於心臟而言,離心臟較近的為近端。近端和遠端截骨術的選擇,主要是視拇趾外翻的嚴重程度,切近端的骨頭,可以矯正的角度最大,適合較嚴重的變形患者,但手術時要將切開的骨頭重新固定好也會比較困難一點。遠端的截骨術適合變形角度較小的患者,將切開的骨頭固定好的難度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患有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腳趾也可能呈現如同拇趾外翻般的變形,在診斷時就應釐清病因。若是痛風石造成的變形,需從治療痛風、控制尿酸著手。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變形,初期也是以藥物與鞋具治療為主。嚴重變形影響穿鞋與行動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因骨骼關節已有破壞,而且韌帶軟組織比較脆弱,手術的複雜度會比較高而比較容易復發。

術後仍可能復發 要注意保養雙腳

接受手術治療後,必須以繃帶貼紮或護具保護約六週至十二週,有時需打上石膏,這期間走路必須穿特製的大鞋子,或是拿拐杖輔助,走路時用腳跟和外側的力量慢慢走,避免使用到腳拇趾。
 
一般說來,開刀治療的滿意度可達八、九成以上,不過,開刀無法保證不復發,復發原因包括再度穿了不適當的鞋子、韌帶癒合的強度不夠、或是拇趾沒有矯正到理想的角度等,各種不同的手術方法平均的復發與併發症發生率約在5~10%左右。
 
開刀矯正拇趾外翻的效果雖然不錯,但畢竟是屬於切骨的手術,手術後恢復的時間較長,因此,若只是嫌拇趾外翻不美觀而沒有疼痛狀況,不建議動刀,但若變形與疼痛影響到生活和行走,手術治療通常會有顯著的改善。最好的方式是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就應經常「解放」雙腳,減少腳趾頭被擠壓在包鞋裡的時間。一旦已有拇趾外翻的跡象,更要徹底改變穿鞋習慣,別讓情形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開完刀,腳趾的關節會比較僵硬一點,若是職業運動員或舞者,關節的僵硬程度有可能影響到成績表現,必須謹慎考慮動手術的必要性,除非已經考慮不再從事職業運動或跳舞,否則不建議動刀。但對一般人而言,手術後的雙腳活動力配合適當的鞋子,足以應付一般生活所需,跑跑跳跳都沒問題。
 

健康Q&A

Q、拇趾外翻矯正帶或專用鞋墊、專用鞋有效嗎?
A、對於非幼年型的拇趾外翻患者來說,這類輔具可減輕拇趾外翻的疼痛不適,但沒有矯正效果,頂多只能減緩惡化速度,不穿時,外翻的情形仍在,不會因此消失。
 
Q、有痛風,會造成或加重拇趾外翻嗎?
A、拇趾外翻的第一蹠骨處也是痛風石好發部位,所以有痛風,是有可能造成拇趾外觀變形的情形,但成因與長期穿鞋不當導致的拇趾外翻不同,治療需以控制尿酸為主,而非手術矯正。痛風石本身會破壞關節囊,是有可能會加重拇趾外翻的程度,而且可能影響到手術後關節韌帶的癒合。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