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8期

出刊日:2016-10-15

返回上一層

不想矮人一截? 掌握身高的秘密!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能「高人一等」,甚至連小孩都會擔心自己是矮個兒;究竟一個人的高矮藏了哪些秘密?如何才能長得高,在人海中鶴立雞群?
 
諮詢/李正婷(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小兒科臨床講師)
撰稿/鍾碧芳
 
身高是一個人外貌上很重要的象徵,尤其是正值發育期的孩子,父母更是特別關注,就怕他未來會在身高上矮人一截,甚至希望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長得比父母高大。
 

我的孩子身高正常嗎?

一般來說,世界各國都有其身高標準,不盡相同;在國內,是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及台灣兒科醫學會所公布的男女身高的生長曲線百分位圖為主要參考值。在生長曲線圖上,由低至高共區分為第3、15、50、85、97等5條百分位曲線,當孩子的生長曲線低於第3百分位曲線,就意味著在第100個同齡同性別孩子中,他是屬於個子最矮的3位以下,我們就定義為身材矮小。
 
其次,每個孩子的身高體重都應該有持續性的成長,所以如果一開始是在第50百分位,若追蹤半年或一年後,發現有不明原因地落後在第15或更低的百分位,也就是偏離原本生長曲線時,就需特別注意是否有生長遲緩的問題。
 

4歲後一年長不到4公分最好就醫評估

當然,不同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也不一樣,通常正常足月出生的新生兒,身長約為49至50公分,出生後第一年約會長高25公分,第二年約長11公分,到了2至4歲間,每年約長7公分,而從4歲到青春期開始前,平均一年約會長4公分,若孩子有正常生長速率即能沿著生長曲線成長。因此,若發現孩子生長偏離生長曲線,或是孩子4歲之後平均一年長不到4公分時,代表孩子的生長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要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進一步評估。
 
父母都會好奇孩子未來到底會長多高?國外曾研究發展出一套計算兒童的目標高度的方式:男孩為父母的身高和,先加上13公分,再除以2。女孩則是父母的身高和,先減去13公分,再除以2。其中的13公分是男與女的平均身高差。
 
不過,這也非唯一標準,雖說父母的身高會有一定程度影響孩子未來的身高,實際上,後天的環境影響也不小,比如說睡眠品質、營養、運動等因素,或是青春期進展速度過快,都會造成日後實際身高的誤差。
 

小孩長不高到底怎麼回事?

孩子的身高基本上與遺傳息息相關,如果父母不高則孩子不高的機會很大,另一種狀況是,如果父母小時候個頭小,到了青春期後才開始長,就稱為體質性的生長遲緩,這屬於正常的變異,意指這類孩子的青春期與父母一樣會偏晚,也會晚一點開始明顯長高,這種狀況是可以等待的。
 
但是長不高也可能是以下因素,如營養不良以及某些疾病而影響身高生長的速度,如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肝病、腸胃疾病、慢性腎病、免疫或神經性疾病時,就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身高,這些孩子的體重相對也特別輕,屬於身高體重皆不足。
 
此外,若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不足、庫欣氏症(腎上腺素過度分泌)、佝僂症等,也會導致孩子長不高;但這些孩子的體重通常在正常範圍,身高卻會特別矮小。
 
另一大類則是屬於遺傳基因病變所造成的,例如常見於女性的透納氏症、小胖威利症、SHOX基因功能缺失,以及羅素西弗症等。當然,如果骨骼生長發育出了問題,如軟骨發育不全或是黏多醣症的孩子,也會有明顯的軀幹比例與一般小朋友不同,而影響其身高發展。
 
不過,從臨床門診統計來看,因內分泌及遺傳基因病變導致長不高的比例很低,超過8、9成的比例都是屬於體質性的成長遲緩,因此,家長不用太擔心,若無特殊疾病,通常只是比較慢開始長高而已。
 

生長板關閉前都有機會長高

青春期是除了嬰兒期外的第二個生長高峰,一般來說,女性約在8至13歲、男性約9至14歲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段時間身高會明顯抽高,等到女性月經來潮後,生長速度就會逐漸緩慢,但後續仍會繼續成長約一、兩年;男生通常會比較晚,大約是進入青春期中期,身高才會開始衝刺。
 
是否能繼續長高的關鍵在於「生長板是否關閉」。生長板是位於骨頭末端的透明狀軟骨組織,當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就會刺激生長板增生骨質,增長身高,一旦生長板閉合,就不會再長高了。目前常用來評估骨骼成熟程度的檢測方式為骨齡攝影檢查(bone age study),即利用 X 光拍攝左手掌與手腕的X光片,並從骨骼狀態及生長板癒合程度等條件,來推算骨骼目前的年齡。
 
通常女性約在骨齡16歲時閉合、男性約在骨齡18歲時閉合。只要在生長板閉合前,都有機會長高,但若女孩子發育早於8歲或男孩子發育早於9歲時,就是青春期提早啟動,可能讓生長板提早閉合而長不高。所以若發現孩子身高較矮,需把握黃金治療期。
 

生長激素能幫助長高嗎

醫學上確實有可幫助孩子生長的藥物,若經醫師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時,給予生長激素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對於有提早發育情況者,也有藥物可延緩青春期;至於罹患慢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時,也可透過適當治療,還給孩子正常的生長。
 
坊間家長經常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讓孩子長高?」目前在全民健保給付標準下,對生長激素缺乏、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症、SHOX基因缺失者,皆可適用。如果是使用在原本生長激素就缺乏的病童上,生長激素治療確實可提升孩子的生長速度。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治療後比治療前平均一年可多長3公分以上,即使是透納氏症患者,根據我們過去的研究,生長激素治療4年之後,治療組比不治療組成人身高平均多6公分;且對小胖威利症患者也有好處,能讓其脂肪分布減少、肌肉質量變好。
 

不建議正常孩子施打生長激素

實證醫學研究發現,針對特發性身材矮小的孩童(也就是非生長激素缺乏或不是因為父母矮小造成的身材矮小),使用約5.4年生長激素治療後,治療組與不治療組身高差別約4公分,核算下來,例如體重為25公斤的孩童,等於1公分平均要花費20餘萬元的治療費用,是否值得,仍待父母自行評估。
 
由於生長激素藥物治療在正常孩童效果並不好,臨床並不建議正常孩子施打。此外,生長激素並非沒有缺點,因為它會刺激體內細胞的增長,所以身體內若有壞細胞時,同時會生長,有增加罹癌的風險;另一方面,生長激素會影響血糖代謝,造成胰島素抗性。此外,在治療初期,少部分使用者會出現良性的顱內高壓,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股骨頭生長板滑脫症等現象,若本身就有脊椎側彎,會讓症狀更為嚴重;小胖威利症患者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則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疑慮。
 

營養、運動加睡眠 可助孩子高人一等

因此,若無特殊疾病,要幫助孩子長高,不用大費周章使用藥物,只要做到充足睡眠、均衡營養及適當運動,自然能讓體內生長激素正常分泌;此外,體重過重也會讓孩子的青春期發育提早或生長板提早閉合,因此避免孩子肥胖也相當重要。
 

台灣人亞洲第二高

一份由倫敦帝國學院科學家所做全球最大規模的身高研究,調查了從1914至2014年百年間的變化發現:在200個國家18歲身高資料中,台灣男性的平均身高從全球第122名前進到第57名、女性身高則從第149名進步到第68名,更是東亞國家平均身高中,排名第二的國家,僅次於南韓。
05-274-02
▲同年紀身高卻差一截,讓許多家長很焦慮孩子的身高問題。
 
骨齡X光片:左圖箭頭指處還看得到一條裂縫,這是尚未閉合之生長板。右圖生長板已經閉合。(李正婷醫師提供)
 

健康Q&A

Q、多補充鈣質有助長高嗎?
A、鈣質主要的功用在於強化骨質,建議從天然食物如乳製品、芥藍菜、莧菜、小魚乾、蝦米、芝麻等攝取鈣質,如果飲食中已攝取足夠鈣質不需再額外補充鈣粉或鈣片,1歲到18歲孩童每天鈣質建議攝取量上限為2500毫克,過量攝取可能會造成高血鈣或便秘等。除了攝取鈣質還需注意維生素D的攝取,因為鈣質需由維生素D幫助吸收,維生素D的來源可由肝臟、蛋黃、魚肝油等食物或由皮膚日照而來。長高需要均衡的營養,不是單靠某一營養素,所以各種食物種類都要攝取。
 
Q、打籃球能長高嗎?
A、任何運動都能影響孩子的身高,但也不要過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要累計至少一小時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如騎車、健走、健康操等;且一周至少3次費力運動,也就是稍微喘不過氣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打球、跳繩等皆可。有國外研究指出,進行流汗且費力的運動約10分鐘後,生長激素就會提升,但必須要有休息時間,若太密集反而會讓生長激素反應變弱。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