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7期

出刊日:2016-07-15

返回上一層

毛手毛腳好困擾!如何正確除毛?

諮詢∕廖怡華(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
撰稿∕吳思瑩
 
小薇這一年來迷上慢跑,下班或假日常跟同事相約跑步健身。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穿運動背心和短褲的機會大增,小薇覺得自己腋毛和手毛、腳毛太長不太好看,於是嘗試了各種DIY除毛方法,總覺得既費力又耗時。最近看報導得知雷射或脈衝光除毛能一勞永逸,於是跟同事們熱烈討論,大家都很想嘗試卻又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
雷射除毛是藉由單一波長的能量來處理毛囊,一般標準機型是755 nm(奈秒)的亞歷山大雷射或稱紫翠玉雷射,另外還有波長介於800-810 nm的二極體雷射,以及長脈衝1064 nm的釹雅各雷射,都有不錯的效果。一般而言,波長越長,能量穿透越深,就能處理越深部的毛囊。但破壞毛囊的效果還要取決於雷射波長是否能被毛髮的黑色素充分吸收,除了不同的雷射機種之外,醫師還需視患者體毛粗細情況調整雷射能量或脈衝時間,以達到最佳除毛效果並避免皮膚副作用。
 

脈衝光適合除腋毛

脈衝光則不同於雷射。脈衝光並非單一波長,而是一個光譜,範圍介在400到1200 nm。跟亞歷山大雷射相比,脈衝光除毛加熱時間較長,適用於粗一點的體毛,像是腋毛及比基尼線的陰毛。由於毛囊細胞有好幾層,架構蠻大的,脈衝光加熱後,毛髮有黑色素的地方就會吸收熱能,再擴散到周邊的毛囊細胞;若能破壞毛囊的幹細胞,除毛效果也會更好。正因為雷射及脈衝光是藉由黑色素吸收能量來達到除毛效果,所以沒有黑色素的白色或金色體毛就很難用這兩種方式去除了。
 

除毛需多次療程

雷射及脈衝光都可以精準的破壞毛囊,所以除毛效果比自己DIY除毛好,這是兩者共同的優點。但儘管如此仍無法百分之百除毛,尤其是代謝較快的手毛和腳毛,即使經過多次施打,大概也只有70-80%的除毛效果。
 
為什麼不能完全去除呢?因為體毛生長周期可以分為生長期、退化期及休止期,除毛時只有處於生長期的毛髮才會被「消滅」,所以民眾得有進行多次除毛的觀念與心理準備。一般而言,第一次除毛後,大約間隔4至6周再做第二次,共進行4到6次,平均約為5次,每次價格端看各醫療院所規定。但若是腋下及比基尼線部位,就可達到9成以上永久性除毛效果;剩下的稀疏體毛,則可以刮毛刀等其他輔助方式去除。
此外,醫師在施作時也會先了解患者體毛粗細來選擇治療方式。如果是在臉部或手臂等體毛較細的部位,就比較適合雷射;若是體毛較粗處,則雷射與脈衝光的效果都差不多。
 

操作不當可能有副作用

要提醒民眾的是,雷射及脈衝光這類除毛治療雖然不是什麼大手術,但如果醫療專業訓練不足,能量選擇不恰當,也可能產生副作用。以雷射的副作用為例,臨床上有患者施打完因為皮膚色素脫失而在毛囊週邊留下像小鹿斑比一樣的點點白斑,或者是在治療處產生色素沉澱反黑。另有一種矛盾的特殊情況是,因施打的能量太輕而刺激毛囊生長,造成體毛反而長更多的現象。
 
與雷射相比,因為脈衝光的波段不是單一波長,如果施作不當或患者肌膚較敏感或膚色較深,有可能造成表皮受傷。臨床上有患者在脈衝光除毛之後,在小腿皮膚出現燙傷般的水皰,有的人則產生色素沉澱,出現反黑、反白,甚至是留疤等後遺症。患者需在術前跟醫護人員充分討論,了解相關注意事項,以免術後結果不符期待。此外,如果有蟹足腫體質,特別是在處理胸毛等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還可能因為灼傷而產生蟹足腫。
 

坊間美容儀器除毛要謹慎

坊間有些業者以除毛為號召,以家用型的脈衝光儀器除毛,此種儀器屬於美容器材,與醫院的醫療器材等級不同;此外,施打者是美容師而非醫療人員,除毛的效果及安全性,都要提高警覺,建議還是到正規醫療院所,並由受過專科訓練的醫師來施作,同時,醫護人員也能針對體毛粗細及部位,來判斷需施打的能量。至於利用各種工具自行DIY除毛的方法,也各有優缺點,應謹慎選擇。
 

雷射或脈衝光除毛程序

在接受除毛治療前一個月,除毛部位要防曬,不可曬黑或曬傷。除毛前請不要自行在家除毛,一定要保留毛根才能吸收雷射或脈衝光能量。民眾到院後,醫護人員會先以刮刀替民眾除毛,接著塗上局部麻醉藥膏,等待30分鐘麻醉藥發揮作用後,才開始施打雷射或脈衝光。通常施作時間依部位約為10至60分鐘不等,因為是破壞皮膚較深層部位的毛囊,過程中患部會感覺到輕度熱燙感或有橡皮筋彈打的感覺。有的機器設備附有冷卻系統,在施打時會釋出冷風或以探頭接觸冷卻皮膚,可減輕疼痛感並保護表皮。
 
治療結束後會在患部冰敷,因雷射或脈衝光除毛在正常狀況下不會產生傷口,回家後可以正常洗澡,但水溫不要太高,並要注意除毛部位不能用力刷洗、或用磨砂膏等去角質摩擦皮膚。倘若毛孔或周邊肌膚略微發紅,可自行冰敷或塗抹含有蘆薈等抗發炎成分的保溼乳液消除紅腫,並要持續防曬。
 
03-274
▲以脈衝光儀器去除腋毛,醫師及受術者均需戴上護目鏡。
 
 

自行除毛的注意事項

除毛方式
原理及方法
注意事項
除毛膏
使用硫醇乙酸鈣等化學原理溶解表面淺層體毛,過程約10到20分鐘,無法去掉毛根。
有過敏可能,建議民眾先在皮膚上塗一小塊測試是否會有紅腫、刺痛、發癢等過敏反應。
蜜蠟除毛
有可能拔出深層體毛,效果較持久。
1、注意施力大小,以免過度刺激皮膚。
2、疼痛度高,使用者要有心理準備。
刮毛刀
以專用刮毛刀刮毛,這是比較不傷皮膚、毛囊、幾乎沒有疼痛感的除毛法。但效果短暫,需重複施行。
可輔助塗抹類似刮鬍膏的潤滑劑,避免傷及皮膚。
 
鑷子拔除
順著體毛生長的方向拔,過程可能會有疼痛感。
有可能因拉扯傷害到毛囊組織使皮膚出現紅點,甚至因細菌感染而引發毛囊炎。
除毛海綿
使用海綿直接摩擦拉扯除毛。
1、使用頻率不宜太高,皮膚狀況正常的人建議一周頂多一次。
2、敏感性皮膚或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因為這類產品作用類似磨砂膏,容易影響正常皮膚角質,要斟酌使用。
 

健康Q&A

Q、聽說如果用刮毛刀刮毛,再長出來的毛會愈粗愈黑,真的嗎?
A、這種說法很普遍,不過,這其實是使用刮毛刀刮毛之後產生的錯覺,因為新生的體毛會侷限累積在表皮,看起來好像就特別粗黑。由於體毛的粗細是由毛根決定,等到體毛長出來之後,粗細仍跟原來的一樣,跟刮除方式、頻率都沒有關係。
 
Q、除毛如果破壞毛囊,會影響排汗嗎?
A、不會。除毛是破壞毛囊,排汗則與小汗腺有關,毛囊與小汗腺分別開口於皮膚不同的部位。但產生狐臭的大汗腺的確就位在毛囊旁邊,並由毛囊口排出分泌物。如果使用這兩年最新型處理腋下多汗及異味的微波加熱手術,在破壞大小汗腺同時,就會順道以微波熱能除毛,可說是「一舉兩得」。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