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養「毛小孩」要注意!談人畜共通疾病

返回上一層
愈來愈多人養貓狗等寵物,然而若衛生習慣沒有做好,或是忘了替犬貓注射疫苗,恐怕增加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助理教授盤松青以及臺大獸醫系系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動物醫院院長楊靜宇,曾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同伴動物」能讓病人適當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透過撫摸動物及對話過程,能讓患者血壓降低、緩和情緒。國外甚至有研究發現,對於減少神經方面症狀,如頭痛、失眠等也有幫助。然而,貓狗畢竟仍是動物,飼養時仍須注意一些問題,以免飼主健康也受到影響。最常見的傷害就是被貓狗咬傷,因為貓狗的牙齒尖銳,咬得傷口比較深,且牠們咬了之後會有甩、扯等壓力性傷害,導致裡面可能有瘀青出血,久了就會出現化膿、腫脹。此外,貓狗的嘴裡除了細菌,還有些會躲在身體組織內沒有氧氣處的厭氧菌,可能會在肌肉深層發炎。
 
被咬的人10年內若沒有打過破傷風疫苗,應該要施打,因為破傷風疫苗的免疫力不是終生的,且一旦染上破傷風,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傷害。
 
貓狗等寵物因為常和人親密互動,或是飼主需要清理牠們的大小便,可能使得病菌跑到人身上,成為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所幸,健康人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少數會有發燒、咬傷部位淋巴結腫大、疼痛及咬傷傷口,形成紅色丘疹等情形。但小孩、老人、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及免疫系統較差的人(例如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帶原者或患者等)要特別注意,因其可能會發展成全身性感染,導致神經視網膜炎、腦膜炎、心內膜炎、肝臟及脾臟的細菌性紫瘢等。
 
弓形蟲的感染則是養貓的另一威脅,這是一種細胞內寄生的原蟲,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弓形蟲只會在貓科的小腸上皮細胞中繁殖,從貓的糞便排出來,因此處理糞便時可能不慎感染。
 
比較令人擔心是孕婦,若懷孕過程中第一次感染弓形蟲,弓形蟲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急性感染可能發生胎兒死亡和先天畸形。
 
弓形蟲另一個可能感染的高風險群是免疫力缺乏的患者(如HIV/AIDS),同樣不建議處理貓的糞便。
 
相較於貓,養狗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風險來得更低一些。台灣因地處熱帶及亞熱帶區,常年受蚊子侵擾,是「犬心絲蟲」高度流行區域,但是至今仍很少有犬心絲蟲造成的人類感染病例。即使在國外也很少見,90年代美國統計共有80名個案,大多是肺部結節經切片診斷的。
 
整體來說,因為養貓狗等寵物而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風險其實不那麼高,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曾提出3項預防原則,加以落實,可把風險降到最低:
1、接觸寵物後(尤其是處理糞便)務必洗手。
2、免疫不全病患需小心幼年動物(貓)。
3、懷孕婦女建議把貓留在室內,不要處理貓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