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運動當道 扁平足也能動起來?

返回上一層
在過去的觀念中,認為扁平足患者不適合運動訓練,無法久站、長跑、容易疲勞、無法勝任長途行軍等軍事訓練要求,而有扁平足不用當兵的規定。不過,在這當中還是有部分比例的扁平足患者,沒有任何症狀,且運動表現良好。
 
臺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臺大醫學院復健科助理教授陳思遠,曾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足部重要的解剖構造有骨骼、關節、韌帶和足弓,其中,足弓依高低可分為高足弓、正常足與扁平足。正常的足弓是由足部骨頭和關節組成狀似弓箭的「弓」,搭配足底筋膜等軟組織組成像弓箭的「弦」,如此的構造有如足底避震的彈簧,當站立、行走或進行其他運動時,可以發揮支撐、避震的效果。然而扁平足患者因缺乏正常人足部具有的足弓,也就是縱足弓下陷或完全消失,使得足部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缺乏足弓的緩衝,嚴重者長時間走路、運動時會疼痛不適。
 
新生兒因為足部肌肉、韌帶尚未發育成熟,且足部內側脂肪組織較為肥厚,外觀上幾乎都呈現程度不一的扁平足。隨著日漸成長,3歲的時候,大約8成的孩子還是扁平足現象,因此在學齡前,扁平足均屬正常現象。
 
10歲之後,足弓已發育完成,只剩下4%的孩子仍是扁平足。因此,10歲是確認孩子是否患有扁平足的時間點;10歲之前的扁平足,父母親不必太過擔心。
 
扁平足的家族遺傳性至今仍不清楚,但有研究發現,扁平足的兒童若有家族史時,成年後持續呈現扁平足的機率較高。
 
對無症狀的扁平足患者而言,在從事運動上並沒有任何限制,當然可以跑。研究也指出,沒有症狀的扁平足患者,其運動表現並不受影響。
 
不過,有症狀的扁平足患者,因其足弓的避震效果較差,當長時間站立、行走、長跑、登山時,可能使症狀惡化,因此,扁平足患者在選購鞋子時,可以選擇功能性的運動鞋、直線形楦頭,且有明顯足弓鞋墊(內側腳心部位的鞋墊有拱起)的鞋子,來支撐並增加腳底和鞋底接觸面積,提高避震效果,有助減輕扁平足症狀。
 
 此外,也建議有症狀的扁平足患者可以多做足部運動訓練,例如:反覆彎曲腳趾、踮腳尖動作、用腳尖走路,都對腳底健康有幫助。
 
要提醒的是,如果扁平足患者的腳掌內部有硬物鼓起,局部有壓痛及抽痛現象,只要多走一些路或稍微運動,就容易酸痛或疲勞,醫師會懷疑患者可能合併有「附生舟狀骨症」,也就是在正常腳的舟狀骨內側,又多生了一個副的小骨,附著在正常的舟狀骨上,肌腱因此受影響。可以透過X光或軟組織超音波進一步檢查,如果確定患有附生舟狀骨症,最好要休息3個月停止運動,避免再度發炎,嚴重到影響生活者,才會考慮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