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HPV病毒乃危險因子 子宮頸癌早治療預後佳

返回上一層
所有的癌症都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最好,臺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鄭文芳,曾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第一期達85~90%、2A期80%、2B期60~70%、3A期45%、3B期30~36%,第四期只剩下10~14%。
 
目前已知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是子宮頸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主要是經由性行為傳播感染。危險因子還包括抽菸、多重性伴侶、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性病史等。
 
HPV病毒持續性感染會引發子宮頸病變,其中第16型及第18型引起的子宮頸癌占7成,接種HPV疫苗可預防感染、降低罹癌率。一般建議12至13歲女性接種,疫苗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不過,HPV疫苗僅能預防7~9成左右的子宮頸病變,且保護力並非終身,因此仍需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早期子宮頸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多是出現輕微、非特異性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常見症狀如持續性陰道分泌物、性交後出血、間歇性出血等。如果子宮頸癌侵犯到子宮旁臨近的正常組織和骨盆腔壁的神經時,則會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疼痛、及因尿路阻塞造成腎盂積水的現象。
 
子宮頸癌進展緩慢,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非常高。在台灣,30 歲以上的婦女可接受每年一次免費的子宮頸抹片篩檢,若連續3年檢查皆為陰性,之後可以考慮降低抹片的頻率。只要曾發生性行為的女性,都建議在發生性行為後3年起每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若檢查結果顯示「病變異常」,就需要進一步進行陰道鏡以及切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能及早揪出「癌前病變」,5年存活率接近100%。針對輕度癌前病變建議「3~6個月抹片及陰道鏡追蹤檢查」;中重度癌前病變則建議「子宮頸圓錐狀切除」。若不適合接受手術,可考慮「冷凍治療」,不過復發率較高。如果癌前病變程度嚴重,加上已過生育年齡,病人不想保留子宮,或是「子宮頸圓錐狀切除」手術後無法配合定期追蹤者,可考慮連同子宮頸、子宮全摘除。
 
若已進展到侵襲癌,標準治療就是「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切除子宮和子宮頸,再視期別進行骨盆淋巴結摘除術、輔助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減少復發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