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無聲無息的殺手 嚴孟祿醫師談骨鬆

返回上一層
骨質疏鬆是骨質流失的後果,但平常不痛不癢, 若不特別檢測是不會知道的,有人比喻就像土石流般,每天流失一點點, 等到有一天整個走山(骨折)了,才驚覺事情的嚴重性。
 
全健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婦科部主治醫師嚴孟祿表示,骨質疏鬆是一種老化的疾病,婦女的骨質在35-40歲達到最高密度之後就不再增加,停經之後4-5年內骨質會流失最多,每年流失率可以高達2%,骨質疏鬆會促成骨折,容易發生在手前臂、腰椎、大腿骨等等。
 
相對男性而言,女性在50歲前後有明顯的更年期,也就是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因此容易有骨質疏鬆的發生。統計上而言,60歲的婦女有1/4會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導致身高變矮。80歲的婦女大約有1/5會大腿骨骨折,嚴重的話可能就要長期臥病在床。
 
從骨質疏鬆到骨折,代表病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進而導致脊椎變形、影響腸胃、心肺功能、代謝問題、整體活動力下降、多重器官功能衰退,最後導致死亡。因此,骨質疏鬆症是無聲無息的殺手,需要早期偵測、早期防治,一般而言,X光照不出骨質疏鬆,而是需要借助雙能量吸光儀來進行,主要測量腰椎跟大腿骨骨密度,如果骨密度小於-2.5標準差就會被判斷程式骨質疏鬆,相當於90歲的婦女骨密度。
 
在人體的骨骼中有兩種細胞:生骨細胞和蝕骨細胞。在正常的情形下,生骨細胞和蝕骨細胞的活性一致,讓我們的骨質總量得以維持,如果蝕骨細胞的活性大於生骨細胞,骨質總量就會日益減少。
 
骨質疏鬆的預防,不外乎年輕時需補充鈣質、適度運動。停經後的婦女可補充女性荷爾蒙或藥物。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症第一線使用的藥物是抑制骨質流失,就是抑制蝕骨細胞的功能,有如將骨頭冷凍起來。好處是能夠立即停止骨質繼續流失,但缺點是蝕骨細胞停止活動後,也無法再活化生骨細胞,因此骨質也不再增生,意味著也不能修復骨頭的微小創傷。長遠來看,骨頭會因此堆積許多微小創傷,愈堆愈多,日後有可能會造成異常骨折或骨壞死。
 
抑制骨質流失的藥物又可分直接及間接抑制蝕骨細胞兩大類,藥物的機轉不同,但共通點仍是在抑制蝕骨細胞的功能,達到骨頭冷凍的效果。
 
直接抑制蝕骨細胞(雙磷酸鹽類)藥物:
1 Forsamax(福善美),口服藥,每週只需一顆,早上起床未進食前服用以增加吸收率,服藥時要搭配至少200cc的白開水減少藥物對食道、腸胃的刺激,服藥後要站立30分鐘,切勿躺下,30分鐘後才可進食。
2 Boniva(骨維壯),注射針劑,3個月注射一次。
3 Bonefos(骨復舒),注射針劑,3個月注射一次。
4 Zometa(卓骨祂)、Aclasta(骨力強),注射針劑,1年注射1次,採靜脈注射30分鐘,缺點是會產生類似重感冒的副作用,要3天後副作用才會漸緩。雖然副作用大,但對於癌症骨轉移、需要迅速穩定骨骼的病人,還是需要使用。
最容易發生異常骨折或骨壞死的部位,就是下顎骨(顳顎關節)和大腿骨,這是這類藥物最大的副作用。不過,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都會影響胃及腎功能,所以胃、腎不好不能用。
 
間接抑制蝕骨細胞的藥物,一般而言對胃及腎比較安全,目前有兩種:
1 Prolia(保骼麗),注射針劑,屬細胞核kB受體活化因子抑制劑(RANKL Inhibitor),每6個月皮下注射一次,使用方便,對蝕骨細胞的抑制效果比雙磷酸鹽類的藥物更強。
2 Evista(穩鈣錠),口服藥,選擇性屬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每日口服一顆,對蝕骨細胞的抑制效果較弱,藥效溫和,長期使用安全性高。在歐美國家曾有案例指出會提高靜脈栓塞的風險,但在亞洲人種中的研究中並沒有出現這樣的風險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