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4期

出刊日:2018-04-15

返回上一層

肥胖是種傳染病?

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JAMA Pediatrics》研究發現,若遷居到具有較高肥胖率的社區中,新入居民不論大人或小孩,變胖的機會也隨之大增。
 
撰稿╱粘曉菁醫師(本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古時孟母三遷,第一次遷離常有人哭跪祭祀的墓園,第二次遷離吵雜浮誇的市集,最後定居在文教學風盛行的學校附近,孟母擇鄰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一個人的品格教育與行為習性的養成有多重要。當今研究還發現,環境竟然也會影響疾病的發生,當社區中的居民肥胖率高,即使社區內不乏運動器材設備,仍難抵肥胖風氣增長,「新住民」不知不覺也可能跟著變胖。
 

肥胖深具傳染力 行為環境極重要

當然,肥胖並非真的是傳染病,而是人們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當周遭朋友都是相同肥胖體型、一樣狂吃易胖食物、只有把酒言歡聚會卻不曾運動時,肥胖彷彿像一種傳染病,滲透身旁而毫不自知。
 
例如,門診中經常有病友分享,自己在台灣屬於胖胖的體型,一踏入美國領土後,頓時覺得自己小了一號。一開始上餐廳,牛排份量多到吃不完,經過幾頓大餐後把胃撐大了,一份大牛排亦可一口不留,數月後身上肥肉多了十幾公斤,但因為周遭還有更胖的人,「依舊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過去也有許多肥胖相關的研究顯示,從胎兒仍在子宮時就可發現,肥胖媽媽容易生下胖小孩,而當孩子哇哇落地後,後天的行為習慣如:吃飯配電視、常吃油炸食物、喜喝含糖飲料、經常久坐不運動等,都容易讓瘦小孩變肥胖。
 

「種」不好不見得罹病

疾病的形成到底是先天因素多還是後天影響大?一直是個大哉問。美國好萊塢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當年主演電影《古墓奇兵》,卓越精湛的演技與姣好性感的身材,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世界聞名,後來她家人接連罹患乳癌等癌症,加上自己被檢測帶有乳癌高危險基因,於是她選擇做預防性乳房切除治療,此一決定震驚影壇。像乳癌一樣與家族遺傳基因高度相關的癌症,尚包括大腸癌,因此科學家努力研發基因檢測方式,希望能提供早期預測癌症罹患率的風險評估。
 
然而,這個先進的醫療美意,卻帶給許多人負面的擔憂:到底要不要花大錢去做基因檢測?檢測出不好的基因,要不要進一步像安潔莉娜裘莉一樣這麼積極地做預防性手術或其他治療?而且一旦檢測出來,就會帶著一輩子「種」(基因)不好的陰影,讓許多人對檢查更是卻步。
 
其實,基因的確就是俗話中的「種」,是上一代先天賦予我們的體質,但是遺傳基因讓眾多科學家著迷研究之處,即是這些基因一輩子不一定會被開啟,既使被開啟了,也不一定會產生功能造成人體疾病變化,比如帶有肥胖基因的人不一定就會是胖子。
 

基因好不一定健康

反之,沒帶有癌症突變基因或也沒有肥胖基因的人,即可長命百歲健康不罹病或一輩子當瘦子嗎?這當然也難畫上等號。基因好,表示先天的體質健康,但若後天揮霍無度,菸、酒、檳榔樣樣來,再好的基因也可能經過後天基因轉譯修飾作用轉變成疾病。若先天不良再加上後天失調,引發疾病危害的機會就更大了。
 

快樂生活 勤消業障

總之,疾病的產生通常不是單一因素,先天後天都有關係。先天我們難以控制,當然只能從後天多加努力。
 
例如,要保有快樂的生活少不了吃些令人開心的美食,只是要記得大快朵頤享受美食之後,燃起毅力,開始快走、騎腳踏車、跑步運動,努力消除過量食物業障。偏偏對許多人來說,說起來簡單,要落實好難!然而別忘了,肥胖如果會傳染,運動也可以,若能透過群聚行為互相「傳染」,如:幾位好友相約騎腳踏車、爬山、路跑、游泳、快走等,有同伴一起互相督促運動,易增強減重意志力,不失為改變懶惰習性的好方法!
 
▲當周遭朋友都愛易胖食物、常把酒言歡聚會卻不曾運動時,肥胖就好比傳染病會蔓延開來。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