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26期

出刊日:2013-10-15

返回上一層

狂犬病死灰復燃 保命4招 遠離威脅

最近台灣展開狂犬病的防疫總動員!在台灣消失了半世紀的狂犬病毒捲土重來,疫情先是侷限於鼬獾,不過9月10日台東已出現首起犬隻遭鼬獾咬傷,感染狂犬病而死的案例,令疫情拉警報!
 
諮詢/盛望徽(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撰文/陳佳佳
 
台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本土的狂犬病人類病例,動物病例則是從1961年後未再出現。但是臺灣大學獸醫系接受農委會委託,進行野生動物監測,分別針對去年5月於南投鹿谷鄉、去年11月雲林縣古坑鄉及去年12月南投魚池鄉的3隻死亡鼬獾進行檢驗,今年正式確認驗出狂犬病毒,開啟此波疫情。
 

鼬獾拉響狂犬疫情警報

今年7月台東縣東河鄉有一名男子在家中打電腦時被狂「獾」咬傷,幸好男子警覺性高,及時完成施打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等治療,因此未感染狂犬病。之後農委會確認台東一隻錢鼠也感染狂犬病毒,讓全台陷入高度警戒。9月10日農委會公布國內首例一個半月大的家犬,遭狂犬病鼬獾咬傷死亡案例。這隻幼犬是8月14日晚間遭到鼬獾咬傷,15日被送到台東動防所隔離留置觀察;9月6日開始,出現食欲不佳、極度沉鬱、癱軟症狀;9月8日動防所讓小狗安樂死,立即採樣送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確診為狂犬病。
 
其實,全球僅有少數國家屬非狂犬病疫區,全球每年約有5萬5千人死於狂犬病,以亞洲及非洲占大多數。亞洲國家中以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病例數最多。因為發病後死亡率高,致死率接近100%,讓狂犬病更蒙上一層恐怖的色彩。
 

過去有零星境外移入病例

台灣曾於2002年、2012年、2013年,各發生1例分別自中國大陸或菲律賓的境外感染病例。人類萬一感染狂犬病,發病初期症狀有發熱、頭痛或咬傷部位的異樣感,數天後出現異常亢奮或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因喝水、或看到水引起喉部痙攣,隨後合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患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狂犬病病毒屬於「Lyssavirus(麗沙病毒)」引起的神經性疾病。雖然名之為狂「犬」病毒,但除了狗、貓,許多溫血的哺乳類動物都可能感染,包括蝙蝠、浣熊、 狼、土狼、胡狼、和其他會咬人的哺乳動物等。鼠、松鼠、兔子也有少數的例子被感染,台灣的白鼻心、麝香貓、棕蓑貓等,跟鼬獾同屬於小型食肉目的動物也被點名列入觀察重點,人類則可能因為被動物咬傷或接觸染病動物的唾液而感染。
 
狂犬病病毒會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而感染,各種哺乳動物,如狗、貓、蝙蝠等,均可感染並傳播狂犬病。一般來說,病毒會存在傷口周圍,潛伏期約3至8週內,由神經散播至腦部而發病。
 

狂犬病毒潛伏期長短變化大

不過狂犬病病毒的潛伏期變化很大,視傷害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佈的多寡、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等而定,偶爾有短於7天,最長可達7年以上。而且,即使在潛伏期內,染病的動物仍具有傳染狂犬病的危險。
 
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狗或貓自發生臨床症狀前的3至7天開始,至整個病程中都維持著傳染力。其他動物如蝙蝠在臨床症狀前12天,即可分泌病毒。鼬鼠則在臨床症狀前8天,即可分泌病毒。
 
除了動物之外,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雖然人感染狂犬病後的可能傳染期尚未清楚,但推論若可由唾液檢出狂犬病毒,應視為有傳染力。理論上狂犬病也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曾發生因接受感染狂犬病患者捐贈的器官,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的案例。
 

狂犬病毒不耐高溫

另外,有些偏遠鄉鎮的居民喜歡吃「野味」、打牙祭,若人吃到染病的動物,因狂犬病毒不耐高溫,且無法經消化道傳染,即使未煮熟食用也不會感染。不過在處理、烹煮的過程中,很可能不慎碰觸動物屍體上的病毒而感染。
 

防範有道!4招遠離狂犬病威脅

一、犬貓每年打疫苗

家中有飼養犬貓者,應每年帶貓狗接種動物用的狂犬病疫苗,也別帶寵物去山林野外,以免狗兒追逐野生動物、或啃咬野生動物屍體,遭到感染。狂犬病毒雖然在台灣重新現蹤,但只要做好防範,不需過度恐慌,更不應任意棄養家中寵物。

二、高危險群可預先打疫苗

若是狂犬病高危險群,如從事獸醫、狂犬病相關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及捕狗人員等工作者、或需長期滯留在國外狂犬病流行地區者,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可預先接種狂犬病疫苗。高風險群接受狂犬病疫苗暴露前預防注射,需接種3劑;若是遭疑似感染動物咬傷後,則需在一個月內依序完成5劑狂犬病疫苗注射。民眾若是在國內沒有動物狂犬病例的非高風險區域,遭到無症狀的家犬貓或流浪犬貓抓、咬傷,感染風險極低,則不須接種疫苗。

三、出國前往狂犬病疫區旅行者,避免接觸高危險群動物:如吸血蝙蝠及可能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如臭鼬、狐狸、浣熊等。

四、勿自疫區走私動物(例如中國大陸、東南亞等狂犬病疫區國家或地區),造成狂犬病入侵。

 

急!被動物咬傷,怎麼辦?

◎    萬一不慎被貓狗或野生動物咬傷,應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用優碘或70%藥用酒精消毒,並立即就醫,打破傷風類毒素及由醫師評估是否接受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盡量避免縫合傷口,好讓血液和分泌物流出。
◎    由醫師評估是否有高感染風險,高風險民眾暴露後需接種5劑人用狂犬病疫苗,只要盡快於發病前接種,防護效果接近百分之百;若是傷及皮膚真皮層的嚴重咬傷個案,經評估可接種免疫球蛋白,增加防護力。目前國內共有約60家醫院為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儲備醫院,名單可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cdc.gov.tw
 
儘可能把咬人的動物留置觀察10天,或可聯繫動物防疫單位協助動物檢驗事宜,但傷者就醫時,不需將該咬人動物帶到就診的醫院,避免影響醫院診療病人作業。如果動物感染狂犬病,通常5至8天內會有病徵變化。

 

Q:只是被輕輕咬傷表皮,跟傷口很深來比較,感染狂犬病的機率會不一樣嗎?
A:遭到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後,病毒會在被咬的肌肉處複製,侵入末稍神經後,漸漸到達中樞神經系統。病毒一旦在腦部大量複製後,就會順著神經往下跑到各種富含神經的器官、眼睛、唾液腺等。如果傷口較深,因為可能神經分佈較多,感染的機率較高。
 
Q:人或動物一旦接種過狂犬病疫苗就可終身免疫嗎?
A:不是。不管是人或動物,接種過疫苗並非終身免疫,動物狂犬病疫苗需每年施打,因此愛護家中寵物,要每年定期接種。人類狂犬病疫苗的效力依個人免疫力而定,一般約為5到10年。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