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2期

出刊日:2017-10-15

返回上一層

如何正確看待生酮飲食? 糖尿病患可採用嗎?

近來不少民眾熱衷於嘗試「生酮飲食」,有人是為了減重,有人是為了控制血糖,在知名網路部落客的推波助瀾下形成一股風潮。生酮飲食,或說低醣飲食,真的那麼好嗎?值得嘗試嗎?
 
諮詢╱王治元(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鄭金寶(臺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
撰稿╱黃筱珮
 
「均衡飲食」是目前醫學界推廣的主流飲食觀念,建議每天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奶類、肉魚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如此一來包括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肪、纖維質、維生素等各類營養素都能攝取到,其中,主要供應身體熱量來源的醣類建議占50~55%。

▲生酮飲食主張少吃澱粉類食物。

生酮飲食主張高脂肪、低醣類

生酮飲食法則不同,它主張「低碳水化合物、中等蛋白質、高脂肪」,一天總熱量只有5~10%來自碳水化合物(醣類),20到25%的熱量是來自蛋白質,75~80%來自脂肪。(此一比例因各研究的內容有所差異,非絕對標準。)
 
低醣飲食的概念也類似,但不若生酮飲食對醣類的嚴格限制,醣類的攝取比例約20%,同時提高蛋白質比例,和脂肪相近。

生酮飲食可以降血糖嗎?

為什麼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可以降血糖?人體攝取碳水化合物後,經消化道很快到十二指腸,胰臟分泌澱粉?消化食物,血糖上升,胰臟開始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反觀,脂肪進入胃裡,胃的蠕動速度會變慢、胃排空會變慢,比較容易有飽足感,因為沒有葡萄糖進來,胰島素分泌的量相對較少。
 
乍看下,採用生酮或低醣飲食,短時間內確實達到了血糖不上升的目的,但是「血糖不高,就代表健康嗎?」
 
血糖只是眾多的健康指標之一,脂肪攝取過多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卻為人所忽略。糖尿病患要想清楚:「想在短期內降血糖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提供美好的報告數字給醫師看,還是為了自己長期的健康著想?」
 
若是為了長期的健康,生酮飲食這種極端的作法實在很難持久,畢竟能夠接受每日每餐都吃高油脂、高蛋白食物的人不多;即便意志力堅強做得到,血糖降了,但隨之而來極可能發生的酮酸中毒、腎臟受損等問題,是更可怕的「副作用」,壞處可能多於好處。
 

酮體產生過多 恐引起電解質不平衡甚至酮酸中毒

正常狀態下,人體維持生理運作的能量來源是「醣類」,醣類如果不足,身體會「退而求其次」,把體脂肪或蛋白質轉換為熱量,「1公克的脂肪相當於9大卡的熱量」,但轉換過程中,脂肪無法完全燃燒,僅一部分進入能量系統、一部分就會代謝成「酮體」。這也是生酮飲食被認為可以減肥的原理。
 
自然情況下,人體結構並不需要酮體,只有心臟和腦部等少數器官會把酮體當成能量來源,大多數酮體會經由尿液排出,排出的同時帶走大量水分和電解質,所以長此以往容易形成電解質不平衡、脫水,嚴重者甚至「酮酸中毒」,帶來危及生命的後果。
 
胰島素可以調節酮體對身體的危害,因此一般人酮酸中毒的機率較低,但糖尿病患多半缺乏胰島素或胰島素不足,施行生酮飲食引發酮酸中毒的風險較高,還可能造成肌肉流失、骨質疏鬆、便秘、腎結石、心血管疾病、疲倦等其它問題。
 
另一方面,減少醣類攝取、增加蛋白質比例,也造成腎臟負擔,因為吃下肚的大量蛋白質產出含氮代謝產物,都要經由腎臟排出體外,長此以往,腎臟的功能就會變差,原本腎功能不好的人更可能惡化為腎衰竭。這些都是執行生酮飲食可能引發的健康危害。
 

均衡飲食、控制總熱量才能長久

其實關於糖尿病患的飲食控制,近來觀念也不斷改變。過去醫學界普遍限制糖尿病患的飲食比例(食物代換),後來發現太嚴格、持之以恆者少;2015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不再建議限制飲食比例,改為提倡「總熱量上限」的新觀念,每位糖尿病患者依體重和血糖,計算屬於自己的「總熱量」,自由搭配飲食內容,並隨時監測血糖變化,找出自己最能接受的飲食方式。
 
從長遠且健康的角度看,糖尿病的控制還是應該從均衡飲食、藥物治療,以及規律作息和運動著手,沒有捷徑。
 

欲嘗試生酮飲食應諮詢醫療人員

當然,生酮飲食也不是全無好處。早在1920年就有醫師發現高油脂比例的飲食能防止腦部異常發電,有助於改善兒童的頑固型癲癇疾病。最近老鼠動物實驗模型的確發現,脂肪產生的酮體可能對於改善心臟衰竭有幫助。
 
因此,若醫療團隊評估認為有需要,生酮飲食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建議「微生酮飲食」的作法較不傷身,也就是1周內、21份餐點之中有一定比例採取高油脂低醣內容,而非餐餐這樣吃,而且在國外是住院執行,才能讓醫護人員隨時監測生理變化。
 
但是生酮飲食或低醣飲食對於改善糖尿病是否有益?目前還缺乏長期的實證報告,因此,糖尿病患者若真想嘗試生酮飲食,務必要諮詢醫護團隊,是否需要調整藥物,避免引發低血糖危及生命,同時要密切監測肝、腎功能,不要擅自採行,以免出現難以逆料的後果。
 

極低熱量飲食增加猝死風險

生酮飲食引發一波熱潮,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極端的飲食法喧騰一時,例如強調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肉的「阿金飲食法(Atkins Diet)」,主張攝取百分之百的蛋白質;1970年代曾出現的「極低熱量飲食法」,限制1天攝取的總熱量需低於500大卡。這些過度極端的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且都無法持久。
 
1970年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就警示極低熱量飲食具有危險性,會增加猝死機率。當時有人因執行極低熱量飲食法猝死,解剖發現,死者的心、肺、腎等臟器尺寸比一般人「迷你」,可能肇因於每天攝取的醣類不足,熱量不夠,臟器的結構蛋白質被強迫代償轉換為熱量,一經破壞就是不可逆的傷害。
 

健康Q&A

Q、如果不採取嚴格的生酮飲食,只是盡量少吃一些醣類(澱粉類食物),是否有助控制血糖?
A、現階段仍建議糖尿病患採取「總熱量限制」來控制飲食。在蛋白質不要過多、油脂不要過多,不要產生電解質不平衡的前提下,少吃一些澱粉類食物理論上可行,但此種作法尚缺乏實證論文研究,難斷言成效。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