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25期

出刊日:2013-07-15

返回上一層

抗夏!全方位防曬美白手冊(防曬基本功)

進入盛夏,氣溫動輒飆破35度,每天一出門,頂著刺辣火熱的大太陽,首當其衝的就是裸露在外的肌膚。不管是為了擁有健康的膚質或是從預防皮膚癌的角度,防曬都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也不是女性才需要做的功課喔!
 
諮詢/邱品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
撰稿/黃靜宜
 
如果你還以為防曬只是愛漂亮的女生才需要注重的事,那就太缺乏常識囉!一旦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導致曬紅、曬傷,除了引起皮膚短暫不適外,長期累積紫外線傷害,皮膚容易提早老化,更嚴重的是恐成為皮膚癌的高危險群,所以防曬不分性別、年齡,應該是全民運動。
 
衛生署統計2009年國人最常罹患的前10大癌症中,皮膚癌居第8位,甚至比女性的子宮頸癌罹患人數都多,威脅性不低。去年曾有新聞報導,香港藝人謝霆鋒左耳上方頭皮上有一塊黑痣,因有變大趨勢,擔心是黑色素細胞瘤(melanoma,皮膚癌的一種)而切除,所幸事後醫師對外表示是「良性」的,證實虛驚一場。
 
不管是棘皮細胞癌 (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基底細胞癌 ( basal cell carcinoma) 或黑色素細胞瘤,發生原因都與紫外線的長期暴露有關。其中黑色素細胞瘤東方人罹患比率雖比西方人低,但此病惡性度很高,根據統計,若能早期發現,第一期的黑色素細胞癌5年存活率高達90%,但第三期的黑色素細胞癌5年的存活率則不到50%。因此,如何早期發現非常重要。
 

紫外線 皮膚老化天敵

一般人覺得被陽光曬的很熱,其實是紅外線的關係,紅外線對皮膚危害較低,反而是看不見也感受不到「熱力」的紫外線,危害較大。紫外線是一種不可見光,即使是沒有大太陽的陰天或冬天,也都有紫外線,只是強度較弱而已。所以防曬的主要目的是防範紫外線,且一年四季都需要防曬。
 
紫外線可依波長不同,分為長波紫外線(UVA)、中波紫外線(UVB)、短波紫外線(UVC)。UVA穿透性最強,是皮膚變黑及皮膚老化的主因,也會造成皮膚免疫細胞抑制,與皮膚癌形成有關。UVB會讓皮膚曬傷、曬紅,也會造成皮膚癌。UVC可被臭氧層阻隔,較無傷害性。市售防曬品主要是隔離UVA和UVB。
 
每到夏天,藥妝店裡陳列的防曬乳液琳琅滿目,產品愈來愈強調「清爽不油膩」,防曬係數也是一個比一個高,種類繁多讓人看了眼花,不知如何挑選。其實防曬乳液的選擇及使用,也是有學問的。正確使用才能達到效果,否則只是「擦心安」罷了。
 

SPF係數可防護紫外線UVB

首先應先了解這些數字的意義。常見的SPF,全名是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指產品防止皮膚被紫外線UVB曬紅的能力。係數愈高,防護能力愈高,但是沒有必要盲目追求高係數,因為高係數產品有時過於油膩,價錢也較高,若只是一般日常生活使用,SPF30即足夠,若打算去游泳、登山等戶外活動,才需用到SPF50以上的產品。
 
SPF的計算方式是塗抹防曬品後,皮膚最低致紅劑量MED(minimal erythema dose)除以無塗抹防曬品時皮膚最低致紅劑量得出的數值。MED是皮膚在接受紫外線照射後,會開始產生微紅時的最低劑量。如沒擦防曬品時20分鐘會曬紅,塗了以後2小時才曬紅,120除以20是6,防曬係數就是6。
歐盟把SPF係數歸類為四等八級,如下表。 
 
意義
SPF標示係數
Low protection(低度保護)
6
10
Medium protection(中度保護)
15
20
25
High protection(高度保護)
30
50
Very high protection (非常高度保護)
50+

PA防護紫外線UVA

另一種常見標示為PA,後面有一至數個+號,這是日系化妝品針對紫外線UVA所定的防曬係數,全世界也只有日本採用此種標示法(歐美採用的是PPD加上數字)。PA後面的+號愈多,防護等級也愈高(延緩曬黑的時間愈久),一個+代表可延緩曬黑時間2至4倍,兩個+代表可延緩曬黑時間4至8倍,三個+是可延緩曬黑時間8至16倍,四個+代表可延緩曬黑時間16倍以上。若是一般日常生活使用,三個+即足夠,無需盲目「追高」。
 
此外,防曬成分可分成物理性和化學性。物理性的成份可以反射紫外線,好處是較不刺激皮膚、較不會引起過敏,但擦太多可能太白;而化學性的成份則是可以吸收紫外線轉化為其他能量,優點是較為清爽,但對敏感肌膚可能較刺激。目前市面上的防曬品有些是混合這兩類成分,以截長補短。

常見防曬品成分

 
物理性
化學性
防曬成分
如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氧化鋅(Zinc oxide)
如Avobenzone、Octocrylene、Octyl dimethyl PABA、Octyl methoxycinnamate…等多種

防曬乳要補擦 用量要足夠

除了選擇適合自身膚質的防曬品外,使用時也要注意次數及用量。擦防曬乳不是出門前擦一次就好,如果只是去上班,大部分時候都待在冷氣房,或許只要每5、6小時補擦一次即可;但若是從事戶外活動,防曬乳很容易隨著流汗流失,所以要勤於補擦,最好是想到就擦。此外,防曬乳要達到效果,擦的量一定要足夠,學理上推算出來每平方公分體表面積要擦2毫克,雖有公式可計算每個人的體表面積,據此算出各個部位的建議量,但實際上很難如此大費周章去計算,所以簡單的原則是,若要塗抹一個手掌大範圍的面積,防曬乳用量約一顆黃豆大小。一般人的臉大約4個手掌大,所以至少要4顆黃豆大小的用量。
 
除了擦防曬乳,別忘了防曬最首要的原則應該是「能避就避」,如避免正午時分太陽正烈時外出,或是盡量走在騎樓下,或是撐陽傘、戴寬邊帽等,以及穿著長袖衣褲等。擦防曬品當然也需要,但別以為擦了防曬品就是穿了「金鐘罩」而刻意暴露於陽光下,那就本末倒置了。
 
防曬的概念也不僅限於皮膚。眼睛受到紫外線長期的傷害也可能引發某些眼疾,故眼睛也要防曬,應選擇適合的太陽眼鏡。另外,像是頭髮被強烈紫外線照射後可能變得脆弱易斷,所以也應適度防護,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撐傘、戴帽子。
 
萬一不小心還是曬紅、曬傷了,有沒有搶救方法?坊間有一些曬後護理產品,如蘆薈膠、礦泉噴霧等,如果只是輕微曬紅,使用這些產品舒緩鎮靜肌膚並無不可,但若已經曬到發黑、疼痛起水泡,就千萬不要自行處理,趕緊找皮膚科醫師診治。
 
有些人擔心防曬太周全,會影響到維生素D的轉換而導致骨質流失?這倒不用太擔心,因為防曬並不會做到如此徹底,紫外線還是無法完全阻隔掉,只要不是長期幾乎足不出戶不見陽光或全身包緊緊的人,否則日常生活中暴露到的紫外線劑量已經足夠人體合成維生素D,加上適當均衡的飲食、運動,並不致於因此而導致骨質疏鬆。
 

BB霜、隔離霜 不能取代防曬乳

 

至於近年來大行其道的BB霜,或已經流行很久的隔離霜,也常標示防曬係數,不過,因為BB霜或隔離霜,通常被拿來當做彩妝品使用,所以塗抹的用量不會太多(否則妝感會太厚重),這樣達不到防曬的效果。所以,建議民眾別把它們當成防曬乳液使用,化妝前還是應該先用足量的防曬乳打底,把BB霜當作彩妝使用即可。
 

如何分辨痣與黑色素細胞癌?

痣和黑色素細胞癌有時不易區分,皮膚科醫界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口訣:ABCDE檢查秘訣,民眾若發現身上的痣有以下ABCDE任一種狀況,最好就醫檢查。
A
Asymmetry
不對稱。把病灶分成四個象限,上下左右不對稱。
B
Border
邊緣不規則。有突起、或是表面有潰瘍。
C
Color
顏色不一致。顏色多樣且斑駁。
D
Diameter
直徑大於0.6公分。
E
Elevation
病灶變大表面隆起。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