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2期

出刊日:2010-04-15

返回上一層

發燒、疲倦、右肋間痛 怎麼回事?

撰稿/許金川(本會董事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前台大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主任) 
 
猜猜猜!
王先生今年五十歲,一向都很健康,平日愛吃生魚片,每年定期做體檢,除了輕微的糖尿病外無大礙,兩個月前開始突然感到有點發燒,慢慢胃口也變差了,以為是感冒,去藥房買了三天藥,吃了仍然沒有什麼改善,以為是糖尿病發作,去檢驗所驗了血糖,飯前120,飯後150,也還好,只是白血球偏高11000。於是跑到附近診所看了醫師,醫師開了幾天抗生素及退燒藥,但情況仍未改善,醫師再安排胸部X光及驗小便也都正常。兩星期過去了,人越來越疲倦,體溫也高過38.5˚C,於是到某醫院急診抽血驗了肝指數,GOT 56、GPT 60稍微偏高,醫師觸診發現右邊肋骨有壓痛感,於是幫他作了腹部超音波,才發現⋯⋯
 
揭謎底!
腹部超音波一做發現右邊肝臟有一個8公分的陰影,懷疑是肝腫瘤或肝膿瘍,又作了電腦斷層也是有同樣的發現。醫師安排做肝臟穿刺,抽了15cc咖啡色的膿,也驗了血清抗體,證實是阿米巴引起的肝膿瘍,住院後使用抗阿米巴藥物治療,發燒第三天就退了,人也恢復正常。

胃腸消化吸收完的血液由門靜脈送到肝臟,因此,如果胃腸內有病原菌,很容易跑到肝臟內造成感染,尤其在肝硬化病人、糖尿病人或抵抗力差的病人。

好吃生食的人,如果食物或飲水中有阿米巴變形蟲的污染,就容易造成感染,在肝臟引起肝膿瘍,在大腸引起大腸性發炎,前者會引起發燒、疲倦、右肋間痛,後者會引起下痢、發燒,如果未能及時診斷,會有敗血症的危險。

診斷除了靠抽血檢驗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超音波加上細針抽吸,一旦確認診斷就要接受抗阿米巴藥物治療,肝膿瘍就會受到控制,人也會恢復正常,但肝膿瘍通常要幾個月後才會慢慢縮小消失。
 
醫師的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平日飲食要注重清潔衛生,儘量不要吃未煮熟的食品,到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或飲食店,尤需特別注意。此外,有身體不舒服要及早就醫,千萬不要自行診斷,以免耽誤病情。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