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5期

出刊日:2011-01-15

返回上一層

認識你的腦

人腦雖然只佔百分之二的體重,但卻是人體的總司令,凡身體四肢五官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感覺到的,統統得回報給大腦,再由這個「總司令」指揮下個動作。
 
諮詢/蔡力凱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撰稿/黃靜宜
 
談到腦,世界上最具有指標性意義的腦,大概是愛因斯坦的腦袋吧。
 
愛因斯坦已經逝世55年,但後人仍對他腦袋裡的秘密好奇不已,為了解他的聰明到底是天生,還是後天的努力?一位病理解剖學家甚至不惜偷藏他的腦組織長達40年,有幸從他手裡取得部分腦切片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確實有若干特殊之處,例如大腦左下側頂葉比較大,神經元有較多的膠質細胞、大腦表層有一部分沒有腦溝等,但因缺乏有效的對照組,這些發現並未有定論,也未能帶來更大的影響。換言之,天才的腦袋仍有太多待解之謎。

腦是人體「總司令」

正因腦組織的構造實在太龐雜也太神祕,腦可說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人們對它始終好奇,卻始終難以參透全貌。醫界流傳一句話,神經解剖學,就是「神才能理解」的學問,雖是玩笑話,卻十分貼切。
 
腦有多重要?用軍隊作比喻,腦好比是總司令,負責下達指示,而前線官兵收集到的訊息,也都會回報到總司令處。身體四肢五官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感覺到的,統統得回報到大腦處,再由「總司令」指揮下一個動作。
 

腦部構造大解析

為了保護這麼重要的器官,人體設計很精妙,在組織最外層設計了一個「殼」,也就是頭骨。頭骨下方還有三層膜,分別是硬腦膜、蜘蛛網膜、軟腦膜,再來才是腦組織。
 
腦組織可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份。腦幹與脊髓相接,負責呼吸、心跳、血壓,是所謂的生命中樞。小腦負責人體的協調功能,所以罹患小腦萎縮症的人,走路會搖搖晃晃,無法平衡,就像企鵝般。
 
大腦所佔面積最大,組織表面上有許多凹凹凸凸的構造,凹的稱為腦溝,凸的稱為腦迴,這些皺褶狀的組織可增加大腦皮質的面積,如果攤平開來,大約是全版報紙的大小。一些低等動物,像老鼠的腦迴就沒有那麼多。
大腦上有兩條比較大的腦溝,一條是側溝,一條叫中央溝。以這兩條溝為界,可將大腦分為幾個區塊:額葉、頂葉、枕葉、顳葉。
 
額葉位於中央溝前方,面積佔了整個大腦的40%,與運動、認知、情緒等功能有關。頂葉位於中央溝的後方,面積佔20%,與感覺有關。枕葉位於腦部後側,與視覺有關。顳葉位於大腦外側裂,與記憶、語言認知有關。
 

腦部耗氧量大 12對腦神經分布其中

腦部要能順利運作,還得靠汩汩而流的血液。負責供應腦部的血管,從頸部連接到腦部,分別是頸動脈和椎動脈。值得注意的是,人腦雖然僅佔人體百分之二的體重,但心臟打出的血液卻有百分之二十都跑到腦部,耗氧量十分大,顯示其重要性。
 
在這些腦組織中還分佈著十二對腦神經,分別是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旋神經、顏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脊髓副神經、舌下神經。這些神經控制著頭部的肌肉或感覺,一旦有病變也會嚴重影響生活。例如常聽到的三叉神經痛,是三叉神經的病變,發作時會劇痛,還常被誤以為是牙痛,白白拔了好幾顆牙。
 
而神經細胞則有三種,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寡樹突細胞。其中,神經元最重要,神經元主要分布在最表面的腦皮質上,這些腦神經細胞估計有上百億個,但比例只佔所有神經細胞的10%,而神經膠質細胞和寡樹突細胞則佔了90%,其具有支持神經元、幫助訊息傳導的功能。
 

常見腦病變

腦部如此重要,一旦出現病變,可想而知對生活的影響有多大。例如,常發生在中老年人的腦中風,可分為兩種形態,血管阻塞型及出血型。由於腦子需氧量相當大,一旦阻塞缺血,很快就會壞死,缺血範圍愈大,病情就愈嚴重。若是出血,血塊壓迫腦組織,一樣會導致腦部受損。中風常導致半身甚至全身癱瘓,對個人乃至於整個家庭都是沈重負擔。
 
腦中風患者是否在黃金搶救時間內獲得急救,對預後影響十分大。因此,一旦懷疑腦中風,應該儘速赴醫院急診,千萬不要到門診掛號排隊,延誤時機。若醫師診斷認為是缺血性腦中風,也就是血管阻塞導致的中風,那麼在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有機會搶救回來,後遺症也較少。
 
其他常見的腦部疾病還包括了如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癲癇等。失智症就是記憶力嚴重減退,甚至到無法自我照顧的地步。巴金森氏症則有手抖、動作遲緩僵硬、走路不穩等症狀。癲癇是腦部異常放電所引起,發作時會嚴重抽搐甚至短暫昏迷。
 
從症狀來看,若有半邊身體或肢體無力的現象、感覺異常(例如觸覺、視覺、嗅覺喪失等)、一眼視野出問題(稱為偏盲)、記憶力退化、走路不穩、講話突然變得大舌頭、吞東西常嗆到、暈眩、雙眼複視(看東西時,明明是一個,卻看成兩個,但把一眼遮起來,就恢復正常)等,這些症狀必須非常重視,有可能是腦部出了問題,需就醫進一步檢查。
 
至於一般人常有的頭痛、頭暈等,雖然也可能是腦部疾病所導致,但因為這些症狀過於普遍,在醫學上常稱為「非特異性症狀」 ,很難直接作為判斷腦部疾病的徵兆。頭痛原因很多,很多人會擔心是否長了腦瘤,其實絕大多數人的頭痛跟腦瘤無關。所以醫師不會建議一有頭痛就去做如電腦斷層等的腦部檢查,而會先詳細的詳問病史和進行身體檢查,再決定後續的診斷和處理。
 

常見腦部相關檢查

一旦懷疑有腦部疾病,在動用高科技檢查前,醫師通常會先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做神經學檢查,例如槌子、眼底鏡、音叉等,可用來檢查反射、眼底及聽力或振動感覺,以初步篩檢腦部是否出問題。另外,還可以安排腦波檢查,在患者頭部貼上一些電極,接收電位,可了解腦部是否有異常放電,其對於診斷癲癇與昏迷有所幫助。其他就是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檢查,可用來診斷腦內如腦中風或腦瘤等疾病。
 

護腦大作戰

有沒有一顆聰明的腦袋,一般人多半無能為力,但能不能讓腦袋更健康,大家都做得到。護腦其實沒有什麼「撇步」,多用就是了。多多動腦,確實能讓腦部功能退化得比較慢,所以為了避免罹患失智症,老人家應該多和親友聊天互動,甚至看電視多些刺激,也有幫助。
 
當然,最重要的護腦措施,就是遠離腦中風危險因子,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所以,飲食上並沒有一定要多吃什麼來增進腦部健康,倒是要少吃重鹹和油膩的食物,少糖,清淡飲食就是對腦最好的營養。

健康Q&A

Q、吃腦補腦,有根據嗎?
A、雖然坊間有吃腦補腦的說法,但在醫師眼裡,腦子之所需最重要的不過就是葡萄糖而已,吃腦補腦並無根據。而且動物的腦組織多半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反而要小心吃進太多膽固醇,因此提高腦中風的風險。
 
Q、腦死還可以活嗎?
A、腦死在醫學上是一個極為嚴謹的名詞,衛生署並制定了「腦死判定準則」來定義腦死的狀態,包括必須測試腦幹功能和呼吸功能等。因此,一旦經過神
經相關之專科醫師依照腦死判定準則判定腦死,則代表這個病人的腦幹功能已經喪失,一旦撤除了維生器材後,是無法存活的。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