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7期

出刊日:2011-07-15

返回上一層

打造活力腦

大腦是人類相當重要且複雜的器官,與其他器官相同,腦部結構會隨著成長逐漸發展成熟,再隨著歲月增長而老化,雖然時間的推進無法擋,但腦部的可塑性極高,多加運用腦部,的確可以讓你的大腦表現戰勝歲月的挑戰。
 
諮詢/劉秀枝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陽明大學神經學科兼任教授(、吳瑞美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臺大醫院院神經科教授)
撰稿/洪淑菁
 
腦如同人體的總司令,舉凡四肢五官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感覺到的,統統得回報給大腦,再由這個「總司令」指揮下個動作。大腦分為前額葉、顳葉、頂葉與枕葉。人類的前額葉相當發達,佔了大腦的一大部分。前額葉掌管做事的動機、執行的能力,且影響對外界事務關心的程度、對自我身體狀態的認知、抑制過度喜好以做出適度的表現等等。民間有一說是,小孩「頭殼扣扣」比較聰明,指的就是前額葉的部分;而從前額葉掌管的功能來看,這個民間論點是合理的。
 
顳葉位於耳朵旁,聽到聲音後會加以判斷,並與以往的經驗產生聯結;眼睛看到後產生的情感反應也屬於顳葉的功能。顳葉會影響從小到大不斷學習與記憶的儲存功能,一旦顳葉功能失常,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就會出現幻聽或是幻覺的情形。
 
至於頂葉則主掌觸摸後判斷的知覺,以及對高低空間的概念等。枕葉則與視野有關,一旦枕葉出現問題,即使眼睛是亮的,所看的影像卻無法在大腦中呈像,中風患者如果是後腦血管阻塞,即會出現此狀況。
 
大腦除了分為前額葉、顳葉、頂葉與枕葉四大功能區,各司其職外,還分為左、右腦。左腦管右邊的身體,右腦管左邊的身體;也有論點提出,左、右大腦職司的專長不同,例如,左腦掌管語言、邏輯等,右腦掌管創造、直覺等,甚至以此來解釋男女專長的差異。
 
經過數百年的演化,男女因角色所需的功能不同,的確可能產生結構性的改變,但因大腦具有極高的可塑性,外在環境的影響更形重要;且無論男女的腦部結構差異如何,以致於可能男性邏輯較強,或女性的直覺較敏銳等等,都無關優劣。
 

到18歲大腦才成熟

談到腦部的發展,6歲時的孩童,大腦的重量雖然已達成人腦重量的九成,但功能卻未發展完全。與身體其他器官的發展雷同,大腦也是直到成人約18歲左右,才發展成熟。這時,該有的功能,例如:顏色的辨別、情緒管理、獨立思考、事情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記憶的形成等等,都可達到一定的程度。
 
大腦的記憶能力可藉由不斷刺激而強化。腦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會產生突觸,並釋放化學物質,刺激後面的神經細胞繼續發電;如果經由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突觸會變得愈來愈胖,釋放出給後面細胞的能量就會變得更強。
 
經由不斷的刺激,腦神經細胞除了主軸會變得更寬,分枝數量也得以增加,形成一個強大的記憶與反應網路之外,當接觸到新訊息時,很快即可與既有的網路聯結,出現舉一反三的表現,且網路形成的愈廣、愈深,反應的能力愈迅速。

20歲記憶最佳,40歲腦開始老化

在臨床試驗中發現,20歲左右,記憶力最好,之後逐漸降低;40歲後下降的幅度最明顯,開始忘東忘西,但此時並不需太緊張,這種記憶力下降屬於正常的老化現象,而且不影響學習能力。
40歲後,腦細胞開始老化,並且腦細胞數量每年以百分之零點五的速度減少中。這個速度並不算快,直到70歲以後,腦細胞減少的速度才會加快。一旦腦細胞的數量減少,細胞之間的突觸也會減少、萎縮,神經網路的形成能力也會降低。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經驗,求學時唸書可以過目不忘,但40歲後,看書則需要記筆記、畫重點,藉由其他輔助工具來幫助記憶。
 
有研究分析25歲至81歲成年人的腦部功能發現,大部分的認知功能會隨著年齡而減退,但言語和算術能力則不受年紀影響;同一批受訪者接受長達7年的追蹤則發現,55歲之後,大部分的認知功能都會有少許減退,且以處事速度最明顯。
 
但需要強調的是,腦細胞減少並不代表疾病,就如同皮膚會隨著年紀增加,流失膠原蛋白一樣。雖然年齡會影響認知功能,但並不意謂大腦就無法正常運作。舉例來說,年輕時因肌肉夠力,一手即可輕易拿起椅子,上了年紀後,雖然無法一手舉起,雙手合用一樣可以達到目的,腦部也是如此。
 

腦細胞可以代償,但幾乎不能再生

腦細胞數量減少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並不影響功能,尤其如果從年輕時記憶網路就架設得夠廣、夠紮實,影響又較小。如同一條公路原本可以讓40萬輛車通過,但隨著道路用久了,可以承載的車流量減少,載運的貨物量也降低,但如果除了主幹道外,還有其他分支小路可以使用,即可讓部分車輛行駛小路,以多道路並行的方式,達到同等的載貨量。大腦的運作也是如此,這也就是所謂的代償能力。
 
代償作用讓腦細胞一旦出了問題,可有其他細胞起而代之,但人類究竟運用到多少的腦細胞,因無法觀察到每個腦細胞放電的狀況,並沒有定論。腦細胞可以發揮代償的作用,但幾乎無法再生,即使有少部分可以再生,但再生的數目極少,起不了作用,所幸有其他腦細胞可以替代,這也是大腦奧秘之處。
例如,雖然語言區位於左腦,但中風失語症患者即使左腦語言區受到傷害,無法言語,但經復健後,卻可以動用右腦,恢復言語;亦即,左、右大腦的功能即使有別,然而一旦一側的腦部功能受損,另一側還是可以取而代之,腦部可塑性之強,超乎想像。
 

老化、疾病、環境暴露 影響腦部退化

大腦用進廢退,除了隨著老化影響大腦細胞的變化外,有些不利的因素則會對腦部有加乘的傷害,包括:血管疾病、代謝疾病、免疫疾病、感染、藥物濫用、曝露不良環境、先天性疾病等。
一般人最擔心大腦老化的病變莫過於失智症與巴金森氏症,兩者的大腦都有蛋白質的沈積,這些就如同細胞代謝後的垃圾堆積,若身體的清除機能較差就容易出現問題。
 
另外,大腦需要血流帶來營養物質,若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是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容易連帶影響大腦血流;一旦血流不足,大腦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會加速細胞的老化速度。此外,血管性失智症或血管性巴金森氏症,也都與腦血管健康不佳有關。血管性的傷害不只發生在上年紀者身上,年輕人也可能因動靜脈異常、破裂或是外傷所致。
 
如果有肝、腎方面的疾病,毒素容易跑到大腦。此外,免疫性疾病,例如好發於年輕女性的多發性硬化症,則會攻擊大腦的神經纖維,出現早期退化。
 
有些小朋友不幸罹患先天性腦部疾病,大部分的先天性疾病一出生即可檢測得知,如果造成代謝異常,還會影響運動、反應和語言的發展。
 
毒品則會抑制腦部活性,影響判斷力,甚至傷害神經細胞。1980年代就曾發生毒癮者因吸食違法製造的海洛因,因含有神經性毒物,結果得到巴金森氏症。
 
暴露在重金屬的環境下也會傷及腦細胞。幼兒在發展過程中,若暴露在含太多鉛的環境中,會影響智力發展。大人如果暴露在錳的環境下,可能造成巴金森氏症。感染也是腦部傷害的重要因素,腦炎的感染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
 
至於左、右腦退化的速度是否有差異,目前並沒有特別的研究,理論上應該差不多,但有些人可能會先從某一側的腦部開始退化。巴金森氏症患者中,有些人先從右邊開始抖(左腦先退化),有些人則從左側開始抖(右腦先退化),左右的機率沒有顯著差異。但有些疾病則會先影響特定細胞,例如,失智症會讓患者的腦部從前額葉底部管記憶的細胞開始退化。
 

注意腦部警訊

腦部極其複雜,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常讓人憂心不已。例如,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頭痛、頭暈的經驗,有些人只會偶爾出現,有些人出現的頻率卻高到自己都懷疑腦部是否有什麼病變。
 
頭痛通常以女性最常見,排除感冒的因素外,頭痛大多是因肌肉無法放鬆所致,屬於肌肉收縮性頭痛,或稱為壓力性頭痛。當出現肌肉收縮性頭痛時,患者會覺得自己好像是被緊箍咒束著的孫悟空,尤其到下午,頭痛會更劇烈。
 
要解除肌肉收縮性頭痛,吃止痛藥並不是辦法,唯一的解決之道是找出焦慮的來源並設法解決,也可讓自己脫離焦慮的情境,例如暫時離開辦公室,到室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曬曬太陽,且盡量不要將工作帶回家。
 
年輕女性還常會出現偏頭痛,血管會不正常收縮,大多是從後腦的血管開始,導致腦部缺氧、腦壓增加,出現頭快裂開似的頭痛,且經常影響單側。看東西時會出現閃光,患者會畏光,或像隔個起霧的玻璃看物品似的,這是因枕葉缺氧所致。
 
偏頭痛發作時,患者完全無法繼續手邊的工作,會出現焦慮、坐立不安,腦部一漲一縮的不適感。偏頭痛的原因不明,應與體內血清素分泌不正常有關,可使用血清素調控藥物治療,而咖啡因也可抑制血管不正常的擴大,減緩症狀。
 
年輕男性也會有偏頭痛的情形,但與女性的型態不同,通常發生在固定的時間,甚至可能在幾周內每日發作。這類偏頭痛發作時,患者自覺頭快要炸掉似的,且會持續流眼淚,流鼻涕、臉因血管擴張而漲紅,這類的偏頭痛與體質有關,但與血清素較無明顯關聯,給予咖啡鹼類或是抗組織胺藥物可以改善症狀。
 
頭痛讓人苦不堪言,頭暈雖然好一點,但都會讓人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學習與記憶。頭暈多半是因所處環境的空氣品質不佳,尤其在密閉空間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很多,容易讓血管擴張,腦部壓力升高後,會出現頭暈的現象,除了改善室內的空氣品質外,最好利用時間走到戶外,吸取更多的新鮮空氣。
 

記憶力減退 何時該擔心?

另一個常讓人擔心的警訊是記憶力問題。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多少會變差。遇到記憶力減退,不見得要過度擔心,如果記不起來的事情是不常使用的,或如果是很久以前見過,但平時不常接觸的朋友,想不起對方的名字這類的事,並無大礙;但若是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事,甚至才剛發生就全不記得,經提醒也完全沒印象,就得要小心了。
 
正常的記憶力減退與失智症並不相同,如果擔心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可接受腦部健檢,一般指的就是失智症的篩選。
 
篩檢失智症篩選,最經濟的方式是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依患者的年紀與教育背景的差異,有不同的標準分數。這項調查可檢測患者前額葉的功能,包括記憶力、語言、注意力等。
 
檢測分為五大部分。首先是空間、時間與人物的定向感,例如,所處的位置是醫院或學校?當時是上午或下午?身旁的家人是自己的誰等?第二是測注意力與記憶力,例如,先唸出一連串的數字,要受試者跟著唸、讓患者記憶三樣物品,看5分鐘後是否仍記得。
 
第三部分測計算能力,例如100減7,持續減下去,評估患者是否會使用借位?第四檢測其語言能力,包括聽講與互動;第五測空間的概念,例如,圖要怎麼畫才不會重疊?檢測內容涉及到額葉、枕葉與頂葉的功能,可評估大腦功能的完整性,而非只針對記憶的部分。
 
至於腦波的檢測則沒有太大的必要性,因為只要人清醒時就會出現醒覺的波,早期失智症者出現腦波不正常的機率極低。腦波主要是看腦部較大的變化,除非長腦瘤或是中風、肝腎毒素堆積、血糖值極端等等,才要評估腦波檢測的可行性,否則如果是不知不覺老化所導致的腦部變化,腦波的敏感度極低。
 
大腦是人類相當重要的器官,認識大腦的運作,運用大腦強大的可塑性,善加啟發大腦功能,才不會白白浪費了上天賦予人類的寶貴資產!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