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20期

出刊日:2012-04-15

返回上一層

「燒聲」,該怎麼辦?

人和其他動物一樣,從出生下來襁褓時期的伊伊呀呀,到週歲前後第一次學會叫「爸爸」、「媽媽」,發聲說話是天生具有本能可以學會的,但話說多了,難免出現俗稱「燒聲」的聲音沙啞,不管說的或聽的人,都挺難過的。  人之所以可以開口發聲、說話,主要是來自於發聲器官三個最重要的動作,分別是發聲的動力來源、發聲的動力轉換及聲波能量的修飾,缺一不可。 
 
諮詢/蕭自佑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主任)
撰稿/金紫學
 

聲音怎麼產生?

橫膈肌、肋間肌、腹肌等呼吸肌肉,都是提供發聲動力的器官,當我們把空氣經由氣管吸入到體內,接著以固定壓力將空氣推擠出來,空氣的動力就會通過聲帶,部分空氣的動能會轉換為空氣波動的能量,形成聲波。
 
這種將空氣波動能量轉為聲波的過程,就稱為發聲的動力轉換。而位於喉部正中央的聲帶,就是聲波能量的轉換器,聲帶就是我們發聲的聲波主要來源器官。
 
接下來,聲帶上方的咽部、口腔、鼻腔等空腔,會將聲波做很複雜的共振作用,也就是共鳴,於是產生說話語言的聲波,人才能源源不斷地說出話來,而對方也才聽得懂你到底在說什麼,不至於雞同鴨講。
 
就解剖生理學來說,喉部位於頸部的正中間,聲帶又位於喉部的正中央,分左右對稱的兩片,每片長約1.5公分,厚度則因人而異,約在0.5公分上下。
 
聲帶是身體裡面非常獨特的器官,分層且非常柔軟。從外而內,可分為表面、黏膜層及黏膜下層,都是非常柔軟的組織,其中又以黏膜下層最柔最軟。就因為相當柔軟,聲帶和其他部位的黏膜、皮膚等其他身體器官就顯得非常不一樣。
 
也因為黏膜下層是如此地柔軟,當空氣的氣流流過聲帶時,會讓聲帶產生黏膜波動,進而把流過的氣流轉換為空氣的疏密波,也就是我們說話的聲波。
 

人的聲音是第二張臉

聲音悅不悅耳,雖是見仁見智的主觀認定,但仍取決於黏膜波動所產生的聲波品質。一般說來,黏膜柔軟且均勻,就比較不容易破鑼嗓子,聲音也比較悅耳。
 
有意思的是,聲波其實和臉一樣,每個人的臉都長得不一樣,同樣的,每個人的聲波特質也不一樣。也因此,有人把人的聲音形容為人的第二張臉。
 
一旦黏膜上面出現任何病變,導致聲帶無法產生很規則的波動,聲音品質就會變差。
 
其實,聲帶在波動時,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一些傷害,但我們人體會自動修復回來,但若傷害大到無法自己修復,就難再復原,傷害恐怕會持續下去。
 

大聲喊叫或清喉最傷聲帶

會導致聲帶出現較大傷害的危險因子,首推大聲喊叫,其次是大聲咳嗽或用力清喉嚨。當我們用力做這些事時,兩側聲帶會大力撞擊而受傷。
 
濾過性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聲帶容易水腫、發炎而出現紅腫熱痛,也會讓聲帶的黏膜較難產生波動,影響音質。此時,若再用力發聲,受傷機率更大。
 
外界刺激也是會導致聲帶受傷的「殺手」之一,包括吸菸、空氣汙染、胃酸逆流及部分刺激性食物。至於和老菸槍共處一室而吸入的二手菸,也容易讓聲帶受傷,一定要避開。
 
就刺激性食物來說,夜市超夯的炸雞排、炸花枝及炸薯條等油炸食物,毫無疑問攀上聲帶殺手第一名,至於花生等堅果類食物,也容易讓聲帶充血、黏液變稠,在需要用聲音之前應儘量少碰。如果真的嘴饞到非吃不可,就不要選在需大量使用聲音的前兩、三小時吃,且每次只吃一點點,滿足一下口腹之欲即可。
 
一般人總認為會傷到聲帶的麻辣食物及酒類,反不在紅色名單內,這是因為這類食物是否真會對聲帶造成傷害,至今仍未獲證實。若真要說有傷害,也只能說因人而異,你吃了有問題,換他人吃未必如此。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聲帶殺手是藥物,其中有些感冒藥會讓聲帶黏膜變乾,某些特定的心臟血管用藥會讓咽喉黏膜變得敏感,引起聲音沙啞,至於氣喘用藥則容易造成聲帶的充血及萎縮,影響聲帶的正常功能。
 
20-05-5

「燒聲」高危險群

找出各式各樣會傷害聲帶的原因後,不難發現平常得大量使用聲音的人,絕對是聲音沙啞的高危險群,包括老師、推銷員、電話行銷員、助選員及司儀等。
 
耳鼻喉科門診常發現一些老阿嬤也來就診,進一步問診才發現,原來她們幫忙照顧孫子時,常大吼大叫,吼叫久了,聲帶當然容易受創,聲音變得低沈沙啞。同樣要大聲喊叫,導遊的聲帶通常也不是很好。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危險族群,則是長期在吵雜環境下工作的人。講話有生理迴饋作用,為了聽清楚自己講話的聲音,這些人會不自覺地扯開喉嚨講話,聲帶難免受傷。
 
相較於不得不大聲講話而傷到聲帶的人,長期吞雲吐霧而引起聲帶黏膜變化的老菸槍,就顯得咎由自取。

長期聲音沙啞可能有病變

聲音沙啞除了讓說話聽起來怪怪的,有時也隱藏著某些病變,最應小心的是喉癌,而年逾50的男性老菸槍,更是喉癌的高危險群。這種惡性腫瘤八成都長在聲帶上,早期除了以聲音沙啞表現外,幾無其他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
 
也因此,如果長期有聲音沙啞的毛病,最好就醫接受喉鏡的檢查,一旦懷疑有罹患喉癌的可能,可再做切片檢查確認。第一期的早期喉癌很容易治療,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千萬別放棄。
 
只要將喉癌排除在外,而且確定是過度使用造成的聲帶沙啞,可視情況選擇三種治療方式:其一是藥物治療,可改善聲帶水腫及黏液黏稠度,讓咽喉黏膜不再那麼敏感;其二是聲音復健,只要改變說話習慣及方法,並找出最合適自己的發聲方式,通常可得到不錯的效果。
 
萬一聲音沙啞是屬於器質性變化而起,比如聲帶長息肉、結節及囊腫,且可透過手術方式來移除,就須透過手術這第三種方法來移除病變。
 

護聲有術 不怕失聲

說話是人類和外界溝通的重要媒介之一,如果要維持這種溝通管道,就非得善待自己的聲帶不可,免得動不動就「燒聲」、甚至「失聲」就糟了。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有隨著日夜晨昏而循環的生理時鐘,聲帶其實也有,只是稍稍晚個兩、三小時左右;換句話說,如果早上6點起床,那麼聲帶就會在8、9點才慢慢甦醒過來。因此,當早上有重要的演講或唱歌活動,最好提早起床,好讓聲帶暖暖身,這樣才能有較好的表現。
 
如果平常還能多補充水分,稀釋聲帶黏膜的黏稠度,效果更好。除了喝水,喝檸檬汁或含有維他命C的蔬果,也可以讓咽喉部的黏液稀釋淡化,也有助於發聲。
 
至於跑步、有氧舞蹈等全身性運動,可以增強肌肉的力量及協調性,讓自己保持在良好的發聲狀態下。平常閒閒沒事時,很輕鬆地「啍」個三、五分鐘,讓聲帶運動一下,通常也有不錯的效果。

健康Q&A

Q、聲帶長繭、聲音沙啞是不是一定都要開刀?
A、聲帶長繭是因為長期且過度使用聲帶,最後終於造成聲帶的損傷。要改善這個毛病,首先應改變使用聲帶的方式,不要大聲吼叫,不要用力咳嗽,也別動不動就發出聲音來清喉嚨,這樣才能讓聲帶健康,用得長久。
 
如果繭很明顯地影響到聲帶波動方式,透過手術將繭移除,應是較好的選擇。但要不要手術,還是要先視用聲行為是否改變,以及長繭是否已影響到聲音品質而定,這樣手術才有用。
 
Q、平時多喝彭大海、枇杷膏是不是有用?
A、不管是彭大海、枇杷膏,或是羅漢果、冰糖及蜂蜜,都有兩個作用,其一是這些潤喉護嗓聖品都含有肉眼看不見的多醣體,可在聲帶黏膜上形成一層薄膜,某種程度上,會隔絕外界的刺激,舒緩喉部不適的感覺,且讓喉部肌肉放鬆,確實有助於維護聲音品質。
 
其二則是這些東西的某些成分,可以降低聲帶黏膜的黏稠度,讓發聲更加順暢。
 
Q、為什麼有人天生聲音高亢?有人聲音低沈?而有人的聲音非常優美?
A、聲帶的構造,在兒童期至青春期的那段期間會有很大改變,到了成人即固定下來。因此,要判定一個人的音域範圍,應在成人後。老實說,每個人的音域是寬是窄,是高是低,都不一樣。有人的聲音雄厚,可以去唱戲劇;有人的聲音則較輕柔,就比較適合唱抒情歌曲。
 
這種差異,受先天遺傳的影響較大,後天的訓練則比較有限。至於聲音的高亢或低沈,是否和體型有關?答案是「未必」,有人長得魁梧,聲音卻很輕柔;有人個頭小小的,卻可連飆幾個八度音,可見體型和聲音並無絕對關係。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