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6期

出刊日:2018-10-15

返回上一層

全球掀起精準醫療熱潮 肝癌的角色在哪裡?

撰稿╱粘曉菁(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全民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深具癌症最新治療與研究發表影響力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2018年將「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的研究領域列為重點主題;而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於日前也首度開設「加速精準醫療的創新」課程,來傳授如何運用目前醫療與科技資源來精確解決病人的苦痛。簡單來說,精準醫療就是: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來治療對的病人。
 
20年前的肺癌治療,除了開刀外,就是嘗試化學治療,後來開始出現標靶治療藥物,減少病人因傳統化療所帶來的痛苦。而今,病人一旦確診罹患肺癌,大多可在開刀切除腫瘤之際或肺腫瘤切片同時,留下腫瘤組織做進一步基因檢測,以便日後有需要時,可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等。
 
另外一個眾所皆知的例子即為罹患乳癌的美國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她因基因檢測出為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繼而做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震驚全球。而乳癌是目前發展精準醫療的主流癌症之一,當病人切除腫瘤的同時,即可送基因檢測,評估其往後乳癌復發的風險機率,進而提供更準確的化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等方向。目前各國許多基因數據資料庫搭配各種臨床試驗的結果,皆欲藉此精準醫療的發展,提供病人最佳的治療效果。
 
也就是說,醫療已經朝向精準醫療邁進,提供病人更有效且個人化的癌症治療,其中結合基礎科學、檢體收集檢驗、病人大數據分析、臨床試驗與個人化治療評估等環節,缺一不可。
 

精準醫療不限肺癌、乳癌 美國投入多發性骨髓瘤研究

美國多發性骨髓瘤學術基金會,在精準醫療研究發展領域極具名望,他們預計投下500萬美金高額的研發經費,透過發展精準醫療來解決現今多發性骨髓瘤病人所面臨的問題,包括難以診斷與多樣化治療抉擇的困境。經過嚴格審查與評估,目前已有兩個團隊將著手進行分析多發性骨髓瘤學術基金會累積多年的病人基因生物資料庫,搭配臨床試驗結果與病人的臨床問題為導向,提供病人最佳化的個人精準治療方式。此精準醫療的研究,已經跳升侷限於基礎科學研究的框架,跨出一大步回歸至解決病人的臨床問題,給予病人個人化的治療建議。
 

整合、分析肝癌基因資料庫 讓治療更精準

反觀我們的國病「肝病」,尤其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肝癌,由於西方國家少見、加上肝癌診斷不一定需要檢體病理結果,因而不易完整收集到廣大的基因資料庫;再加上肝癌基因變異性眾多等因素,目前肝癌,尤其是晚期肝癌,在精準醫療的進展仍有待努力。
 
若欲發展肝癌精準醫療,勢必需突破目前的困境,可朝以下方向努力:連結、分享各國各地的肝癌基因資料庫,釐清肝癌病人最迫切面臨的臨床治療問題;結合各界資源進行肝癌基因資料庫的大數據分析,並參考各種臨床試驗的結果綜合評估,以提供每位病人所屬個人化的治療,提升疾病療效與病人生活品質。
 

治癌VS.控癌

由於癌症精準醫療的飛躍進展,不少癌症已經大幅延長存活時間或是「慢性病化」,例如過去晚期肺癌一旦被診斷出來,存活時間幾乎都少於半年,現在基因檢測、標靶治療加上免疫治療等,普遍讓晚期肺癌存活時間延長至數年之久;某些末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更超過半數,癌症形同「慢性病化」。而晚期肝癌的療效也較以往有所突破,新的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問世,部分延長了病人的存活時間,另外許多不同的藥物組合也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中。隨著資源不斷地投入,未來人類是否能消滅癌症這個「萬病之王」?值得樂觀期待。
 
圖說:美國多發性骨髓瘤學術基金會投注500萬美金於精準醫療上。圖中為該基金會創辦人Kathy Giusti,右為粘曉菁醫師。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