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7期

出刊日:2019-01-15

返回上一層

免疫療法擬納健保關鍵問答了解抗癌新療法

對許多癌症晚期病人而言,免疫療法已成為救命所繫,但昂貴的藥費卻成為另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健保署全民健保藥物共擬會議在2018年8月召開的審查會議中,已討論要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病人們都在引領期盼此一政策早日上路實施,以減輕負擔。
 
諮詢╱柯博升(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助理教授)
撰稿╱黃靜宜
 
根據健保署全民健保藥物共擬會議在2018年8月16日審查會議中的討論,最有可能率先納入給付的是治療黑色素細胞瘤(或稱黑色素細胞癌,皮膚癌的一種)為主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商品名為Yervoy╱益伏),此外也將討論是否擴及肺癌、頭頸癌、淋巴癌、肝癌等免疫療法藥物,唯程序仍在進行中,目前尚未宣佈實施日期。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望首度納健保

Ipilimumab是最早發展出來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針對免疫細胞T細胞上的CTLA-4受體,上市時間比其他藥物早。衛福部核准之適應症為:治療成人無法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細胞瘤主要的治療是手術切除,但若已經到了無法完全切除乾淨的第3期及第4期,患者往往僅能存活數個月,致死率相當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提供另一治療希望。根據研究,ipilimumab對黑色素細胞瘤患者的有效率約為20%,有些人甚至可以長期控制。依照健保署共擬會議結論,適用患者為「腫瘤無法切除或轉移之第3期、第4期黑色素瘤病人,先前曾接受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或無法耐受其副作用,且身體狀況良好者。」
 
根據健保署資料,黑色素瘤免疫療法藥物目前1瓶約10萬餘元,1次得打4瓶,完整療程需打4次共16瓶,推估每人需花費165萬。目前國內符合給付資格的黑色素瘤患者每年約100位。不過其他疾病病友也積極爭取,如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的肺癌,因病人數多,經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有好幾種,病人團體及相關醫學會也期盼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納入給付。健保署正與藥廠協商降低藥價,以及提出病友使用後若無效不收費等方案,希望在減少財政負擔的前提下,照顧更多的癌症病人。
 

單株抗體及雙特異抗體亦是廣義免疫療法

這並非首度有免疫療法納入健保,因為只要藥物不是針對癌細胞本身,而是針對強化人體免疫系統去崩解癌細胞的原理,都可以算是廣義的免疫療法,醫學上早就有其他抗體是利用這個原理來治療疾病,例如莫須瘤(MabThera)。它是一種單株抗體,除直接毒殺癌細胞外,也有促進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的效力,臨床上已經用於淋巴癌的治療,且早就納入健保了。
 
此外,自2018年9月1日起,健保署也核准一種新型血癌免疫治療「雙特異抗體」(bispecific antibodies)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適用對象是化療無效或復發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且計畫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每位病人給付2次療程,病人一年可省去上百萬的醫療費用。雙特異抗體是什麼?一般單株抗體抗癌的原理是「黏」在癌細胞上,藉此誘發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但是免疫細胞不一定會來攻擊,所以有時候效果不是那麼好。
 
雙特異抗體是由兩個不同的抗體組成,可以同時辨認兩種抗原,這樣就可以同時辨認出癌細胞和免疫細胞;好比一條繩子,一邊連在免疫細胞上,一邊連到癌細胞上,把免疫細胞一路帶到癌細胞處,透過這個機制,將免疫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距離拉近,更有機會把癌細胞殺死。所以雙特異抗體也算是免疫療法。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有效率約2、3成

接下來可望納入健保的就是抗癌效果讓人驚豔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在晚期癌症治療上,過去小分子標靶藥物的問世已經是一大突破,病人用藥後腫瘤增長速度可能減慢,甚至停滯,不過標靶藥物雖有效果,但終究會有抗藥性,也就是用藥後一陣子,腫瘤會找到自己的方式去逃脫藥物控制;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則有機會讓癌症長期得到控制,所以獲得如此廣泛的關注,被視為治癌新希望。
 
目前共有4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上市,除上述ipilimumab是針對CTLA-4受體,另3種藥物是針對PD-1及PD-L1受體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前者包括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吉舒達)、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保疾伏),後者則是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癌自癒)。可治療的疾病涵蓋很廣,例如保疾伏經衛福部核准之適應症有8種疾病,吉舒達有5種,癌自癒目前有2種。
 
不過,依照目前大多數的臨床試驗結果,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的有效率多半只有大約20~30%左右,多數人仍然是無效的,但若屬於有效族群,效果通常非常明顯。以黑色素細胞瘤為例,對部份病人的療效甚至可超過10年,沒有再發。在多數醫師眼裡,如果癌症10年都沒有再發,幾乎可說是痊癒了。又如肺癌,也有機會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得到長期控制,不過到底哪些人有效、哪些人沒效,因為免疫療法發展至今時間還不夠久,目前仍無法精準預測。肺癌雖然已經有一些染色或生物標記可幫助預測哪些人有效,不過準確度也不是很高,預測仍然不夠準確。
 
 
 

關鍵問答 了解免疫療法

Q1:現階段免疫療法僅適用於晚期癌症患者嗎?

不一定。例如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進展到有些可用於肺癌開刀後的輔助治療,可以開刀的肺癌就不一定稱作是晚期。若以廣義的免疫療法來說,像單株抗體莫須瘤,已經可用於第一線淋巴癌了。癌症藥物的發展通常是從癌症晚期病人開始進行臨床試驗,再一路往中期、早期進行,所以藥物通常會先適用於晚期病人,現在很多臨床試驗已經開始針對相對較早期的病人進行。
 

Q2:免疫療法非常昂貴,財力有限的人要如何抉擇?

為了治療疾病願意付出多少代價?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很難一概而論。但一定要先了解以下幾點資訊,再來考慮經濟是否負擔得起。
一、不是所有病人用了都有效,事實上大多數癌症有7、8成的機率是沒效的。
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注射後,約2、3個月就會知道有沒有效。
三、如果有效,無法確定需使用多久,需與醫師討論。
四、要了解免疫療法仍有出現副作用、甚至加重病情的可能。
 

Q3:免疫療法也有副作用?

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會重新活化人體免疫反應,在這過程中,可能導致免疫反應過度活化,誘發自體免疫,造成「免疫風暴」現象,症狀從輕微到嚴重都可能,常見的反應包括皮膚紅疹、腹瀉、肝功能上升、內分泌功能失調、肺炎、腸炎、肝炎、腦下垂體發炎等。所以一般而言,合併有自體免疫疾病者,接受免疫治療時要更加小心。目前研究發現,合併使用兩種免疫療法的藥物,雖然療效增加,但是有更強的副作用風險。若使用免疫療法出現副作用,需考慮暫停藥物,或給予類固醇以及其他支持治療;停藥後是否可以再次使用此藥物,則需要醫師的仔細評估。
 

Q4:注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要住院才能做?

不一定,看醫師的建議。也許第一次治療會安排住院,因為不確定注射後的副作用如何,若初次使用之後沒有嚴重副作用,後續治療就定期於門診注射即可。晚期癌症不管多晚期,都可嘗試免疫療法?不是。有些癌症已知對免疫療法反應率甚低,某些腫瘤甚至還會長得比預期還要快,而且免疫療法還是會有副作用,會造成免疫系統的不正常,甚至有很嚴重的休克等副作用。所以,還是得請教主治醫師或腫瘤專科醫師,了解用藥的好處、壞處,以及除了免疫療法外是否真的沒有其他藥物選擇了,充分了解全部資訊後再決定要不要用。
 

Q5: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要治療多久?

只有最早發展出來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Yervoy、益伏)很確定,療程共打4次,打完就不用再打,有效與否1、2個月就知道,沒效也不會再用。其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先用一段時間,如果有效,則持續使用,而有效的病人目前不知道何時停藥才安全,不會復發。但因為費用昂貴,實際上不太可能一直打下去,也許打一年、一年半或兩年停藥,但這是醫師視經驗和病人經濟能否負擔所訂下來的數字,沒人能保證不會復發。如果第一次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可以換另一種免疫療法藥物?以黑色素細胞瘤為例,若使用ipilimumab(Yervoy、益伏)失敗,可以換其他非針對CTLA-4受體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就是可以換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不過因這部份相關研究仍不多,建議與醫師詳細討論、審慎為宜。
 

Q6:不管是哪一種癌症,都可以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嗎?

有些癌症用起來效果比較好,有些癌症比較差,要看臨床試驗結果。原則上應該遵照該藥核准上市的適應症,若不在適應症中的癌症是否也可以用?因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發展很快,有些癌症也許真的不行,有些也許是還在臨床試驗中,可與主治醫師討論。不過,不管用在哪一種癌症,目前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有效率大約只有2、3成,也就是大約只有2、3成病人使用會有效,7、8成是無效,甚至有一小部分人用了以後病情還會加重;另外有些時候合併其他治療也可以增強效果,這是決定用藥前必須了解的。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