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8期

出刊日:2019-04-15

返回上一層

咳嗽,不能亂吃止咳藥!

「酷酷嗽」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尤其是感冒流行的季節,不論辦公室、大眾交通工具上,此起彼落的咳嗽聲一點也不陌生。如果小孩因為感冒或其它原因,在半夜止不住的咳嗽、一聲一聲都緊扣心弦,更是讓父母心急不已。到底要不要止咳?

諮詢╱阮聖元(臺大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
撰稿╱黃筱珮

不久前一位媽媽在臉書貼文,說孩子突然冒冷汗、抽搐昏迷,心跳不穩定,緊急送醫搶救,在醫院安排下住進加護病房,檢查才發現,因為孩子前一天半夜咳嗽不止,家中長輩讓孩子喝了大人的一款甘草止咳藥水,由於藥水中含有嗎啡(Morphine)成分,小朋友誤喝發生嚴重副作用,若劑量過高甚至可能奪命,讓媽媽嚇出一身冷汗。 
 
咳嗽是門診、特別是胸腔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症狀」,一般而言,咳嗽是身體反應疾病狀態的自我保護機制,僅是疾病的一種表徵,而非疾病本身。要去找出什麼原因造成咳嗽,才是最重要的。

咳嗽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

人為什麼會咳嗽?因為人體有很多咳嗽的「受體」,分布於呼吸道、肺部、耳朵及食道。這些咳嗽受體在受到刺激時,就會引發人體產生咳嗽的動作。因此,不論是中耳炎、鼻炎、氣管炎、或異物誤入氣管時,因刺激了咳嗽受體,咳嗽機制就會被啟動。
 
簡而言之,咳嗽反射是人體保護呼吸道及維持呼吸道清潔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咳嗽反射中樞位於延腦,延腦被稱為是生命的中樞。除了心跳、呼吸的控制中樞在這裡,也有調節意識、吞嚥、咳嗽、打嗝及打噴嚏的功能。如同嗆到水或異物入侵時,延腦就會啟動咳嗽反射,這是一個原始的反射,對身體具有保護作用。


咳多久?有沒有痰?分析咳嗽原因

正因為咳嗽的起因是為了保護呼吸道免受異物侵擾,所以並非每一種咳嗽的情況都需要藥物介入,有些時候過度抑制咳嗽表現,反而對背後的疾病產生不良的影響,或延遲找出病因的良機。
 
咳嗽可依症狀持續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有痰,來做病因的區分,進行評估與治療。
 

咳嗽時間長短:

咳嗽3週以內屬於急性咳嗽,3∼8週是亞急性咳嗽,8週以上屬於慢性咳嗽。據過去的臨床研究顯示,急性咳嗽大概有8∼9成都是呼吸道感染引發,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包含鼻子或口咽部位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都會引發程度不等的咳嗽症狀。大部分的上呼吸道感染屬於「自限性疾病」,不一定要就醫,可以靠休息、多喝水提高免疫力自行緩解,且咳嗽情況多在1∼2週之內就會好轉。
 
如果咳嗽拖長至3∼8週就是所謂的亞急性咳嗽,常見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後之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之急性發作等。感染過後之咳嗽之所以造成較久的症狀,原因是之前呼吸道感染引發較嚴重的發炎反應,造成呼吸道黏膜破壞,並產生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積,例如罹患流感過後,即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造成咳嗽症狀拖很久,需要藥物介入治療。
 
一旦咳嗽超過8週,就屬於慢性咳嗽,此時要考慮是否有慢性發炎性呼吸道疾病的急性發作的可能。例如氣喘、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是慢性鼻炎、鼻涕倒流引發的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或胃食道逆流等。慢性咳嗽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去抓出病根,對症治療才能控制。
 

痰液的表現:

咳嗽分成「乾咳」和「濕咳」,乾咳就是沒痰,濕咳就是有痰。乾咳的情況相較於濕咳,有較大的機會是非呼吸道病因所引發,例如胃食道逆流;或是服用某些藥物(例如心血管用藥「血管收縮素反轉?抑制劑」)刺激了咳嗽受體所致,此時咳嗽通常不太會有痰液產生。
 
濕咳的情況多半代表咳嗽的病因來自於呼吸道本身的發炎反應,例如慢性氣管炎就會產生很多痰液。以感冒為例,一開始痰不多且呈清澈狀,但隨著病毒往下擴散且身體免疫細胞開始與病毒對抗,引發呼吸道的發炎反應,痰液就會開始轉濃且量變多,顏色也會從清澈轉變成黃色或淡綠色,這是白血球與上皮細胞剝落,和病毒或細菌殘骸混合而成。
 
當痰色最濃稠時就是發炎最劇烈時,也是免疫反應最強的時刻,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通常也代表病程即將痊癒,之後痰就會慢慢再轉為清澈,接著咳嗽症狀痊癒。
 

止咳藥僅能緩解症狀
仍需找出病因治療

如前所述,咳嗽只是症狀表現,不是疾病本身。如果是一般感冒引起,基本上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好轉,但如果感冒病毒較強(例如流感病毒)或引發的呼吸道發炎反應較嚴重,導致症狀嚴重或持續,就會需要藥物幫忙。
 
咳嗽雖然是保護人體的反射動作,不過太過劇烈的咳嗽也會對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例如「咳嗽咳到胸痛」就是一例,這反應了咳嗽力道對胸腔帶來的衝擊。劇烈的咳嗽也可能傷害呼吸道黏膜,使恢復期拉長,夜咳會影響睡眠,影響免疫力及恢復期。這些情況下,適當的症狀治療可以減輕咳嗽引發的不適,有利整體病況的恢復。
 
在給予患者止咳藥的同時,也要抓出咳嗽真正元凶。例如若是氣喘引起,單單給予止咳藥,即便咳嗽被壓制了,氣喘本身未被治療,反而可能使病情惡化。
 
還有間質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氣管擴張症等慢性肺部疾病,屬於慢性無法根治之疾病,這些疾病本身因病程起伏之故會使得咳嗽症狀時好時壞。若吃太多止咳藥,完全壓制了咳嗽反射,反而容易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例如支氣管擴張的病患,呼吸道自清功能較差且痰較多,咳嗽有助於痰咳出,過度抑制咳嗽就易釀成感染。
 
還有長期的「夜咳」也與某些疾病特別相關,例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都容易在夜間躺平時咳嗽,如果患者主述夜咳,就要特別去了解是否有這些疾病,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光用止咳藥無法治本。
 

咳嗽多嚴重要就醫?

咳嗽太常見,因此很多人一咳嗽,會自行買止咳藥服用,雖然方便,但不建議,因為很多藥物是複方,若是自己沒有能力辨別各種藥品成分的作用,自行購買服用風險較高。
 
例如咳嗽又伴隨濃痰的人,痰液黏稠已經很難咳出,此時如果又買到會濃縮痰液的藥品成分,痰咳不出來,可能加重病情。
 
而且咳嗽的原因之中,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多半可以自行緩解,不一定非要服藥不可。當感冒咳嗽時,建議觀察自身情況,感冒時程約1週,1週過後會感受到咳嗽仍有但持續好轉中,這大概就可以放心。
 
不過,當咳嗽持續且變得愈來愈嚴重,就需要就醫;或是咳嗽持續3週,可能有併發症發生,還是應該請醫師診治。除了這些情況之外,有些緊急的情況,例如合併高燒不退、咳血、呼吸喘促,或其它嚴重不適,就需要立刻就醫,切勿延誤。
 
你吃的止咳藥是什麼成份?
 止咳藥依據治療機轉,大致分兩大類:
 一、 咳嗽中樞抑制劑:
 其中又可依成分,區分為嗎啡類和非嗎啡類:
 嗎啡類:直接抑制咳嗽中樞,止咳的效果強,但不適合長期使用,因有藥物依賴或成癮的疑慮。含有可待因(Codeine)或是兒童誤喝導致嚴重後遺症的「甘草止咳藥水」,就屬此類。臨床上曾有患者飲用含有嗎啡類的止咳藥水數十年造成上癮,不喝就全身不對勁,最後要處理的已非咳嗽問題,而是成癮問題。
 非嗎啡類:大部分的兒童止咳藥水都是這類藥物,作用同樣是抑制咳嗽中樞,但非嗎啡類成分較不會成癮,也較不會有便秘等副作用,但是會有頭暈、昏沈等副作用,特別在小孩或女性體重較輕者身上易出現。非嗎啡類止咳藥的成分,較常見的有Dextromethorphan(右美沙芬),直接作用於延腦咳嗽中樞,抑制咳嗽反射,達到鎮咳作用。
 二、 咳嗽周邊受體抑制劑:
 這類止咳藥多半是利用植物皂苷衍生物,例如「桔梗提取物」,有助於抑制咳嗽周邊受體,達到止咳效果。同時,植物皂苷衍生物也會增加呼吸道分泌物,讓痰容易咳出,使病情好轉。
 
Q:
兒童和成人的止咳藥水可以互用嗎?
A:
許多家庭會把上次就醫、或藥局購買的止咳藥水留下來,當成「家庭常備用藥」,下次又有咳嗽症狀時救急使用。基本上,小朋友的止咳藥水多半會標示成人可以使用,只是劑量不同。但是大人的止咳藥物,濃度和劑量多半是依據大人體重設計,與小朋友體重差很多,不能給小孩使用,以免發生難以預料的副作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