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期
出刊日:2017-01-15
返回上一層地震又來了?!天旋地轉、腳下浮動…眩暈怎麼辦?
已經宣布「封麥」的台語天后江蕙曾透露自己飽受眩暈之苦,外界推測這可能也是她封麥的原因之一。眩暈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卻困擾著許多人,該怎麼辦才能緩解天旋地轉之苦?
諮詢╱楊庭華(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撰稿╱黃倩茹
「眩暈」指的是感覺自己在動、或是環境在動的「假象」,患者常自述有天旋地轉或搖晃的感覺,或是像地震發生時足虛的浮動感。這些感覺的發生,其實是人體中掌控平衡的各系統功能不足或協調失常,造成平衡失調的錯覺。由於人體平衡的維持牽涉到許多系統,包含內耳、眼睛、肌肉關節、腦幹及大小腦,所以發生失衡時的症狀也因此多變,帶來的痛苦常是一重又一重。
眩暈難根治 再發率也高
根據統計,每年台灣約有70萬人次的病人因眩暈到醫院求診,在性別比例上,女性眩暈的患者約是男性的2倍,這個性別上的差異目前醫學並沒有完整的解釋,但的確有些眩暈疾病與女性的生理期有時序上相關性。
平均來說,眩暈好發在38~72歲的人身上,銀髮族由於內耳、眼睛、肌力以及心血管系統的退化,使得他們成為最易發生眩暈的族群。
由於眩暈的發生有多種病因,且常與平衡系統退化有關,所以除了特定疾病,一般來說眩暈很少能真正根治,這由眩暈每年的再發率高達37%即略可見端倪。所以,除了在眩暈發生時尋求有效治療外,平時應該了解如何預防,並學習在發生時如何初步處理來減輕症狀。
內耳掌管平衡 眩暈以內耳性眩暈為多
「內耳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是臨床上常用的眩暈分類。這兩種分類代表的是眩暈來源的位置,並不一定代表疾病的嚴重性。內耳性眩暈,指的是內耳平衡器官發生問題時造成的眩暈,而中樞性眩暈,指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造成的眩暈。在這兩種分類下,又可細分出不同的眩暈疾病。
內耳位於耳朵的最深處,包含「前庭」和「耳蝸」兩個部分,分別負責身體的平衡與聽覺,由大腦的第八對腦神經負責支配。內耳可以感覺頭部在三度空間中的位置,並藉以協調大腦、小腦、眼睛、四肢,做出合適的反應與動作。舉例來說,當不小心踩空要摔跤時,內耳以及各個平衡系統會彼此合作,調整頭部及身體的姿勢及肌力,以避免跌倒。
常見的眩暈類型
以發生率來說,常見的眩暈疾病舉例如下,各病成因不同,治療方式也各異:
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這是老人眩暈最常見的原因。
脊椎基底動脈是人體供給腦部血液的動脈系統之一,若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影響到內耳或前庭腦幹的供血不足時,就可能導致眩暈。
針對這類病人醫師會開立改善內耳循環的藥物,不過病人同時要注意生活習慣,例如起床下地前要有足夠暖身,緩慢變換姿勢,避免急遽的蹲坐與站立轉換。此外,寒冷的冬季一般眩暈發作的比例較高,睡眠的時候頭部要保暖,建議天冷時開暖氣睡覺。
.耳石症(良性陣發性眩暈)
耳石是碳酸鈣的結晶體,結構非常微小,需要用顯微鏡才看得到。耳石症起因於耳石脫落後,由前庭移位至半規管,隨著姿勢的變化在半規管中移動,造成暫時性的暈眩。
一般在床上翻身或坐臥轉換時較易發生,眩暈通常小於1分鐘,且轉正面或改變姿勢就會漸漸停止。
年長者比較容易患有耳石症,不過好消息是可以透過「耳石復位術」讓耳石離開半規管回到前庭區來治療,成功率可高達90%,這是有機會根治的眩暈。
.梅尼爾氏症
主因為內耳內淋巴水腫引起,從年輕人到年長者都有可能發生,患者以女性居多,最知名的病人就是梵谷。
梅尼爾氏症的發作可以海水潮汐來比喻,在漲潮(水腫)的時候會有間斷、反覆的暈眩,有時候一、兩天甚至一、兩週才會退。發作時可能有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耳敏感、畏懼大聲的情形。
治療有多種方式,為避免水腫,飲食上需限鹽,發作時醫師可能開立利尿劑消水腫;而視眩暈及聽力障礙的程度,亦會開立抗暈眩藥物及類固醇等,必要時也可以考慮耳內注射或外科手術。生活上需注意規律作息、良好睡眠、平穩情緒、調適壓力。還要注意氣候,像是季節變換甚至是颱風前,也容易誘發此類眩暈。
.偏頭痛眩暈
偏頭痛眩暈與血管張力不正常的變化有關,眩暈常在一段時間內密集發生,會間斷但反覆地出現,不過眩暈的時候並不一定會同時頭痛。由於生理及環境的變化常會引發症狀,也有人認為偏頭痛眩暈會造成一種「大腦敏感」現象。
這類患者要注意生活作息規律,學習調適壓力,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和緩的情緒。食物有時是引發因子,味精、乳製品、番茄、紅酒、酒醋、巧克力等皆可能引發眩暈(種類因人而異),發作時須特別注意。在藥物治療方面,預防偏頭痛的藥物也有助於預防此類眩暈發作。
.前庭神經炎
這是因為病毒感染了內耳神經系統,造成內耳平衡功能大部分喪失,患者會感到非常嚴重的天昏地暗,通常會直奔急診。前庭神經炎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的人身上,且沒有預防的方式,換句話說,病毒原本就住在人體內,當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就有可能發生感染。
需做一系列檢查找出病因
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在門診檢查時,最重要的是病史、症狀的詢問,除基本的平衡功能及神經檢查外,依需要會安排前庭功能檢查、聽覺檢查、頭頸血管超音波、影像檢查、血液檢查(血球數、血糖、梅毒、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來確認真正的原因或排除某些可能性,只是仍有近4成的眩暈找不到原因。
整體而言,眩暈是平衡系統障礙的症狀,以內耳平衡失調最多。要減少眩暈發作,應注意以下幾項要點,包括: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天冷時要注意保暖,必要時開暖氣;保持良好睡眠品質,並記住「正向心情少煩惱,多往戶外少用腦」,是減少眩暈發作的秘訣!
眩暈發作時該注意什麼?
一、眩暈發作時,可自行試著找尋減輕眩暈的方式及姿勢,例如坐或躺或站?是張眼或閉眼較舒服?在床上是頭側左或頭側右較不暈?房間亮或暗較不暈?
一、眩暈發作時,可自行試著找尋減輕眩暈的方式及姿勢,例如坐或躺或站?是張眼或閉眼較舒服?在床上是頭側左或頭側右較不暈?房間亮或暗較不暈?
二、讓空氣流通、減少異味。
三、少進食以免引發嘔吐。
四、假設以前就發作過有備藥,下次發作初期趕快用藥。
五、盡量記住發作時的細節,提供醫師診斷開藥參考。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藝人張魁視網膜剝離 接受雷射手術治療
- 星座專家薇薇安乳癌驟逝 得年43歲
- 血栓形成會害命 防三高 清血管 遠離血栓危害
- 「燒肉粽」主唱郭金發猝死的啟示 硝化甘油舌下片非救命萬靈丹
- 牙齒美白超風行 會不會傷害牙齒?
- 「碎石術」不只一招!談尿路結石的治療
- 氣喘病人愈來愈多! 你用對藥了嗎?
- 超級細菌愈來愈強大 抗生素快失效了?
- 脂肪肝致病機轉新發現 藥物研發露曙光
- 腸道荷爾蒙 調控血糖關鍵 內視鏡燒灼十二指腸黏膜可治糖尿病?
- 「尾椎」疼痛受傷怎麼辦?
- 動物實驗證實 巴金森病病因與腸道菌群有關
- 頸部腫塊是警訊 不痛不癢更要小心!
- 重金屬檢測重要嗎?檢測超標怎麼辦?
- 椰子油怎麼吃才正確?
- 「好心肝健康小學堂」開課囉!
- 愛與關懷—重塑良好醫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