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1期

出刊日:2022-07-15

返回上一層

與COVID-19共存! 有這些症狀是染疫了嗎? 老人小孩染疫怎麼辦?

國內自2022年5月起又進入另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此次主要流行之病毒株為Omicron變異株,其引起症狀較為輕微,但傳染力強而難以抵擋,故感染人數大增。如何安然度過此波疫情?

撰稿/張雅雯、黃靜宜
 
諮詢專家
劉旺達(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臺大癌醫綜合內科部主治醫師)
王振泰(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
柯政郁(好心肝門診中心耳鼻喉科特聘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林鴻儒(好心肝門診中心心臟血管內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曾春典(好心肝門診中心心臟科特聘主治醫師、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蘇奕彰(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
劉士嶢(臺大兒童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Q1 流鼻水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還有什麼原因?
只有單獨流鼻水,不一定是新冠肺炎,必要時可以做快篩確認。其他原因包括:一般常見的鼻病毒感染、過敏性鼻炎(經醫師診斷過)、受到乾冷空氣或刺激性氣體刺激、老年人吃熱食(因顏面神經分泌唾液時順帶分泌鼻液)等。頭部外傷後亦有可能流鼻水,但較為少見。

Q2 鼻塞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還有什麼原因?
只有單獨鼻塞,不一定是新冠肺炎,必要時可以做快篩確認。鼻塞常見於肥厚性鼻炎併鼻中膈彎曲、乾冷空氣或刺激性氣體刺激、一般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鼻息肉的鼻竇炎等。此外,側躺較久後,下方鼻腔亦容易鼻塞。而若是治療無效的單側鼻塞,有可能是鼻竇鼻咽腫瘤,應就醫進一步檢查。

Q3 發燒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還有什麼原因?
發燒有可能是新冠肺炎,尤其是又伴隨有鼻部症狀和咳嗽、喉嚨痛等症狀時,可以做快篩確認。

發燒的原因非常多,常見原因如下:
一、細菌或病毒等病原引起的感染。又可區分為:
◎呼吸道感染:常合併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要注意的是只有上呼吸道感染,還是也有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連肺部都受到影響。如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一般的肺炎。
◎腸胃道感染:可以是細菌性腸胃炎或病毒引起的腸胃型感冒,通常有噁心、嘔吐或拉肚子的症狀。
◎泌尿道系統感染:症狀如頻尿、尿尿時疼痛、血尿等。需以抗生素治療。
◎菌血症或敗血症也會發燒。

二、有風濕免疫性疾病,這也是一種發炎。

三、身體長了不好的東西,如惡性腫瘤,也會導致身體的發炎反應。

Q4 咳嗽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還有什麼原因?
只有單獨咳嗽,不一定是新冠肺炎,必要時可以做快篩確認。咳嗽還常見於咽喉炎引起的喉嚨癢或刺激物接觸已發炎的咽喉、氣管支氣管炎、一般的肺炎等。

咳嗽又可分為急性期及慢性咳嗽。急性期的咳嗽原因如感冒、吃到比較冰涼的食物、冷空氣或辛辣食物刺激等引起的咳嗽,通常這樣急性發作的咳嗽短則小於3至5天,比較久的如黴漿菌或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通常也會在一到兩週,咳嗽就會逐漸改善到痊癒。

咳嗽若合併高燒、喘、呼吸急促或血痰等較嚴重的症狀,會建議就醫,而非只吃成藥。另外會建議就醫的則是咳嗽大於兩週、甚至一個月都不見好轉,有些慢性咳嗽會伴隨著喘鳴聲或者咳嗽時有濃痰,恐怕並非只是單純咳嗽這麼簡單。

此外,過敏性氣喘、鼻炎導致的鼻涕倒流也會引起咳嗽;現代忙碌社會的文明病──胃食道逆流,也會引起咳嗽。

Q5 喉嚨痛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還有什麼原因?
此波新冠肺炎疫情不少患者反映喉嚨劇痛,甚至連吞口水都會痛如刀割,不過只有單獨喉嚨痛不一定是新冠肺炎,可以做快篩確認。喉嚨痛常見於一般的上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咽喉炎、油炸性或烘焙食物的刺激、咽喉異物、咽喉潰瘍、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扁桃腺周圍膿瘍,以及可能引起呼吸困難的急性會厭炎、聲門上喉炎或下咽腫瘤。

上呼吸道感染經常引起喉嚨痛,這是因為鼻子和咽喉交界處的「鼻咽」部位,裡面的淋巴組織、淋巴球是人體對抗外來細菌病毒的第一關,會抓住最多的細菌病毒和它抵抗,依序遞減為第二關的「口咽」;「下咽及氣道入口的淋巴組織」為第三關,讓進入肺部的細菌病毒最少,以免破壞肺泡不能換氣。

因此,我們的鼻咽、口咽、下咽一直處於不同程度的紅腫發炎狀態,適度的發炎是人體正常之免疫表現,以消滅細菌和病毒。如果發炎得太厲害,就會有疼痛感,如果不嚴重,可能就只有卡卡異物感或鼻涕倒流的感覺。

除上述原因外,大聲說話、唱歌之後也會喉嚨痛。

喉嚨痛大部分不是癌症造成,但如果是癌症,像是長在口咽、下咽的腫瘤也可能引發喉嚨痛,但其疼痛是持續2週以上的疼痛,多數合併吞嚥困難、吞嚥痛。此外,喉嚨痛還可能是甲狀腺發炎、胃食道逆流等。

Q6 胸悶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還有什麼原因?
胸悶是很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不順、胸口有重重的感覺、呼吸困難等。新冠肺炎的重症跡象也包括胸悶,如快篩陽性又有此狀況,應盡快送醫。

不過胸悶的原因還有很多,事實上,胸口附近的器官一旦出問題,都有可能會感到胸悶不適,如:心臟、肺、食道、胃、十二指腸、肝、膽、胸壁(肌肉/骨骼)、神經、皮膚等。因此,胸悶背後的病因,可簡單分成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和心血管疾病無關兩種。

.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最常見的就是冠狀動脈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塞。這種典型的胸悶症狀是悶痛、鈍痛或如被重物壓在胸口的感覺,主要的位置是在左胸口或胸骨下,伴隨冒冷汗、呼吸不順、失去意識等症狀;通常在運動、活動中或暴露在寒冷環境下發作。

但有些病患即便心肌梗塞或心絞痛,胸悶症狀並不如上述典型,如:糖尿病人、女性、年長者,需要更警覺。

主動脈剝離也會胸悶,但典型症狀是急性撕裂性的胸痛。另一個特徵是痛處會轉移,主動脈裂到哪個位置,痛點就跟著轉移,比如撕裂到主動脈弓,患者會感覺從胸痛變成後頸開始痛。這種痛通常難以忍受,一般都會盡快就醫。

.與心血管疾病無關:至於與心血管疾病無關的疾病就很多了,包括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此外,肺部、食道甚至肝膽科的疾病,例如肺炎、膽結石,也可能有胸悶症狀。帶狀?疹長在胸口也會引起。這些都要靠醫師詳細問診、配合相關檢查,一一釐清。如果已經排除了一些嚴重疾病,仍找不到引起胸悶的特別原因,也要考慮身心科疾病的可能。

.接種新冠疫苗後胸悶?提防心肌炎:有些民眾打完新冠疫苗後感覺胸悶,詳細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目前可知部分原因與心肌炎、心包膜炎相關。因此民眾接種新冠疫苗之後,若有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讓醫師評估、釐清病因。

Q7 喘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還有什麼原因?
會喘也是新冠肺炎重症的警示症狀,如快篩陽性又有喘的症狀,應儘速就醫。當然不止新冠肺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以及肺積水、肺部長了東西等,也都可能以喘來表現。

其他常見的還有心臟問題,如冠狀動脈阻塞、心臟衰竭、肺動脈高壓等。

貧血也會喘。當血紅素過低時,因血液攜氧能力不足,所以輕微運動時就容易喘。貧血背後也有很多原因,例如血液問題或腸胃道出血等,所以需要再進一步追查。氣喘及慢性支氣管炎也是常見造成喘的因素。

Q8 我染疫了,可以吃抗病毒藥物嗎?
大部分的 COVID-19 感染者症狀輕微,居家休養後即可康復。居家照護期間,可視需要使用以下改善症狀的藥物:
1 解熱鎮痛藥物如:普拿疼。
2 抗組織胺藥物舒緩打噴嚏、流鼻水、眼鼻皮膚過敏。
3 腸胃藥物如胃藥、止瀉藥,可舒緩腹痛、腹瀉。
4 止咳藥物:減緩咳嗽症狀、袪痰。

如果有重症風險因子(見第9題),可在醫師處方下使用抗病毒藥物,其作用是抑制病毒複製,避免進展成重症。

目前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有兩種,其一是Paxlovid(nirmatrelvir/ritonavir),可降低89%的住院及死亡率。可是它有許多用藥禁忌,並且與許多藥物都會產生交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因此醫師開藥前一定要檢視病人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如果病人無法暫時停藥,就要改用其他藥物來治療COVID-19。

此外,Paxlovid還必須考量病人的腎功能如何,據此調整劑量。正常是早晚各吞3顆藥(包含2顆nirmatrelvir以及1顆ritonavir),但對於中度慢性腎衰竭患者(eGFR介於30∼60),早晚要各扣除1顆nirmatrelvir;至於eGFR低於30的重度慢性腎衰竭患者或洗腎患者,則不建議使用。

另一款口服抗病毒藥Molnupiravir,也是適合輕症病患使用的藥物,可降低31%的住院或死亡率。相比於Paxlovid,不太有藥物交互作用是最大的優點,且副作用輕微,唯獨對於孕婦因為藥物有致畸胎性所以不能使用。

這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必須在發病後5天內使用5天,才有預防重症的效益。
Paxlovid包裝為上排為一顆ritonavir,下排為兩顆nirmatrelvir。eGFR介於30∼60者,nirmatrelvir要拿掉一顆。(早晚皆同)

Q9 要怎麼知道我會不會是重症?
目前有實證支持的重症風險因子包括:年齡≧65歲、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吸菸(或已戒菸者*吸菸或已戒菸者需同時具有任一其他風險因子,方符合用藥條件)、BMI≧30(或1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懷孕(或產後6週內)、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資料來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指引,2022年5月26日第19版)

如果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紺等重症警示症狀時,要趕快送醫。

Q10 我染疫了,可以吃中藥清冠一號嗎? 可與西藥併用嗎?
根據衛福部中醫藥司資料,「臺灣清冠一號」為中醫師處方藥,須由中醫師診斷開立處方後使用。該藥品處方組成為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蔞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等10種中藥材,尚未取得我國藥物許可證,係以緊急授權藥證方式提供病患使用。

根據研究,清冠一號可以結合新冠病毒棘蛋白與阻斷人體細胞表面上ACE2接受器的結合,減少病毒入侵細胞內的數量;可抑制細胞內3CL蛋白?的活性,阻止病毒複製;可抑制肺泡上皮細胞分泌TNF-α及IL-6,減少細胞激素風暴的風險。

清冠一號使用的對象及時機為:快篩或PCR陽性,尚未出現症狀者;輕度感染者(出現發燒、咳嗽、鼻水鼻塞、頭痛、肌肉痠痛、腹瀉、喉痛、噁心嘔吐、嗅覺或味覺改變等症狀);中度感染者(出現咳嗽合併喘的肺炎表現,血氧仍大於94%)

要注意的是,清冠一號的藥性偏涼,少部分腸胃比較虛弱、敏感者,有可能在服用後出現輕微的腹瀉。

此外,不建議同時使用清冠一號與西藥的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及Molnupiravir),因清冠一號的作用已具備「阻斷新冠病毒入侵細胞及阻止病毒複製」機轉,不需要重複使用「阻止病毒複製」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尤其Paxlovid中小分子藥物Ritonavir主要抑制肝臟代謝酵素,在缺乏兩者併服的相關研究數據或臨床治療經驗下,不確定會對病人造成何種影響,在學理上擇一使用較為安全。

清冠一號除了抑制病毒外,同時也處理了發炎造成的不適症狀(如發熱、咽痛、咳嗽、痰梗),一般不需要再服用其他西藥;如果患者想要再服用症狀改善西藥,或是必須服用原有治療慢性疾病藥物,則服用時間至少應該間隔一小時以上,這是同時使用中藥西藥的通則。

Q11 治療新冠病毒中藥好?西藥好?
治療新冠病毒使用中、西藥都很好!口服抗病毒藥(Paxlovid及Molnupiravir)為單一治療靶點的化學藥物,適用於感染初期(發病5天內)輕症患者,對兒童、肝腎功能障礙患者,以及顧慮藥物交互作用之慢性病服用治療藥物患者有其限制;清冠一號為多治療靶點的天然植物中藥,除了抑制病毒外,對免疫細胞激素風暴發展明顯的患者仍具療效,不受感染病程的限制,且組成中藥均為千年來治療各年齡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藥物,安全性上沒有疑慮,可以補足臨床上患者無法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的空缺。

Q12 小孩染疫了怎麼辦?
兒童罹患新冠肺炎後一般以症狀治療為主。兒童在居家照護期間,可多補充水分、避免激烈活動,密切觀察兒童症狀變化。

至於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nirmatrelvir/ritonavir)適用年齡為12歲以上且體重大於40公斤病人;Molnupiravir則是18歲以上病人;且依據指揮中心的治療指引,用藥的前提是有重症風險因子,目前12歲以下兒童並不適用這兩種口服抗病毒藥物。

居家照護期間若兒童出現以下重症警示症狀時,應立即聯繫119,或緊急時由家長或同住親友送醫:
□    抽搐 
□    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如:對父母、照顧者或環境刺激的反應減少)
□    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呼吸明顯費力) 
□    唇色發白或發紫
□    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血氧機) 
□    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此外,因2022年5月開始的這波疫情發現數名病程進展快速的兒童腦炎個案,提醒家長要密切觀察兒童是否出現下列腦炎重症前驅症狀,若有,應立即就醫。
□    體溫大於41度
□    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
□    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Q13 為什麼小孩染疫已經康復了,還可能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國外在Alpha、Delta等新冠變異病毒株主要流行期間,陸續發現有些小孩染疫康復後,出現身體多處發炎引發的症狀,因此稱之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此症候群多半在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的2到6週出現,詳細致病機轉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跟感染後身體免疫反應有關係。國外統計發生率,在感染Alpha、Delta病毒株後約千分之一,感染Omicron後約萬分之一。

症狀包括:不明原因高燒(持續3天以上),有皮膚黏膜表現(包括眼睛紅、出疹子、手腳浮腫等)、合併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心臟發炎(包括心包膜炎、心臟瓣膜炎、冠狀動脈擴張等),甚至低血壓、休克情形,需要住進加護病房。

至於好發年齡,國外報告病例從0∼19歲都有,以6∼12歲為多,平均年齡為8∼9歲。

家長如何警覺?若小孩感染新冠肺炎已痊癒,但2週後又不明原因高燒,合併上述症狀,應盡早就醫。發燒是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若小孩持續高燒48小時以上,服用退燒藥也不見效,即應就醫檢查。

MIS-C係因身體免疫反應失調造成身體多處發炎,所以治療上可以給予「免疫球蛋白」以調節免疫功能,視症狀嚴重度可能再加上類固醇及其他免疫調節劑。

MIS-C雖與另一種小兒科病症「川崎氏症」類似,但比川崎氏症來的凶猛,很容易造成心臟的發炎以及凝血功能異常,而這兩種情形就可能引起血栓、引發類似心肌梗塞的情況,所以多半需要小兒心臟科介入治療,若病況危急還可能需要給予升壓劑及強心劑等。國外統計MIS-C導致的兒童死亡率可能將近百分之一。

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也是打疫苗減少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也同時降低了發生MIS-C的可能性。打疫苗後如果還是染疫,就算發生了MIS-C,嚴重度也會降低。

Q14 老年人染疫了怎麼辦?
老年人往往伴隨多種慢性病或有癌症病史,感染新冠肺炎後演變成重症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所以65歲以上經醫師評估後,即可使用抗病毒藥物;若不滿65歲,但有重症風險因子,亦可於輕症階段使用抗病毒藥物,避免病程進展為重症。

Q15 染疫了會不會有後遺症?有後遺症怎麼辦?
隨著全球感染COVID-19人數愈來愈多,有些人會完全康復,但也有研究發現至少3成病人持續在不同器官出現各種不適,這種情況也被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或是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COVID condition),其定義為發病3個月後發生,症狀需至少持續2個月以上,且無法以其他病因解釋。根據CDC及健保署資料,主要症狀包括疲倦、喘、呼吸困難、認知功能與睡眠障礙、嗅味覺改變等。 

衛福部於2021年12月13日公告辦理「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許多醫院配合此一計畫提供相關治療。比如臺大醫院便設立了「新冠肺炎長期追蹤整合門診」,若染疫康復後仍有不適,不妨尋求相關醫療資源協助。衛福部將相關資訊整合於以下網站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5423-67281-205.html

Q16 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還會不會再感染?還要不要打疫苗?
若自然感染新冠肺炎,體內會產生高濃度抗體,約維持3個月,3個月後抗體逐漸消減,可能會再感染。此外,新冠病毒也會一直變種,所以感染Omicron產生的抗體也不見得能對付其他變種病毒,這也是可能再度染疫的原因。
因此,已經確診的人,若還沒接種完整疫苗,仍建議接種,但需等3個月後再打才有較好的疫苗效益。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