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攝護腺檢查至少有7種方式|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一、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通常對第一次就診的病人會請他填寫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來進行量化的症狀評估。(評分表可參考:https://www.tmua.org.tw/ptEdu-IPSS.php)

由於攝護腺肥大的程度基本上跟排尿障礙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所以IPSS前7題主要在了解臨床症狀,詢問患者過去1個月某些情況發生的頻繁程度。

最後判斷是否需要治療,則和患者對生活品質的主觀感受有關。有些人雖然症狀評分已達重度,但仍覺得生活品質不錯,也許不一定需要馬上治療;同樣的,有些人評估分數也許沒有很高,但生活的滿意度卻很低,那就得想辦法改善。

治療一段時間後可以再請病人填寫一次,即可按照分數的變化來了解症狀是否有變輕、藥物治療有沒有效,或者其他治療或手術後有沒有改善。

二、經直腸攝護腺指診:醫師以手指由患者肛門處伸入直腸往前摸,評估攝護腺是否對稱、光滑、有無硬塊等。有經驗的醫師可藉此診斷攝護腺肥大的程度,以及是否有惡性腫瘤的可能,若懷疑惡性,再進一步以抽血、MRI、切片診斷。

三、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是常見的攝護腺癌抽血指標。PSA一般的參考數值是小於4ng/ml,但數值異常不代表就是罹癌,因為PSA升高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齡、攝護腺肥大、發炎等。所以一旦數值異常,還需安排照會泌尿科,並考慮其他檢查來進一步評估。

四、尿流速檢查:尿流速檢查是利用一個附有漏斗的檢測椅,受檢者以坐或站的姿勢尿進漏斗,感應器便可計算流速,而下方的容器則可以計算尿量。檢查前需憋尿至8到9成的尿意。

正常的排尿流速曲線圖會呈現鐘形,即達到高峰後曲線又往下。如果攝護腺肥大擠壓到尿道,尿流會變細、變慢,患者也需要分次擠尿,流速曲線圖會呈現不規則的鋸齒狀曲線,之所以有每段波峰,是因為患者用肚子的力量擠尿,所以一會兒流速衝上去,但一會兒又掉下。

通常攝護腺肥大的狀況愈嚴重,尿流速就愈差。不過,因為攝護腺肥大是經年累月慢慢形成,所以有人雖然尿得很慢,卻不自覺有異;反而是家人察覺到患者老是在廁所「罰站」很久,進而催促就診。

五、殘尿量檢查:做完尿流速檢查後,醫師會再以超音波檢查膀胱還有多少殘尿。通常殘尿愈多,治療處理的急迫性就愈高。如果做了兩、三次檢查,每次殘尿都有150~200cc以上,就需積極盡快處理。尿道阻塞時,膀胱需用力收縮,就像一扇很難開的門,每次都得用力拉,到最後連手也沒力氣,會直接放棄開門;而尿道阻塞一旦嚴重到膀胱放棄用力,殘尿量就會愈來愈多,患者有可能一直處於頻尿狀態,非常困擾。

六、 尿路動力學檢查(UDS):因為排尿困難,有一些醫師可能會安排病患做尿路動力學檢查 (Urodynamic Study, UDS),可辨別是攝護腺肥大造成,或是膀胱收縮有問題。

尿路動力學檢查是將一個特殊設計製造的導管放入膀胱,並將膀胱灌水,進而觀察患者在不同水量下的感受。除了可觀察膀胱的壓力,也能進一步了解膀胱有沒有變形,或是否出現尿液逆流回腎臟的情況,以及膀胱收縮排尿時的膀胱壓力,還有排尿時,是否能有共軛性的膀胱收縮,攝護腺尿道區的放鬆,以及外括約肌的一併共軛放鬆。

如果單純是攝護腺肥大而膀胱功能還在正常或代償期,會偵測到膀胱的壓力正常,而尿道的阻力太大。如果檢查發現膀胱壓力異常,也無法解尿,就代表排尿困難不一定是攝護腺引起,或許是膀胱本身的問題,或是攝護腺阻塞太久,造成膀胱功能已經退化得很厲害。

七、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檢查(TRUS-P)或是攝護腺磁振造影(MRI)檢查:一般泌尿科醫師用TRUS-P來量攝護腺大小、有無明顯病灶或鈣化,但是要診斷肥大的攝護腺是良性或惡性,影像檢查中,目前只有磁振造影(MRI)最準確。攝護腺癌的診斷有一個格雷森分級(Gleason score),通常6分以下不算攝護腺癌,7分是中等,8分以上惡性度較高,而MRI較易抓到中等惡性度以上的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跟其他癌症比較不同的是,低惡性度的攝護腺腫瘤可以與之和平共存,因為進展十分緩慢,許多因中風、心臟病等原因過世的人,後來病理解剖才發現也有攝護腺癌,所以只要沒有症狀,年紀大的患者不一定要積極治療。一般會建議60歲以上病人採取積極監控,80歲以上病人持續觀察就好。所謂積極監控,包括以抽血、指診、MRI、切片等方式追蹤病情進展。

 

諮詢╱闕士傑(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泌尿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