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缺鐵性貧血常見原因有這些!|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出血性:主要是腸胃道疾病導致的出血,常見如胃潰瘍、痔瘡、腸胃道腫瘤、小腸血管異常增生等。
►女性生理期、生產或婦科疾病:如經期較長(超過7天)或出血量多、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以及生產。
►飲食缺乏:如日常營養攝取不均衡,或6個月以後喝配方奶的寶寶,因配方奶的鐵質吸收率較母奶低,有可能出現鐵質缺乏的情況。
►身體需求量增加:如青少年在快速成長期,鐵質需求大增;婦女在孕期,因孕育寶寶也需要增加鐵質攝取等。
►腸胃吸收不良:常見於長者、長期臥床的病患等。
►慢性疾病:如洗腎、自體免疫疾病等。

臨床上,任何年紀都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尤其在育齡婦女並不少見,約佔10%,大多是因為月事造成鐵的流失。由於每100c.c.的血約有50毫克的鐵,而每天透過飲食吸收的鐵僅有1~2毫克,當經血量過多,又沒能及時、適當補充鐵質時,或身體有正在出血的病灶,就容易導致缺鐵的狀態。

諮詢/田豐銘(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