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口腔癌的症狀與診斷?柯政郁教授 專業解答

返回上一層

口腔癌是由口腔內的組織細胞惡化所形成的腫瘤。絕大部分是來自黏膜細胞的鱗狀細胞癌,少部分由小唾液腺體惡化所形成的腺癌。台灣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占大多數(70~80%),其發生和嚼檳榔、抽菸、喝酒息息相關。

正常口腔黏膜是粉紅色或紅色柔軟組織,如果變厚、變成突起不透明白色的斑塊,便是口腔白斑;如果有變薄或略為潰爛的紅色斑塊,便是紅斑,兩者都是癌前病變,可惡化成口腔癌。口腔癌的早期症狀是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早期常不覺疼痛,偶而出現帶血的唾液,因此不痛的潰瘍或突出的硬塊才可怕,常常有人因不痛而忽略早期癌症的存在,錯失早期診斷、正確治療的良機。因此只要發現帶有血的唾液或痰,張開嘴巴看到兩星期以上不易癒合的潰瘍或不明腫塊,便要尋求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的診察。
除了由醫師用眼睛看及手觸摸口腔病變之外,最重要的診斷方法便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可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不同的診斷,其治療方式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