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很健康但膽固醇異常偏高? 原來都是基因的問題!
返回上一層臨床上有一群人即使嚴格控制飲食、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並規律運動,膽固醇數值仍異常偏高,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這些病人總膽固醇可能高於260~280 mg/dL、LDL-C高於190 mg/dL,甚至超過500 mg/dL,通常與基因遺傳有關。
在高血脂症中,基因調控扮演關鍵角色。研究發現,高血脂成因中,約20%~30%與飲食及生活習慣相關,而高達70%~80%來自基因影響。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由於基因缺陷,肝臟無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加速動脈粥狀硬化,使得患者在年輕時即面臨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未接受治療的患者,其發生提早心血管疾病(premature CHD)風險可達一般人的10~20倍以上。
台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盛行率約為200分之1,跟國外的200~300分之1相近,可能與台灣屬於移民社會形成之「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有關,增加特定基因突變在族群內遺傳的機率。
因此,當發現膽固醇數值異常偏高時,應考慮進行一等親的基因篩檢(cascade screening),以確認是否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遺傳風險,及早介入治療。儘管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藥物治療,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
諮詢╱蘇大成(臺大醫學院內科兼任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特聘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教授、童綜合醫院創新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