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思覺失調症「裝」得出來嗎?|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先前一部超夯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寫實地呈現出思覺失調症患者及家屬的無奈與痛苦,引起不少同情;然而,當思覺失調症病人殺人被判無罪(但需就醫),社會大眾又是一陣撻伐。究竟如何看待思覺失調症?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好心肝門診中心精神科特聘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在受訪時表示,當患有思覺失調症,會相信客觀上不存在的東西,並據以為實。患者在發病時,會確信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像是實在的,無法區別虛實。舉例來說,若在餐廳吃飯時,隔壁座位有人咳嗽,正常人會區別這是咳嗽,但思覺失調者可能會認定「你在嗆我」,因而生產恐懼或不滿的情緒,這是因為腦內多巴胺系統的病變,腦的化學荷爾蒙產生變化,對外知覺產生扭曲。
 
思覺失調症會表現出「正性症狀」與「負性症狀」,正性症狀就是妄想、幻聽,像是有人要傷害他、為難他;或是別人在罵他、批評他,心裡產生恐懼和不適感;或有思緒缺乏邏輯,講話的內容組織鬆散,「前言不對後語」,語無倫次;或出現不合常理的怪異行為。
 
負性症狀則包括個性變得不活潑、不愛說話、行為退縮,沒有工作動機,甚至連洗澡、刷牙等日常生活的自理動作都興趣缺缺,缺少幹勁、覺得生活沒有愉悅感、動作變得緩慢。
 
目前醫界對思覺失調症的診斷,還無法透過影像儀器或抽血檢查,主要是根據病人或家人陳述症狀,當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並有社交及常規生活障礙等表現,排除吸毒、藥物、喝酒、腦傷、電解質不平衡等外部因素,而是腦功能本身思覺障礙,就符合確診要件。
 
即便沒有儀器加以判讀,但思覺失調症診斷的嚴謹性是可以相信的,不太可能「裝病」騙過醫生,短時間「裝瘋賣傻」或許可能,但要維持半年以上,且生活功能發生障礙,很難達成。尤其醫療團隊都會經過詳細會談,若是「編故事」,一下子就被「看破手腳」。若說嫌犯要藉著裝病騙過精神鑑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醫學不斷進步,如今思覺失調症只要經過妥善的藥物治療,有相當大的機會可以控制、回復正常生活。當治療後腦功能持穩、病症影響轉小,逐步恢復社交功能、生活自理之後,可以試著減藥,甚至停藥,前提是要在醫囑下逐步進行。
 
即便患者減藥或停藥,仍要固定回診,特別是生活壓力大或遇事苦惱時,腦的抵抗力、耐受度下降,容易觸發脆弱點,造成病情復發,因此要讓醫療團隊定期檢查,患者也要盡力保持生活單純規律、營養均衡、運動習慣,學習調整更好的人格特質,減少腦的衝擊力,保持腦的健康與穩定度,提高生活品質。更多文章內容 https://bit.ly/37RlN7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