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名醫籲廣設LDCT檢查 肺癌防治應超前部署|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過去發現肺癌往往是有症狀時才做檢查,或是照X光、驗痰液,這些都無法發現可被治癒的肺癌,也就是說用這些工具檢查出來其實都已經太晚。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胸腔內科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直到有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才有辦法檢查出能夠手術治癒的早期肺癌,有效降低死亡率。
 
電腦斷層是一個切面的檢查,可以避免X光片的死角,且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最小可抓到0.3公分的病灶。
 
然而標準的電腦斷層要看淋巴、血管、胸廓,需要打顯影劑,輻射量劑量較高,所以不適合用於一般人的篩檢。LDCT不需要針對上述的組織結構,但用於檢查長在肺臟裡和肺泡旁的腫瘤組織(結節)時,清晰度與敏感度不輸標準電腦斷層,且輻射量低,成為篩檢肺癌可行的工具。
 
但是LDCT畢竟是高價檢查,且有一定輻射量,究竟哪些人適合篩檢?醫界曾經有過許多討論。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於民國104年聯合訂定「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建議下列三族群做肺癌篩檢:
 
1.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相當於每天吸一包菸達30年,或是每天吸兩包菸達15年),目前仍在抽菸且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
2.一等親或是家族內有一位以上的肺癌病患。
3.有肺部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如石綿)民眾。
 
國外使用LDCT篩檢的對象主要是吸菸者,研究發現透過LDCT篩檢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然而台灣以肺腺癌為主,成因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因此歐美發展的風險預測模式不適合直接套用,必須建立國內肺癌(尤其是不吸菸者)高危險群的風險評估,以及評估LDCT應用於不吸菸者高危險群的肺癌篩檢效益。
 
於是由中研院院士楊泮池主持、全台17家醫學中心合作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研究」,針對本身不吸菸,以及具有家族史、有二手菸暴露、慢性肺部疾病、廚房油煙暴露較高等風險者,累計分析12078人的篩檢報告。第一階段發現篩檢出346例肺癌,肺癌檢測率(含原位癌)為2.86%,若僅計算侵襲性肺癌,檢出率為2.19%,比美國針對重度吸菸者做LDCT的檢測率1.03%來得高,且其中94.7%是第一期肺癌。
 
該項計畫目前正執行兩年一次的追蹤篩檢,未來將提出完整報告,衛生福利部也可望據此推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共同醫療決策指引」。
 
肺癌篩檢有兩個層次,一種是政府在資源有限下,為了公共衛生推動公費篩檢必須符合成本效益,所以可能會選擇高風險群來實施;不過若要加快消滅肺癌的腳步,提高肺癌存活率,不是只有符合公費篩檢者才需要關心肺癌,所有民眾都應認知到個人健康管理的重要,自己也應該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將肺癌篩檢視為健康檢查的一環。
 
臨床發現,有許多不抽菸也沒有肺癌危險因子者,罹患了肺腺癌,且不乏年輕人,所以從個人健康管理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任何肺癌的風險因子,建議40歲時可做一次LDCT篩檢,若沒特殊狀況,之後每3年做一次即可。若有肺癌家族史,則建議提早至30歲就先做一次,之後視狀況每2、3年做一次;吸菸者也宜每2年做一次,這是體檢的概念,不只是追蹤既有的結節有無變化,也要注意有無長出新的結節。
 
過去幾年來在各方努力下,已經將國人肺癌5年存活率由百分之十幾提升到百分之三十幾,若要進一步提升,勢必得投入更多資源、提出更多措施。
 
然而目前LDCT僅限一定規模以上的醫院才能設置,常須排隊等待檢查,曠日費時,因此希望衛福部放寬規定,普設LDCT篩檢點,讓民眾檢查更方便、省時,才有助於發現早期肺癌,提高肺癌的存活率。普設LDCT當然不是有儀器就好,還必須注重影像的品質、檢查技術人員與醫師的專業、病患後續如何追蹤與處理等。
 
接受LDCT檢查若發現肺部有1公分以上結節,處理相對單純,通常會建議進一步處理,可以先切片確定診斷,或直接切除病灶再做病理檢驗確認。
 
至於1公分以下的結節,沒有絕對標準認為多大要開刀或追蹤,各醫院可能有經驗累積下來的處理流程,而且判斷結節是否為惡性腫瘤也不只有看大小,還要看其密度、邊緣性狀等,很倚賴醫師的臨床經驗與習慣做法。
 
原則上,0.6公分~1公分的結節,要想辦法了解那是什麼,若醫師研判趨向良性,就定期追蹤;若研判偏向惡性但不是那麼確定,可以觀察3個月後再檢查一次;也可以先切片化驗;有時也會讓病患先服用抗生素兩週,觀察有無變化,以排除感染發炎造成的誤判。
 
臨床觀察也發現,有鼻子過敏和氣喘的人肺部容易有痰或慢性發炎,肺部影像報告容易被寫成有結節,細小的結節可再觀察,釐清是否為腫瘤。
 
有些人個性比較緊張,一發現結節鎮日憂心忡忡,甚至不管良性惡性,希望醫師開刀了事。事實上,醫師建議病患不開刀有時比建議開刀要負更大的責任,即使開完刀證實只是良性結節、不是癌症,也許病患仍感到安心,但開刀還是或多或少會有後遺症,比如神經受損疼痛、肺部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等。
 
根據統計,LDCT初檢發現肺部結節的比率約20%~25%(即每4到5人以LDCT初檢,會有1人發現肺部結節),其中僅約1%~2%是腫瘤。所以,並不建議一發現結節都去開刀,還是要看狀況;而打算做肺部LDCT的民眾也最好了解,若發現1公分以下結節,要有長期追蹤的心理準備。全文請見 https://bit.ly/2IbhA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