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什麼是藥物過敏?如何警覺?|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通常藥物過敏與個人特殊體質、疾病或藥物特性有關,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所以藥物過敏反應大部分會出現在皮膚上。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通常因藥物過敏出現的皮膚疹是全身型癢疹,有點類似「出麻疹」,呈現細碎的小點狀,且多發生在身體軀幹,四肢很少見,又稱為「麻疹樣的皮疹」;即便四肢也有,也會以兩邊對稱方式表現。因此若在服用某藥物後,發現只有右手或左手癢,大多不會是藥物疹;畢竟藥物進入體內,會起的是全身性反應。
 
不過也有罕見的固定型藥疹,會在每次服用某類藥物後,疹子是固定復發在皮膚的同一個位置,就像是「浮水印商標」般,但這機率少之又少。
 
此外,90%以上的藥物過敏會以「麻疹樣的皮疹」表現,但也可能出現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如嘴巴或眼皮腫起來),這3大類型就佔了藥物過敏皮膚表現的99%,剩下的1%屬於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例如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JS)、全身廣泛性發疹性膿疱疹(AGEP)、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DRESS)等;這些嚴重藥物過敏的症狀會伴隨著黏膜破皮、全身破皮或發燒等,皮膚出疹的面積也比較大,有致命危險。
 
要判斷是否對某種藥過敏,還要觀察疹子出現的時序。絕大多數藥物過敏的發作時間,通常會在服藥後約3、4天內或7天內發作(平均是3天),只要停藥就會好轉;但1%的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等)通常會比較慢出現,常常在服藥後兩週甚至一個月才出現徵兆。但是若超過兩個月皮膚才開始長疹子,通常也不會是對該藥過敏。此外,若從未吃過這個藥,才第一天服藥皮膚就出疹子,也不像是藥物過敏引起,因為時間還太短。
 
通常發生史蒂芬強生症候群若能在3天內趕緊治療,可避免更嚴重的症狀出現,若拖延太久,恐全身黏膜潰爛、發炎,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有生命危險。
 
不是每種藥都容易引起過敏,統計上最常見的有4大類,包括:抗癲癇藥物、抗生素磺胺類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降尿酸的藥物等,這4大類藥物就涵括了將近9成的藥物過敏。
 
目前部分藥物已找到藥物過敏基因,病人用藥前可透過基因檢測事先預防,但並非每種藥物都有找到過敏基因,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在開立可能發生嚴重藥物過敏的藥物時,一般會先讓患者先短期服用2週,以觀察是否有出皮膚疹等不良反應,避免一次開3個月藥量。
 
近年來癌症免疫療法是晚期癌症續命的新希望,但也有一些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少數人甚至出現嚴重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免疫療法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活化去對抗腫瘤,可能因為這樣而發生藥物過敏,倒不是藥物本身引起過敏,而且過敏反應發生的時間很不一定,在治療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有些人是幾個月甚至一年以後才出現過敏反應。一旦發生,可以會診皮膚科開立藥物控制皮膚過敏反應,讓病人可以持續接受免疫療法,除非是嚴重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可能需要住院打類固醇,等緩解後再進行既有的療程。更多內容請見 https://pse.is/43l3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