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下背痛好不了,我該手術嗎?

返回上一層
造成下背痛的疾病非常多種,成因也很複雜,有多達85%的病患在下背痛改善後,仍然找不到特定的診斷。
 
下背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筋膜軟組織發炎,其他可能的診斷包括退化性脊椎疾病如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脊椎滑脫、感染、骨折或是惡性疾病的轉移。
 
根據病患的年齡,造成下背痛的成因大不相同。年紀小於50歲的年輕人,若沒有癌症病史、過去6個月沒有體重減輕、臥床休息下背痛會減輕以及保守治療1個月後疼痛會改善等狀況下,因惡性疾病造成的下背痛機會很低,需要開刀的狀況並不多見。
 
年紀大於50歲的中高齡病人,原因較為複雜,有可能是退化性脊椎疾病、感染或者惡性疾病轉移等。如果病患為女性且年紀大於70歲或是有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史,也要小心評估其下背痛是否可能是壓迫性骨折所造成。
 
上述提到85%的病患在下背痛改善後,仍找不到特定的診斷,意味著多數的下背痛病患只要休息、暫停需要負重的運動、減少一些不良的姿勢如彎腰、搬重物、深蹲(使用蹲式馬桶),以及透過保守治療如使用抗發炎、肌肉鬆弛等藥物,或者牽引、拉腰等物理治療即可。
 
臨床醫師判斷病人是否需要盡快尋求醫療評估或者開刀,關鍵在於病人是否有出現特定的神經學症狀,如經保守治療無效的坐骨神經痛、肢體無力、無法行走、垂足、大小便無法控制、無法緩解的疼痛等,就有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手術治療。因此,單純的下背痛通常不需手術,除非是產生神經學症狀,若保守治療1個月左右還沒有緩解,就建議就醫做進一步諮詢與評估。
 
治療前,醫師常常需要利用不同的工具進行鑑別診斷。根據手術目的,可大致分成下列3類:
1.減壓:解決神經受到壓迫的狀況,例如若因骨刺、椎間盤突出、腫瘤等壓迫到神經,需開刀切除壓迫到神經的部分。
2.固定及融合:需要固定不穩定的脊椎,例如脊椎滑脫,會打上鋼釘、支架來固定脊椎,或者需要補骨頭融合兩節椎體,來增加脊椎穩定度。
3.矯正:當有脊椎側彎或畸型時可能需要矯正。部分年輕病人因為原發性脊椎側彎導致背痛,需要手術矯正;有些病人則是年輕時有原發性脊椎側彎,但當時側彎的程度還不需矯正,不過這類病人到中老年時,退化加上側彎問題,容易有背痛的狀況。另外,也有單純退化嚴重到產生側彎及畸型的病人。
 
不管是傳統手術或是微創手術中的顯微鏡、單通道內視鏡、雙通道內視鏡,皆是脊椎手術的「工具」,不同的工具也可達到相同的治療目的。 
 
傳統手術中,醫師需直接目視手術視野,需要比較大的傷口。
 
脊椎微創手術則可避免背部肌肉的破壞。顯微鏡手術有很好的照明跟放大倍率,傷口可以縮小到3公分即可,不過依病患體型不同,傷口大小會有差異,如體重45公斤的女性病患跟90公斤的男性病患,後者會需要較大一些的傷口。
 
內視鏡手術則不管體重多少,傷口皆為1公分左右,單通道內視鏡就是1個傷口,而雙通道就是2個傷口。雙通道可以加快手術的時間,避免麻醉過久的問題,同時也保留原本微創手術的優點。
 
許多民眾常有微創手術較好的迷思,但臨床上並沒有高證據力的研究能證實哪一種手術方式一定更優於另一種手術方式。
 
比如椎間盤切除術,使用顯微鏡進行手術的傷口是3公分,全身麻醉手術時間只要40∼60分鐘;使用內視鏡進行手術的傷口是1公分,但全身麻醉手術時間可能需要1∼2小時。傷口小但手術時間比較長的手術,對病人而言並不一定比較「微創」,所以向醫師諮詢手術方法的時候,不需要太拘泥於微創,以該位醫師最熟悉的手術工具來進行治療,才是最合適的治療計畫。更多內容請見 https://pse.is/4nwd7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