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嘴巴張不開、耳朵痛、頭痛… 惱人的顳顎關節障礙

返回上一層
顳顎關節是特殊的滑液關節,有個關節盤在關節上方,外圍有韌帶固定,若關節盤在正確的受力位置,就可以正常的開口、閉口。不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因為先天體質因素,韌帶較鬆,關節盤容易晃動,就像是戴了一頂鬆鬆的安全帽一樣。這些人也可能同時有膝蓋髕骨卡卡的、扁平足、心臟瓣膜脫垂等共病。有這種體質的人在20歲前容易發生顳顎關節滑脫,當關節位置在不正常的受力方向時,長久下來就可能變形。
 
滑液關節要維持健康的先決條件是摩擦力要低;一旦關節盤滑脫,張口時就容易卡住,使阻力增加,關節的應對方式就是不斷磨平,這需要1~2年的時間磨合,磨合的手段就是發炎,而長期發炎的結果就可能導致局部神經敏感、慢性疼痛。也就是說,顳顎關節障礙甚至慢性的口顏面區域疼痛的發生原因可以溯自關節盤滑脫。
 
顳顎關節滑脫常發生在15~17歲的青春期階段,直到20多歲顳顎關節才會穩定下來。若急性發作時感覺很卡、很痛,而消炎止痛藥無法緩解症狀時,需要專科醫師協助關節沖洗,清除發炎物質與沾黏組織,才能度過這段發炎磨合的時期。
 
這段時期,下巴還在生長,發育源頭的軟骨卻會因為關節磨合而不斷磨損,以致發育變慢,最終下巴結構有明顯的變化,有些是下顎生長的速度趕不上上顎導致下顎後縮,有些則是下巴偏一邊。
 
過了急性期後,具有這些結構磨損的顳顎關節的病患便可能慢慢出現顳顎關節與周邊區域的疼痛,不過此時的疼痛多不是關節本身的疼痛,特別是如果靜止不動也會痛,多數是長期累積下來的肌肉問題,因為先前的結構因素,導致相關區域疼痛神經的敏感度提高而造成的慢性肌肉疼痛。
 
在神經生物學中有個專有名詞—閾值,也就是疼痛的最小刺激強度。當顳顎關節長期發炎,或是結構本身有瑕疵,導致不斷刺激周邊的神經,身體對疼痛的敏感度提高,閾值降低,只要一點點的不對勁,肌肉就會變得更緊,也會限制了關節的活動程度。
 
磨損後的關節因變得比較敏感,當天氣變冷、壓力變大、心情變差時就可能疼痛。這類病人在矯正牙齒時也會出現比較劇烈的不適,一般人剛裝上矯正器時,牙齒會緊繃3天,但有顳顎關節功能障礙的病人,一開始矯正就可能引發劇烈的痛感,甚至延續很久。
 
發生在顳顎關節周邊的慢性疼痛,亦即所謂的口顏面疼痛,並非一定由顳顎關節或咀嚼肌所引起,門診觀察發現,頸椎病變或肩頸肌肉緊繃也常是造成口顏面疼痛的原因之一,如果這些病人同時也有顳顎關節症的共病,整個頭頸部都變敏感化了,會引發非常複雜且難以處理的口顏面區域疼痛,甚至頭痛。
 
很多病人因耳朵不適、太陽穴、臉部與頸部疼痛等問題前來顳顎關節障礙門診求診,仔細診察後發現,有些是單純的顳顎關節問題,有些是頸椎問題,有些是兩者皆有。長期無法獲得有效緩解的慢性疼痛病人,兩者幾乎都有問題。
 
頸椎神經第一節感覺神經的管轄範圍(亦即所謂的皮節)在頭頂,第二節管轄範圍在太陽穴、眼睛周邊,第三節在下巴兩側,也因此當病人發生口部與顏面、耳朵的疼痛時,醫師不能只單純關注顳顎關節,而需要從整體口顏結構來觀察與診斷,有時問題的根源是頸椎,更多時候是共病,只處理任一部位並不完整。
 
因此在牙科診間完整的診治口顏面疼痛,除了從牙科角度觀察顳顎關節外,也應進行頸椎的理學檢查,需要時讓病人拍攝測顱X光,可以對頸椎與呼吸道進行快速評估。雖然許多病人檢查起來沒有明顯的結構性問題,但因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肌筋膜疼痛症」,需要進一步的治療來協助肌肉放鬆與舒緩。原文請見 https://pse.is/4vrb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