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威脅日增 治療有所突破
返回上一層台灣乳癌病人罹癌時間平均較歐美提早10年,有7成乳癌患者是在40~69歲這個年齡區間。
針對不同基因特性、善用多種藥物精準抑癌,是乳癌治療新趨勢。以往僅能用化學療法(如紫杉醇)、抗荷爾蒙藥物(如泰莫西芬)及標靶藥物來延緩疾病惡化,如今加入免疫療法等多種新藥靈活搭配,更能準確殺滅癌細胞、維持生活品質。
一旦診斷出乳癌,會根據以下4個病理指標來判斷是哪一種型別:
1 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
2 荷爾蒙類的動情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
3 黃體素接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4 細胞生長分裂指數(Ki-67)
從上述病理指標的陽性、陰性以及數據高低,可概分為4種亞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陽性及三陰性乳癌。台灣以管腔型乳癌居多,占6到7成。每一型的臨床特徵、預後及治療策略各不相同,因此衍生出個人化治療,也有許多值得期待的新藥。
例如,目前針對管腔型乳癌的新藥標靶藥物為CDK4/6抑制劑,是可直接抑制癌細胞分裂週期的重要蛋白質,療效佳,相較化療來說副作用更小,不僅可以延長存活時間,並可延後患者接受化療的時間,甚至可延後達4年以上,已被國際列為治療準則。健保署於2019年通過用於管腔型乳癌治療。
至於過去無藥可用的轉移性、晚期乳癌,或是難治療的三陰性乳癌,如今免疫療法與標靶新藥出現,皆突破了困境。
免疫療法是透過活化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發揮功能、攻擊癌細胞。癌細胞相當狡詐,會結合特定的生物標記如PD-1、 PD-L1等表面蛋白把自己隱藏起來,躲過免疫T細胞的檢核機制,讓它誤把敵人當朋友,不去攻擊癌細胞。免疫療法利用單株抗體與癌細胞的PD-L1結合,揭開癌細胞偽裝,讓自身的免疫系統集中火力擊殺腫瘤。
不過,免疫療法也有風險,可能會連正常組織也遭到免疫系統攻擊,譬如攻擊腸胃道造成腹痛、拉肚子,攻擊甲狀腺造成甲狀腺低下,攻擊肌肉造成肌肉發炎、疼痛無力等,通常可以處理,不過嚴重時可能造成心律不整、心肌炎或腦膜炎,甚至喪命。
免疫療法屬於後線治療,腫瘤大於3~4公分、有淋巴結轉移,可考慮免疫療法。國內核准吉舒達使用於治療三陰性乳癌,每3週打1次,需施打1年,整個療程約需兩百萬元左右,目前無健保給付。
乳癌分類為HER2陽性者,也就是HER2基因過度表現,目前有多種標靶藥物可控制,不過這類病人不僅癌細胞生長快速,對於部分藥物也容易產生抗藥性,即使完成手術等治療,也有較高機會轉移或復發。
至於HER2陰性者,過去不適用標靶藥物,無有效藥物可治療,但近期研究發現,有部分HER2陰性的患者不完全屬於陰性,重新歸屬為「弱陽性」,這些人如今有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可選擇,且此藥不管HER2表現的強弱都可以使用,也可能是一些晚期轉移患者的曙光。
ADC又被稱為生物導彈、魔術子彈,可簡單想成是「標靶加化療」的新型藥物,原理是在單株抗體上加上連接子(linker)以攜帶化療藥物。若以弓箭比擬標靶藥物,ADC就是自帶鏡頭導航、後面綁著炸藥(化療藥)的弓箭,能瞄準切中靶心、精準毒殺癌細胞,避免波及傷害正常組織。TDM1是最早可應用於HER2陽性的ADC藥物。
新一代的ADC藥物如ENHERTU,可承載更多化療藥物,並有較佳的細胞通透性,能穿透腫瘤細胞膜,產生旁觀者效應,毒殺鄰近抗原表現不一癌細胞、除惡務盡。副作用是可能產生肺炎、胃痛及噁心嘔吐。
跟傳統化療相比,ADC藥物目標專一,它所攜帶的化療藥物毒性雖強,可是因爲精準投放,藥量少就能達到比化療更好的毒殺效果。研究證實,ADC讓轉移性HER2存活期延長近兩年半,對HER2弱陽性患者也具有療效。
三陰性乳癌也有新款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是一種標靶為Trop-2的ADC藥物,在晚期三陰性乳癌具有卓越的臨床效果。Trop-2蛋白經常在許多腫瘤細胞表面過度表現,特別在三陰性乳癌細胞中,常有Trop-2蛋白高度表現,可做為重要的標靶。根據成功的臨床試驗,疾病惡化風險降低59%,死亡風險降低了52%,具有顯著療效,為長期缺乏有效療法、預後差的三陰性乳癌病患帶來新的治療武器,寫下新的三陰性乳癌治療里程碑。
三陰性乳癌是指腫瘤細胞上的3種受體都沒有表現。這類乳癌佔所有乳癌的15%,在台灣一年可以新增2000名患者。
晚期三陰性乳癌治療難度較高,可用藥物少、復發率高,其中以40歲以下及60歲以上的族群,復發率最高,且復發後存活期平均不到2年。
三陰性乳癌以往並無荷爾蒙及有效的標靶藥物治療,化療藥物如小紅莓、紫杉醇或鉑金類藥物是主要的選擇,現在則多了免疫製劑及ADC等藥物。
現在的三陰性乳癌治療,主要是在手術前進行「先導性化療」,好處是癌瘤縮小了,且能明顯看到腫瘤反應,做為後續用藥或改藥依據,手術切除範圍也變少,原本需要乳房全部切除的病人,也能夠留住乳房。治療過程中,會檢驗病理完全反應(pCR),如果出現pCR,表示預後良好。免疫製劑引入後,如果前導性化療合併使用,開刀時達到全病理反應,則開刀後不需再打化療,僅需進行免疫治療,如果仍有殘存腫瘤,則可再接受半年口服化學治療藥物,改善治療效果,整體存活率較過往提升許多。
此外,乳癌病患如果懷疑家族有基因突變,則可進行基因檢測,看看是否有BRCA1與BRCA2遺傳性乳癌基因等,若有,治療時可使用PARP抑制劑,在早期及晚期乳癌均有提升存活率之療效。全文請見 https://pse.is/576f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