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期
出刊日:2022-10-15
返回上一層新聞NEWS一下 / 知名藝人直腸癌復發轉移病逝 定期大腸癌篩檢保平安
藝人余苑綺2014年發現直腸癌第3期,當時接受治療、病情穩定,然而2019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於2022年8月不幸病逝,享年39歲。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許文峰接受《好健康》採訪時表示,年輕的直腸癌第3期病人,在醫界來看也是非常罕見的案例,病因可能是大腸癌家族史與遺傳基因變異,或偶發性大腸癌。
偶發性大腸癌與環境因素如飲食、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有極大的關係。目前研究發現,大腸癌的風險很明確,包括肥胖、抽煙、喝酒、紅肉(牛豬羊)、加工肉品、加工食品、含糖飲料、甜食、脂肪攝取過多等,都已證實與大腸癌高度相關。一般人終身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約5∼7%。
大約7∼8成的癌友屬於偶發性大腸癌,好發於50∼74歲;然而,年輕族群更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一般的腹痛、腹脹或排便習慣改變,很容易誤以為是腸躁症;而大便有血則會連結到痔瘡,痔瘡與大腸癌的大便出血、血便,的確非常難區分。門診偶而看到年輕人將血便誤以為是痔瘡發作,最後發現是大腸癌的案例,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是5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出現腹痛、腹脹、大便形狀改變、體重減輕,可先治療2∼4週觀察是否有改善,期間可做糞便潛血檢驗。若治療沒有改善、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或者年輕人有便血或是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則建議盡快接受大腸鏡檢查。
要遠離大腸癌風險,規律的篩檢是最重要的關鍵。目前國家針對50歲以上的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陽性再搭配大腸鏡檢查,就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50歲以下的年輕人具有一定經濟能力,可以考慮自40歲起就開始自費做大腸癌的篩檢,更有保障。
此外,還需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平時吃得健康、多運動、作息正常,肥胖的人從現在開始減肥,也能夠讓大腸癌風險降低,腸保平安。
►50歲以上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大腸癌。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打破刻板印象 認識血癌的多重面貌
- 新聞NEWS一下 / 英國女王逝世全球哀悼 健康為何突惡化?眾說紛紜
- 存活率大幅改善 白血病邁向個人化精準醫療, 把握治癒契機!
- 為何新興傳染病接連不斷? 我們能做什麼準備?
- 咳嗽、腦霧、疲憊不堪⋯ 「長新冠」找上我了嗎?
- 低血糖別驚慌! 緊急處理及預防一次看
- 免開刀、無輻射 治療新利器—神波刀
- 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上市,我該打嗎?
- 下背痛好不了,我該手術嗎?
- 經常口乾舌燥?當心乾燥症上身!
- 家裡總是塞滿滿!囤積物品是病嗎?
- 一夜七次郎?惱人的夜尿暗藏健康危機
- 活得久也要活得健康!長壽者的飲食秘訣
- 楊智超醫師專欄 /感染新冠肺炎後持續不適⋯是神經學併發症還是身心症?
- 消脂保肝專欄 /易瘦體質的秘密找到了! 一針就能瘦成為可能
- 曾宇婷醫師專欄 / 「雙腸泌素」新藥 降血糖及減重效果更佳!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喝咖啡增加罹患青光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