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2期

出刊日:2022-10-15

返回上一層

新聞NEWS一下 / 知名藝人直腸癌復發轉移病逝 定期大腸癌篩檢保平安

藝人余苑綺2014年發現直腸癌第3期,當時接受治療、病情穩定,然而2019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於2022年8月不幸病逝,享年39歲。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許文峰接受《好健康》採訪時表示,年輕的直腸癌第3期病人,在醫界來看也是非常罕見的案例,病因可能是大腸癌家族史與遺傳基因變異,或偶發性大腸癌。

偶發性大腸癌與環境因素如飲食、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有極大的關係。目前研究發現,大腸癌的風險很明確,包括肥胖、抽煙、喝酒、紅肉(牛豬羊)、加工肉品、加工食品、含糖飲料、甜食、脂肪攝取過多等,都已證實與大腸癌高度相關。一般人終身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約5∼7%。

大約7∼8成的癌友屬於偶發性大腸癌,好發於50∼74歲;然而,年輕族群更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一般的腹痛、腹脹或排便習慣改變,很容易誤以為是腸躁症;而大便有血則會連結到痔瘡,痔瘡與大腸癌的大便出血、血便,的確非常難區分。門診偶而看到年輕人將血便誤以為是痔瘡發作,最後發現是大腸癌的案例,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是5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出現腹痛、腹脹、大便形狀改變、體重減輕,可先治療2∼4週觀察是否有改善,期間可做糞便潛血檢驗。若治療沒有改善、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或者年輕人有便血或是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則建議盡快接受大腸鏡檢查。

要遠離大腸癌風險,規律的篩檢是最重要的關鍵。目前國家針對50歲以上的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陽性再搭配大腸鏡檢查,就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50歲以下的年輕人具有一定經濟能力,可以考慮自40歲起就開始自費做大腸癌的篩檢,更有保障。

此外,還需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平時吃得健康、多運動、作息正常,肥胖的人從現在開始減肥,也能夠讓大腸癌風險降低,腸保平安。
 
►50歲以上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大腸癌。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