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
出刊日:2022-04-15
返回上一層台灣一年個案數超過一萬五千多人! 頭頸癌,如何預防及治療?
日前一位媒體界董事長病逝,享壽70歲,據報導是因為罹患頭頸癌。什麼是頭頸癌?該如何預防及治療?
撰稿╱柯政郁(好心肝門診中心耳鼻喉科特聘主治醫師、前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頭頸癌泛指腦部以下、鎖骨以上的頭部五官區及頸部出現的癌症,依好發順序包括口腔、甲狀腺、口咽、鼻咽、下咽、喉、唾液腺、鼻竇鼻腔和耳部等癌症。2018年國人頭頸癌總數是15474人(佔所有癌症的13.25%),其中以口腔癌及甲狀腺癌最多。
口腔癌
口腔癌包括上下唇、牙齦、口底、舌頭、頰黏膜、硬顎、臼齒後三角區長出的腫瘤。台灣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估大多數(70∼80%),其發生與齒列凌亂、牙齒不潔淨、嚼檳榔、抽菸、喝酒等因素息息相關。
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放療)及化學藥物治療(化療),其中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視病理報告結果決定是否追加放療及化療。只要早期(第一、二期)接受正規適當的治療,5年的觀察存活率第一期可有79.8%,第二期有73.3%;若是晚期(第三、四期)才發現,則5年的觀察存活率將分別降為64.4%及40.7%。
口腔癌可說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早期發現的,有三分之二的口腔癌都有可察覺的癌前病變或狀態,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口腔白斑症、紅斑症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目前國健署有提供四癌篩檢,只要年滿30歲以上、目前或曾經有嚼食檳榔或抽菸習慣者,都可兩年一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可多善用。若口腔出現潰瘍且超過兩週沒好、且越來越嚴重時,應立即就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同時,也呼籲民眾要拒絕「香(菸)、檳(榔)、酒」。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一般以位於中下頸部如石頭般堅硬的無痛性腫塊表現,大都可經由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而得到證實,這是頭頸癌中唯一女性多於男性的。甲狀腺癌中以乳突癌、濾泡癌最常見。乳突癌佔甲狀腺癌的 80%,通常腫瘤生長緩慢,但診斷時約30%病人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約30%的乳突癌為多發性(即甲狀腺中有兩處以上的甲狀腺癌)。
濾泡癌則佔甲狀腺癌約15%,通常為單一顆,比較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遠處的器官,淋巴結轉移的病人約佔10%。
其他較少見的甲狀腺癌還有Hurthle氏細胞癌、髓質癌、未分化癌;極少數是淋巴癌(主要為非何杰金淋巴癌)或轉移癌(轉移至甲狀腺的癌症,以肺癌為最常見)。
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最主要的方式,包括甲狀腺切除術和頸部淋巴結廓清術,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並可作為後續治療的依據。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長期存活,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約90∼95%,第四期10年存活率約50%。
甲狀腺癌初期沒有症狀,需透過醫師觸診檢查或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若是原本就有甲狀腺結節,突然脖子腫大,應該盡快就醫。
口咽癌
口咽癌包括舌根、軟顎、顎扁桃體及前後顎弓以及後咽壁癌。口咽部淋巴系統豐富,使得口咽癌容易經由淋巴轉移至頸部,病人常因頸部腫塊來求診,少部分會出現痰中帶血的表現。此外,如果成年病人出現頸部囊腫性腫塊,尤應特別注意檢查有無口咽癌的可能性。
近年來,台灣口咽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超越鼻咽癌,其中和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相關的男性口咽癌發生率也逐年上升。根據統計,台灣新診斷口咽癌的病人,約有2到3成是和HPV感染相關,而HPV陽性的口咽癌病人,其治療結果一般比HPV陰性的病人好。
HPV病毒已知約有4百多種型別,致病風險包括子宮頸癌、肛門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等。無論男女都可能感染HPV,因此建議接種HPV疫苗。男性接種9價HPV疫苗,推估可預防86%的HPV相關口咽癌發生機率;若是因感染HPV病毒而罹患口咽癌的患者,也可於療程結束後接種HPV疫苗,減少未來再度感染的風險。
對早期的口咽癌病人,可以考慮治癒性放療或手術切除腫瘤合併淋巴廓清;如果病理檢查發現有不良預後因子,則考慮接受輔助性放、化療。對於晚期的病人,也可以採取放療、化療或手術。第一期口咽癌5年觀察存活率有58.6%、第二期54.4%、第三期57.5%、第四期44.0%。
鼻咽癌
鼻咽位於鼻腔的正後方,鼻咽癌通常會有以下症狀:
1 上側頸部有直徑大於 2 公分、不會痛的大硬塊。
2 一整天輕輕倒吸鼻涕、有少量鮮紅色血絲。若是早上醒來有暗紅色血痰,大部分是鼻咽發炎、乾燥使然。
3 固定一邊治療無效的鼻塞。
4 固定一邊耳朵閉塞感、聽力降低。
5 固定一邊臉部麻麻、較無感覺,向左或右側看有雙影。
6 固定一邊止痛藥治療無效的深部頭痛。
若有以上症狀,應盡快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診治。
鼻咽癌與基因遺傳關係密切,一般而言,若家族有人得鼻咽癌,則其一等親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9.2 倍。
鼻咽癌雖然也和 EB 病毒的關係密切,但到目前仍無法證實鼻咽癌是由 EB 病毒直接引起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感染過 EB 病毒,可是台灣鼻咽癌每年的發生率是每十萬人只有 5 至 6 人,而且不受工業化後增加致癌物質暴露之機會的影響,因此鼻咽癌是不會傳染的,與家人共同進食沒有關係,反倒是有遺傳傾向。
目前健康檢查所檢驗的血清 EB 病毒抗體力價,幾乎每人都是陽性,可是經鼻咽鏡檢查,也幾乎每人都是偽陽性,即正常、沒有鼻咽癌,因此不必大費周章檢驗血清 EB 病毒的抗體力價,反倒是以聚合酶鏈反應法(PCR)檢測血液中的EB 病毒總數目,比較有幫助。
另外有皮肌炎也是鼻咽癌的高危險群之一,一旦確診皮肌炎,在華人社會一定要照會耳鼻科醫師,檢查有無鼻咽癌,有時皮肌炎是因鼻咽癌引起的,稱為「腫瘤伴隨症候群」,要治療鼻咽癌才能治好皮肌炎。
鼻咽癌算是一種「不幸中大幸」的癌症,治療效果非常好。第一、二期通常以直線加速器產生的伽瑪射線同步加上化療;除非是很早期的第一期,可只接受放療。第三、四期,可先給予較大劑量的前導式化療,再加上同步放、化療。第一期5年觀察存活率可達90.3%,第二期有88.7%,第三期81.0%,第四期61.9%。
下咽癌
下咽部上接口咽、下通食道,是進食與呼吸的通道,臨床症狀包括吞嚥困難(53%)、聲音沙啞(39%)、頸部腫塊(37%)、體重下降(36%)、喉嚨痛(34%)以及轉移性耳痛(30%)。
下咽癌有明確的危險因子,就是抽菸、喝酒、吃檳榔,且男性遠多於女性。如果喉部有異物感、喉嚨痛,影響到吞嚥、呼吸,甚至頸部出現淋巴結腫,要趕緊就醫。
早期下咽癌病人須考慮儘可能保留喉部構造功能,可以安排治癒性放療或部分咽喉切除。對於中晚期,可以考慮前導性化療後評估治療反應,再決定是否給予治癒性的放、化療,以儘可能保留喉部構造及功能。若化療反應不佳或喉部功能已嚴重受損(如雙側聲帶侵犯麻痹),則可以安排部分或全咽喉切除手術。若病人不願手術,也可以先嘗試治癒性放、化療。
喉癌
喉部上通口咽,下接氣管,為呼吸道的一部份,具有呼吸及發聲,防止各種異物進入氣道的保護功能。喉癌的臨床表現有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可分為以下幾種:
1 聲門癌:最常見的喉癌,發生率為80%左右。早期唯一的症狀是「漸進性聲音沙啞」,最後會出現呼吸困難及窒息。因聲門淋巴循環極少,較不易有頸部淋巴轉移。
2 聲門上癌:發生率僅次於聲門癌,約佔喉癌20%;其症狀包括喉嚨痛、吞嚥困難等。此區淋巴循環最為豐富,因此是喉癌中最容易發生淋巴轉移的一型。
3 聲門下癌:較為罕見,約佔喉癌1%;通常最先出現的症狀是咳血或呼吸困難,一旦腫瘤向上侵犯至聲帶時才會出現聲音沙啞,較少淋巴轉移。
喉癌的治療方式大致可分為3類:手術治療、放療及合併治療。手術治療包括:
1 經口喉內視鏡顯微手術或機器人手臂手術
2 開放式喉部份切除手術
3 全喉切除手術
放療的最大好處是保留喉部的構造和機能,在早期喉癌的病人,手術及放療的成效是相當的。晚期的病人,可先安排前導性化療,視治療反應評估後續接受治癒性同步放、化療。
唾液腺癌
唾液腺癌主要發生於腮腺、頷下腺及舌下腺3對大唾液腺;另外,鼻腔、口腔及咽喉黏膜也含有小唾液腺。唾液腺腫瘤的症狀包括:耳下下巴附近、脖子或口腔內出現腫塊;顏面神經麻痺、頸部硬塊。如果腫塊快速變大、疼痛、組織沾黏、皮膚潰瘍、顏面神經麻痺和頸部淋巴結腫大,就可能是惡性腫瘤。唾液腺癌之治療首重手術,術後可輔以放療、化療,以殺死殘留的癌細胞,增加疾病控制率。
鼻竇鼻腔癌
鼻竇鼻腔癌的病理種類繁多,最常見的為上皮癌及小唾液腺所產生的各種腺癌,少數是肉瘤或惡性淋巴瘤。由於癌症的病理診斷和癌症的治療息息相關,故確定病理診斷是治療鼻竇鼻腔癌最重要的第一步。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如持續鼻涕帶血絲或顏面感覺異常、上臼齒脫落;若到了顏面變形、眼球膨出或運動失常、複視、牙關緊閉,則往往已是晚期了。鼻竇癌較少有頸部淋巴結轉移,一旦有轉移代表疾病已是非常嚴重了。治療就依種類繁多的病理診斷而定,大多要先手術,術後再追加同步放、化療,除非非常早期的癌症,可只接受手術。
耳癌
耳癌是一種罕見的癌症,包括外耳癌、中耳癌。外耳癌的症狀有耳道皮膚疼痛、出血性潰瘍腫塊。中耳癌最常見的症狀有耳朵內出血的腫瘤、聽力損失和顏面神經麻痺。由於案例很少,仍未能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耳癌。治療主要採取手術及術後放、化療。早期病例經手術效果良好,晚期病例不但手術範圍大,常要追加辛苦的同步放、化療,效果也較不好。
►頸部若有腫塊,是頭頸癌的警訊之一,應就醫檢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增肌減脂正當紅, 您跟上了嗎?
- 新聞NEWS一下 / 演藝圈名導心肌梗塞 了解7大危險因子及早預防
- 新聞NEWS一下 / 藝人腦出血手術後穩定 中風後半年內是重要復健時機
- 增肌減脂大作戰!
- 要開刀了! 該做哪些準備減少出血風險?
- 器官移植大突破! 全球首例豬腎、豬心移植人體實驗初步成功
- 男人大敵—攝護腺癌的診斷與治療
- 遠離偏頭痛 如何用藥?日常生活要注意什麼?
- 可體松,體內的「電量」來源! 過多或缺少會怎樣?
- 防氣喘發作需妥善用藥 生物製劑可控制嚴重型氣喘
- 換人工關節 該做哪些評估?材質怎麼選?
- 有糖尿病該怎麼吃?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頭痛不只醫頭!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 / 漫步養生 快步消脂
- 內分泌知識小棧 / 糖尿病友不只顧血糖, 還要防範高血壓!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青光眼相關常見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