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
出刊日:2022-07-15
返回上一層新聞NEWS一下 / 副總統椎間盤突出致下背痛 手術後恢復良好
媒體報導,副總統賴清德近日因急性下背疼痛就醫,經檢查發現為左側腰椎第5節、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經台北榮民總醫院脊椎手術團隊施行腰椎顯微手術,屬於微創手術,過程順利,恢復狀況良好,已於6月27日出院。
台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骨科特聘主治醫師劉文俊受訪表示,椎間盤本身是半固體,像圓盤般分三層構造:最外圍是韌帶,再來是層層環狀的纖維環(annulus fibrosus)包覆,中心則是如膠狀物的核仁(nucleus pulposus)。核仁高達80%是水分,就像顆水球般,被重壓時可以支撐住並提供回彈的力量,然而核仁的水分會因年齡增長而減少,使得纖維組織漸漸失去彈性,這是椎間盤可能受損的原因之一;加上當脊椎受到不正常的施力,也會傷害到椎間盤。最常見的就是核仁脫出形成的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HIVD)。
若椎間盤突出太厲害時,導致脊椎後縱韌帶破掉,甚至核仁組織外洩引起神經麻痺時,就必須手術。腰部椎間盤病變又以發生在第4、5節腰椎及第5節腰椎、第1節薦椎之間最常見,患者會有強烈的下背痛與下肢麻痛症狀。
手術的方法首先是減壓,讓神經不要受壓迫,若有脊椎骨之間的不穩定,再做固定,因此手術原則就是「減壓加固定」。
腰椎手術主要從背部開刀進去,拿掉椎間盤,讓神經不要受壓迫。傳統是採開放式手術切除椎弓,現在還有微創手術可選擇,優點是傷口小、可縮短復原時間,但手術時間比開放式手術長,較適合單純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微創手術的傷口大約只有2公分,術後隔天,甚至幾小時後就可下床,傷口疼痛的情形較少。
腰椎切除椎間盤後,現在的觀念是不置放人工椎間盤,而是讓軟骨自己慢慢長起來,約莫3∼6個月可以長出纖維組織,其性質當然不如正常的椎間盤那麼好。另有人工椎間板可供使用,但近年來的觀察發現,人工椎間板似乎無法承受腰椎活動的壓力,因此現在仍無法普遍使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疫情難「畢業」 尋求共存之道
- 新聞NEWS一下 / 猴痘疫情擴大中! 國內已出現首例境外移入個案
- 高血壓新標準 防範心血管疾病 從正確量血壓做起!
- 與COVID-19共存! 有這些症狀是染疫了嗎? 老人小孩染疫怎麼辦?
- 心臟冠狀動脈鈣化不等於狹窄 人工智慧讓檢查更準確
- 洗腎外的另一選擇 腎臟移植的優缺點一次了解
- 電子煙、加熱菸危害較低?! 迷思解析
- 衛福部補助高危險群LDCT篩檢! 檢查發現肺結節怎麼辦?
- 「蟲蟲危機」引起的皮膚疾患 如何防範、處理?
- 肋骨骨折了! 如何復原與治療?
- 難治療的血癌有治癒希望! 以基因改造T細胞殲滅癌細胞
- 健康減重如何吃? 正確觀念釐清!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好萊塢巨星因「失語症」宣布息影 為何會「有口難言」?
- 消脂保肝專欄 / 怎樣動,會更瘦? 不同運動對減重的效益
- 曾宇婷醫師專欄 / 別讓糖尿病走向洗腎! 應定期回診服藥、飲食控制、運動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高眼壓症與青光眼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