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
出刊日:2022-07-15
返回上一層王清泓醫師專欄 / 高眼壓症與青光眼的關係
眼壓越高、角膜較薄、視神經盤出血、高度近視、眼睛有受傷史、具青光眼家族史,年齡增加、血壓過低或過高、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這些是目前認為高眼壓症轉變成青光眼的風險因素。
撰稿/王清泓(臺大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好心肝門診中心眼科特聘主治醫師)
所謂「高眼壓症」就是每次測量的眼壓多數高於正常值,但是視神經和視野的檢查沒有受損的證據。換言之就是目前沒有罹患青光眼。這一群人比一般民眾,有更高的機率將來會惡化成青光眼,因此更需定期的追蹤。目前研究顯示5年內約有9.5%、13年內有22%的「高眼壓症」會惡化成青光眼,或大約每年2%的人會轉變成青光眼。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可以更早期診斷,提早施以治療。每年的惡化可以減少到1%。若接受適當的治療,這惡化成青光眼的機會大概又可以減少一半。
影響眼壓的因素
正常眼壓值大約介於10到20毫米汞柱。「眼壓正常值」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諸如年齡、種族、角膜厚度、眼壓的日夜變化、長期使用會升高眼壓的藥物等。也要排除眼內其他可能引起眼壓升高的疾病,例如虹彩炎、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等。緊張、睡眠不足,也是常見眼壓升高的原因。
眼壓有日夜的變化,單一次眼壓測量,並不足以判定真正眼壓狀況。一般人有三分之二的機會,眼壓測量的最高值會落在門診時間以外,例如清晨剛醒來的時候。因此就診時無法偵測到不正常的眼壓。所以需要不同時間的多次測量。還有觀察兩眼的差距,眼壓是否隨著時間逐漸攀高等,這些都是追蹤的重點。
現在多數眼壓的測量方式,是評估壓平特定面積的角膜所需要的力量,再去換算成眼睛內部的壓力,因此角膜厚度會影響眼壓的測量值。台灣近視人口眾多,有許多人接受了近視屈光手術。手術的方法多數是將角膜削薄,來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因此會讓手術後測量到的眼壓值,顯得比手術前減低許多。但真正眼睛內的壓力並沒有改變。必須認清這種假性的眼壓降低,不要被誤導,以為自己眼壓很低,不會有青光眼。多數高眼壓症的病人都沒有症狀,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病人在被診斷時,不知道自己有眼壓過高的傾向。
高眼壓症變成青光眼的風險因素
眼壓越高、角膜較薄、視神經盤出血、高度近視、眼睛有受傷史、具青光眼家族史,年齡增加、血壓過低或過高、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這些是目前認為高眼壓症轉變成青光眼的風險因素。
隨著年紀增加,房水引流系統效率變差,所以眼壓有可能稍高。家族史也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尤其若有一等親(父母或子女)被診斷青光眼,就應盡早接受青光眼篩檢,並要定期追蹤。高度近視因為視神經的結構異常並相對脆弱,縱使眼壓正常,近視眼睛的抗壓性也較弱,因此也是一個風險因素。
健康的視神經需要有充足的血流,因此血糖、血壓、血脂等,有適當的控制對全身健康有益,對青光眼惡化的預防也有幫助。眼壓會隨著血壓的高低而稍有變化,但是太低的血壓反而造成輸送到視神經的血流減少,而導致青光眼的惡化。
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
何時要開始治療,需綜合考量許多因素,再由病人與醫師共同決定。醫師會根據眼睛檢查的結果、病人的風險因素評估、視野和視神經的變化、病人的選擇、與病人是否能遵從醫囑來判斷。遵從醫囑包括藥物使用時間、藥量、與次數的準確性,所安排的追蹤門診與檢查是否能如期赴約。
決定是否開始治療是件很慎重的事情,因為這是一輩子的計畫。除了經濟上可能增加的負擔,有些人還會因為治療藥物帶來眼睛局部和少許全身性的副作用。眼壓越高,角膜卻越薄的人,越應該開始治療。隨著時間,觀察到視野或視神經呈現惡化的人,也是積極治療的目標。剛開始治療,為瞭解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需二至四週回診,穩定之後可能三至四個月追蹤一次。最重要的是不論治療與否,一定要持續定期追蹤。治療可以降低變成青光眼的風險,但無法讓風險完全消失。
就診時若要有效率了解自己的病情,可以詢問醫師以下的問題,諸如:我的眼壓在正常範圍嗎?視神經和視野是否受到影響?需要開始治療嗎?需要多久定期追蹤一次?有了這些答案,可以對自己的狀況有進一步的認識。
結語
高眼壓症變化成青光眼的機會高於常人。不論治療與否,都要持續定期追蹤。
►多數眼壓測量方式是評估壓平特定面積的角膜所需要的力量,再去換算成眼睛內部的壓力。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疫情難「畢業」 尋求共存之道
- 新聞NEWS一下 / 副總統椎間盤突出致下背痛 手術後恢復良好
- 新聞NEWS一下 / 猴痘疫情擴大中! 國內已出現首例境外移入個案
- 高血壓新標準 防範心血管疾病 從正確量血壓做起!
- 與COVID-19共存! 有這些症狀是染疫了嗎? 老人小孩染疫怎麼辦?
- 心臟冠狀動脈鈣化不等於狹窄 人工智慧讓檢查更準確
- 洗腎外的另一選擇 腎臟移植的優缺點一次了解
- 電子煙、加熱菸危害較低?! 迷思解析
- 衛福部補助高危險群LDCT篩檢! 檢查發現肺結節怎麼辦?
- 「蟲蟲危機」引起的皮膚疾患 如何防範、處理?
- 肋骨骨折了! 如何復原與治療?
- 難治療的血癌有治癒希望! 以基因改造T細胞殲滅癌細胞
- 健康減重如何吃? 正確觀念釐清!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好萊塢巨星因「失語症」宣布息影 為何會「有口難言」?
- 消脂保肝專欄 / 怎樣動,會更瘦? 不同運動對減重的效益
- 曾宇婷醫師專欄 / 別讓糖尿病走向洗腎! 應定期回診服藥、飲食控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