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8期

出刊日:2016-10-15

返回上一層

健康檢查做對了!疾病早發現,身心更健康!

健康檢查是「為了健康而做的檢查」,目的在於透過醫師及儀器檢查,及早發現潛伏的疾病及健康危機,並提醒您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的發生!
 
諮詢╱邱瀚模(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
撰稿╱黃筱珮
 
邱太太年過半百,婚後忙忙碌碌,照顧家人不遺餘力,自己的身體健康倒沒花多少心力關注。今年,剛踏入職場的大兒子送她全套健康檢查當做生日禮物,想不到一檢查,發現毛病不少,「三高」纏身,心血管的健康情況也不良。她決定改變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逐步找回健康。
 
02-274-7

PART1 健檢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做健檢?

健康檢查,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健康而做的檢查」,屬於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三段五級預防」的第二段預防,亦即「次級預防」,目的在於透過醫療儀器及工具,早期發現疾病、接受早期治療,減少疾病發生或因疾病死亡,讓小病不變大。
 
舉例來說,若在癌症早期就發現,像是原位癌、或是第一期就發現,幾乎都可以根治,如果拖到末期才發現,患者要接受手術(有時甚至無法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方式,除了折磨,還不見得會痊癒。同樣的,心血管疾病如果能提早發現血管狹窄、硬化跡象,加以治療,可能就不會拖到嚴重的心疾(例如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甚而奪命。
 

健檢有侷限 無法百分百準確

健檢雖然可以早期發現疾病、挽救健康,但也有其侷限性。做更貴、更多「菜色」的健檢,不一定就可以買到更多健康。此外,檢查的「價格」未必等於「價值」,也是必須了解的。
 
每種篩檢方式都有敏感度和特異性,敏感度(sensitivity)高,遺漏率低;特異性(specificity)高,偽陽性率低。若一種篩檢方式能同時達到敏感度高、特異性也高,那就具備較高的準確度,但是往往有一好就沒另一好,魚與熊掌難以得兼。不過每種檢查都存在偽陽性和偽陰性的問題,只是比例高低的差別,因此任何醫學檢查都有極限,不可能百分百準確。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篩檢肺癌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此檢查敏感度高,但同時會找到很多良性鈣化點或結節,這就是「偽陽性」。有人選擇開刀處理這些無礙健康的鈣化點,覺得比較安心,但是所有手術都有風險,尤其年紀愈大風險更高,而且過度醫療(過度診斷或過度治療)的問題,對醫療資源也是浪費。
02-274-6
 

健檢套餐不是愈多愈好 聰明選擇重點項目

許多人會比較各醫療院所推出的健檢套餐,質疑:「為什麼A醫院有80項、B醫院只有60項」?或以為愈貴的套餐、愈貴的儀器就是最好,其實並非如此。
 
以大腸癌來說,磁振造影(MRI)就不適合做為健檢工具,因MRI的影像截取速度較慢,對於會蠕動的器官不適合,還不如做糞便潛血檢查,對大腸直腸癌敏感度高達80%,費用又便宜。
 
「不是人躺進去醫療儀器裡面就什麼病都找得到。」不可能期待健檢能找出全身的疾病,要針對重點項目、以及自身是否有家族史、高風險行為等關聯性去檢查,如此才是聰明的健檢者,否則僅是製造不必要恐慌。
 

不同年齡之健檢項目建議

大部分疾病都以50歲區分,一般建議50歲以上的健檢項目要涵蓋較大範圍。30歲左右基本上不必做成套的健檢,挑重點做即可,隨著年紀增加再加做一些項目。同時,健檢「男女有別」,性別特有的疾病或癌症,不可輕忽。
 

30至40歲

■因飲食西化、缺乏運動,現代人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疾病年輕化,代謝症候群容易上身,因此血液、生化等基本檢查建議要做,監測膽固醇、血脂、血糖等數據是否正常。
■沒驗過B、C型肝炎者,建議抽血檢驗。
■有B、C型肝炎者,可做甲種胎兒蛋白的腫瘤標記項目,檢測是否肝癌。
■腹部超音波檢查,可檢出肝癌、膽結石等,為求安心可選做。
 
02-274-1

40歲以上

■如有抽菸或三高問題的男性,可以考慮提早40歲以上就接受大腸鏡或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如果正常,間隔4~5年再做一次即可。
■抽菸、喝酒是食道癌高危險族群,建議做胃鏡。
■國內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盛行率高達40%,感染者比未感染者得胃癌機率提高6~7倍,胃潰瘍比例也高,建議做碳13呼氣試驗,準確快速又方便。陽性者再進一步接受胃鏡檢查。
■三高檢查,檢驗是否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有抽菸或肺癌家族史的更要做,建議2~3年做一次。
 

02-274-2

50歲以上

■有高血脂及抽菸者,建議做「冠狀動脈斷層掃描」,2年做一次即可。
 

60歲以上

■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可檢出血管的小中風痕跡,或失智徵兆。
 

不同性別亦有著重之檢查

除了依據年齡不同,選擇不一樣的檢查項目,也要依據性別選擇適合的項目。女性部分,有性行為後就應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每3年進行一次。40歲以上女性,每2年至少接受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若擔心輻射問題,可以交替做。
 
男性部分,50歲以上可定期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若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建議提早於45歲以上開始檢查。不過PSA的偽陽性高,攝護腺肥大也可能PSA過高,容易有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的風險,且攝護腺癌並非高致命性的癌症,有研究顯示,高齡男性死後解剖有6~7成都患有攝護腺癌,但並非致死因,所以要不要做PSA檢查,視個人決定。
 

PART2 透過健檢早期發現 談癌不色變

即使醫療已經大幅進步,癌症仍是大家最害怕的疾病,尤其,所有的癌症早期幾乎都沒症狀,如果等到身體不適了才就醫,恐怕都已太晚。部分癌症透過健檢可以早期發現、預後甚佳。下表為常見癌症之檢查。

國人常見癌症如何早期發現?

常見癌症
發現方式
大腸癌
1. 糞便潛血檢查(免疫法)
2. 大腸鏡
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效果優於胸部X光。
肝癌
抽血檢驗有無B、C肝及肝功能、甲種胎兒蛋白,
腹部超音波檢查。
女性乳癌
1. 乳房超音波
2. 乳房攝影
口腔癌、食道癌
1. 有抽菸、嚼檳榔習慣者,定期口腔黏膜檢查
2. 建議加做胃鏡篩檢食道癌
男性攝護腺癌
PSA檢測
胃癌
1. 碳13呼氣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2. 胃鏡
皮膚癌
無篩檢工具,目視皮膚是否有不明腫塊、痣變大等。
甲狀腺癌
甲狀腺超音波
胰臟癌
腹部磁振造影(MRI)及電腦斷層檢查(CT),效果優於腹部超音波。
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
 

一滴血驗癌症,有效嗎?

時下抽血檢驗癌症腫瘤標記蔚為潮流,不過,多數腫瘤標記敏感度不足、特異性不足,「用一滴血去診斷癌症的時代還未真正到來」。
 
腫瘤標記的起源是當人體長了腫瘤,癌細胞可能會產生或分泌某些特殊的物質,或是體內其他正常細胞因應癌細胞的存在,也可能會產生某些反應物質或是代謝的產物,當從血液中測出很多這類產物,表示罹癌的可能性愈高。
 
不過,目前看來,多數腫瘤標記運用在癌症患者術後追蹤是否復發、還比健檢來得有意義。現在醫學上最有效的腫瘤標記,嚴格來說只有「甲種胎兒蛋白」,約6~8成肝癌患者的胎兒蛋白都會升高,也可檢測生殖細胞瘤,不過也有急性肝炎、肝硬化等非腫瘤因素所引起的「偽陽性」。
 
男性檢測攝護腺癌常用的腫瘤標記PSA,如前所述,偽陽性高,攝護腺肥大也可能PSA過高,容易有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的風險。
 
而CA125之於卵巢癌,CA19-9之於胰臟癌,CA72-4之於胃癌,或可做為診斷參考,但特異性及敏感度都很低。而即便以CA19-9檢測出胰臟癌,胰臟癌的患者可以手術治療的不到1成,就健檢的意義而言定位並不明確。
 
因此,有些醫療機構把腫瘤標記當成一個「包裹」販售,列出10項甚至更多項建議檢測,一套做下來可能花費好幾千元,必要性有待商榷。
 

觀念釐清!

健檢和篩檢、檢查有何不同?

健康檢查和篩檢都是「預防性」檢查,在民眾無不適症狀下所做的檢查,以求早期發現疾病。有些項目有國家預算補助,但多有年齡或資格限制,若不符資格或想做更多項目,就必須改用自費健檢。
 
如果民眾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求診,醫師為精確找出病灶,為病患安排做的叫「檢查」,嚴格來說稱為「臨床診療」,這已經不是預防的概念,而是為了治病的必須手段了。

健康Q&A

Q、民眾在選擇健檢機構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A、裝潢和買機器是健檢機構最簡單的投資,核心技術還是在於專業人力與專業意見,才不會只是做了檢查卻無法解惑,沒有解決問題,因此要選擇有專業醫師群為後盾的健檢機構,而非健檢前拚命推銷、結果出來當難民四處求醫尋求解惑。此外,選擇可一併解決問題的機構,例如做大腸鏡發現瘜肉可當下處理,不是等受檢者醒來才建議再另行安排一次大腸鏡檢查切除,沒有效率以外也讓受檢者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Q、接受一般抽血健康檢查就可以得知自己有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嗎?
A、別小看這類最簡單平常的檢查。沒錯,三高只要靠量血壓和抽血就可以檢測出來。但更重要的是,檢查結果出爐後若紅字一堆,務必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否則就喪失健檢的意義。此外,量測腹圍也是一個初步了解有沒有可能有罹患三高的簡單方法,目前建議男性腹圍應在90公分,女性應在80公分以下,才符合沒有腹部肥胖的標準。
 
Q、媽媽65歲,無重大疾病,我想要替她安排健康檢查,但她總擔心一檢查就發現一堆毛病,寧願不檢查,要怎麼樣才能說服她?
A、台灣女性不想健檢的心態,大都怕一檢出疾病會造成家裡負擔。可以告訴媽媽「早期發現治療費用相對低,如果拖成晚期,會造成更大負擔」。同時也要了解,不會因為檢查就突然生病,疾病會發生就發生,健檢只是幫忙早點發現。以大腸癌為例,50歲以上若不做篩檢,終其一生有5%會罹患大腸癌,會不會罹病與健檢無關。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