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6期

出刊日:2016-04-15

返回上一層

茲卡病毒肆虐中南美洲 前往流行地區避免病媒蚊叮咬

肆虐中南美洲的茲卡病毒(Zika),是透過病媒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為3至12天,一般成人感染後未必有明顯症狀,約25%的病例出現微燒合併斑丘疹、手腳的小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等,其他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厭食、腹痛及噁心,與登革熱相似但較輕微。
 
然而,茲卡病毒令人聞之色變的主因,在於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兩者具關聯性,且目前還沒有疫苗可預防茲卡病毒。
 
最近一波茲卡病毒疫情開始於2015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巴西東北部出現本土的茲卡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目前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就是巴西,且隨著茲卡病毒感染症疫情流行,發現小頭畸形新生兒的病例激增,至2016年3月初,通報近5千個嬰兒確診或懷疑小頭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截至4月6日,全球至少有61國或屬地傳出茲卡病毒本土疫情,疫情仍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最為嚴峻,疾病管制署已將61國或屬地的旅遊疫情提升為第二級警示(Alert),亞洲地區上榜的國家包括泰國、馬爾地夫、菲律賓、越南等國。台灣至4月6日止除了一名泰籍人士確診為境外感染,尚未傳出其他確定病例,小頭畸形新生兒人數也沒有明顯異常。
 
疾管署建議民眾若前往流行地區,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包括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袖淺色衣褲,正確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含有DEET的防蚊液;離開流行地區後28天內,性行為應使用保險套。此外,建議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如果沒有必要,暫緩前往流行地區,降低遭受感染而導致畸胎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茲卡病毒傳播途徑與登革熱相同,會透過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播,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家戶內外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紗窗紗門隔絕蚊蟲。
NO36-2-2
▲茲卡病毒也會透過登革熱病媒蚊傳染,預防之道與登革熱類似。(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