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6期

出刊日:2016-04-15

返回上一層

養「毛小孩」要注意!談人畜共通疾病

愈來愈多人養貓狗等寵物,然而若衛生習慣沒有做好,或是忘了替犬貓注射疫苗,恐怕增加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諮詢∕盤松青(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助理教授)、楊靜宇(臺大獸醫系系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動物醫院院長)
撰稿∕張雅雯
 
NO36-11-3

▲定時帶貓狗打疫苗,才能確保「人畜平安」。

養寵物的家庭愈來愈多,也有養護之家邀請受過訓練的「狗醫師」來探視老人家,這種做法不僅是心理上的療癒,從科學角度來說,對健康也是有益的。「同伴動物」能讓病人適當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透過撫摸動物及對話過程,能讓患者血壓降低、緩和情緒。國外甚至有研究發現,對於減少神經方面症狀,如頭痛、失眠等也有幫助。美國心臟醫學會也曾發表一篇研究指出,狗能對心臟病患帶來安撫作用。
 

遭貓狗咬傷怎麼辦?必要時施打破傷風疫苗

然而,貓狗畢竟仍是動物,飼養時仍須注意一些問題,以免飼主健康也受到影響。
 
最常見的傷害就是被貓狗咬傷,因為貓狗的牙齒尖銳,咬得傷口比較深,且牠們咬了之後會有甩、扯等壓力性傷害,導致裡面可能有瘀青出血,久了就會出現化膿、腫脹。此外,貓狗的嘴裡除了細菌,還有些會躲在身體組織內沒有氧氣處的厭氧菌,可能會在肌肉深層發炎。
 
所以,一旦被貓狗咬傷,建議還是就醫,由醫師視情況必要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果受傷程度比較嚴重,可能需要透過外科劃開傷口做引流,待傷口乾淨之後再縫合。
 
此外,被咬的人10年內若沒有打過破傷風疫苗,應該要施打,因為破傷風疫苗的免疫力不是終生的,且一旦染上破傷風,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傷害。
 
至於幾年前重現江湖的狂犬病,目前仍以山區的野生動物才有風險,一般家中寵物的染病風險很低,飼主只要依規定帶寵物定期施打疫苗預防,其實不用太擔心因遭家中寵物咬傷,而染上狂犬病。
 

貓抓病 免疫系統較差者易感染

貓狗等寵物因為常和人親密互動,或是飼主需要清理牠們的大小便,可能使得病菌跑到人身上,成為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以養貓來講,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貓抓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超過90%的病患是被貓(看起來健康的貓,通常為家貓)抓傷、舔傷口或咬傷時,透過細菌(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而感染。
 
所幸,健康人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少數會有發燒、咬傷部位淋巴結腫大、疼痛及咬傷傷口,形成紅色丘疹等情形。但小孩、老人、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及免疫系統較差的人(例如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帶原者或患者等)要特別注意,因其可能會發展成全身性感染,導致神經視網膜炎、腦膜炎、心內膜炎、肝臟及脾臟的細菌性紫瘢(bacillary peliosis)等。
 
貓抓病多半以抗生素治療,但是消腫比較慢,往往需要2至3周以上。
 

孕婦應避免清貓糞防弓形蟲

▲孕婦養貓應避免清貓糞,防止弓形蟲感染。

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的感染則是養貓的另一威脅,這是一種細胞內寄生的原蟲,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弓形蟲只會在貓科的小腸上皮細胞中繁殖,從貓的糞便排出來,因此處理糞便時可能不慎感染。
 
比較令人擔心是孕婦,若懷孕過程中第一次感染弓形蟲,弓形蟲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急性感染可能發生胎兒死亡和先天畸形。建議孕婦不要在孕期時才開始養小貓或來路不明的流浪貓;即使本來有養貓,懷孕時也不要去處理糞便,最好由其他家人代勞。
 
弓形蟲另一個可能感染的高風險群是免疫力缺乏的患者(如HIV/AIDS),同樣不建議處理貓的糞便。
 
養貓者還要注意另一種人畜共通疾病的風險,那就是貓的黴菌性皮膚病,這會導致貓掉毛,人多半是透過接觸而被感染到,尤其若貓有與飼主同睡的習慣,黴菌可能附著在床上,進而侵入到皮膚,患者最常在臉部、大腿、腹部、腰內側出現一點一點的錢癬。
 

犬心絲蟲 鮮少人畜共通

相較於貓,養狗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風險來得更低一些。台灣因地處熱帶及亞熱帶區,常年受蚊子侵擾,是「犬心絲蟲」高度流行區域,但是至今仍很少有犬心絲蟲造成的人類感染病例。即使在國外也很少見,90年代美國統計共有80名個案,大多是肺部結節經切片診斷的。
 
不過犬心絲蟲對狗狗的危害是高的,感染率也高,且狗狗一出生就可能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犬心絲蟲,建議從狗狗出生後四個月大起,就要每月做預防性投藥,並且每年帶狗狗到動物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由獸醫師抽血進行成蟲抗原檢測與血液抹片,確認是否有感染。
 
若環境有鼠類出沒,則要當心鉤端螺旋體症,因為人雖然和鼠類不會那麼親密接觸,但是老鼠可能傳染給狗,再透過皮膚接觸傳染給人,患者可能急性腎衰竭、肝衰竭或敗血症。最佳預防方法,就是每年定期讓狗狗接種疫苗,八合一疫苗裡面就包含鉤端螺旋體症。
 

貓狗定期打疫苗 防狂犬病每年1

如果要養育貓狗,施打疫苗是必要的措施,狗狗要施打八合一疫苗,預防項目包括犬瘟熱、犬出血性腸炎、犬傳染性肝炎、犬傳染性支氣管炎、犬副流行感冒、犬冠狀病毒腸炎以及兩種鉤端螺旋體症。
 
如果養貓則要打三合一疫苗,預防的是貓瘟、貓病毒性鼻氣管炎、貓卡里西病毒,後兩者又稱為貓病毒性流感。
 
犬隻的八合一疫苗和貓的三合一疫苗,都建議每年施打一次,另外,每年一次狂犬病疫苗也不可少。
 

內外寄生蟲 定期用藥清除

除了讓貓狗定期接種疫苗,還要做寄生蟲防治。在外寄生蟲防治的部分。狗狗要透過每個月預防性投藥,避免被蚊子叮咬而染上犬心絲蟲。跳蚤和壁蝨也是常見的外寄生蟲,可使用滴劑每月點1次,其中貓比較不會有壁蝨的問題,但是對狗來說是嚴重的大患,因為壁蝨會讓狗染上焦蟲症,引起急性貧血。
 
內寄生蟲包括蛔蟲、鉤蟲、絛蟲等,可給予口服藥預防感染。狗由於比較常外出,基本上建議一年用藥2次;至於貓,如果飼養型態都只養在家,不會接觸土壤或其他的貓狗,風險較低,可以一年用藥1次,有的貓抗拒吃藥,可改採用滴劑。
 
如果收養流浪貓狗,依據收養的年齡,有不同的疫苗接種與驅蟲措施,建議諮詢獸醫師做必要的防範,才能安心與毛小孩共度溫馨的居家時光。
 

3項原則 預防人畜共患病 

整體來說,因為養貓狗等寵物而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風險其實不那麼高,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曾提出3項預防原則,加以落實,可把風險降到最低:
1、接觸寵物後(尤其是處理糞便)務必洗手。
2、免疫不全病患需小心幼年動物(貓)。
3、懷孕婦女建議把貓留在室內,不要處理貓糞。
 

健康Q&A

Q、可以與家中的貓狗「玩親親」嗎?
A、貓狗可能接觸到糞便等不乾淨的環境,玩親親有衛生上的疑慮,不鼓勵這樣的行為,不過在免疫力正常的人,沒有很明確的傳染病會透過這樣的方式傳播,如果偶爾親到了,也不用過於擔心。
 
Q、家中養貓、狗,可增加孩子對過敏反應的耐受性?
A、過敏防治最重要是避開過敏原,絕大多數的過敏原其實是塵?,貓狗不是必然的過敏原,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刻意為孩子送走貓狗,但也不用為了增加孩子的過敏耐受性而去養貓狗。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