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6期

出刊日:2021-04-15

返回上一層

小酌怡情,但如何避免酒精成癮?

根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的結果,我國18歲以上的族群中,約有843萬喝酒人口,其中推估100萬人有暴飲情形,比例不低;長期喝酒、暴飲,極有可能變成酒癮患者,不可不慎。
 
諮詢╱胡海國(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撰稿╱楊雅馨
 
30多歲的陳小姐,每天下班後回到家都習慣來杯紅酒,為自己一整天的辛苦畫下美好的句點,喝完酒後微醺的感覺還可以幫助入眠。可是她卻漸漸發現,從一開始的一杯紅酒變成兩杯、三杯,偶爾不喝時還會不自主地想到酒;此外,不管有沒有喝酒,睡眠品質都越來越糟。陳小姐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否有酒精上癮的情況,趕緊找身心科醫師諮詢。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暴飲」的定義,過去一個月只要一次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都算是「暴飲」。60克純酒精相當於4~5罐啤酒(酒精濃度5%,330毫升/罐)、1.3瓶保力達B/維士比(酒精濃度10%,600毫升/瓶)、0.8瓶紅酒(酒精濃度13.5%,750毫升/瓶)、0.6瓶米酒(酒精濃度22%,600毫升/瓶)、165毫升的威士忌(酒精濃度46%)、130毫升的高粱(酒精濃度58%)等。
 
暴飲或長時間飲酒,會增加酒精中毒、意外事故、失去自制力等風險,同時也會逐漸影響專注力、記憶力,當然也會對健康造成傷害,例如罹患消化系統、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甚至癌症。
 
喝酒為什麼會上癮?主要是因為酒精能短暫促進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分泌,帶來欣快感,並影響神經元上的「NMDA受器」,抑制神經活性,達到放鬆、忘記煩惱、憂愁的效果;同時神經細胞會去記憶這些愉快的變化,強化這些行為或反應,因此人們會想要進一步從事同樣具有酬償的行為模式,只為了得到愉快的感受。
 
但是想要獲得相同程度的滿足感,卻需要更多的酒量才能刺激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以至於越喝越多,即所謂的耐受性(tolerance)增加。
 
至於酒的種類是否會影響上癮的程度?一般而言,還是與酒精的量有關,換句話說,酒喝越多,上癮的機會越大。當然酒精濃度越高,對於大腦的作用影響也更多,因此喜歡喝烈酒的人,也比較容易走向成癮之路。
 
4要點,留意有無酒癮
 
酒癮和所有的疾病都有一個共通點: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早發現問題,在成癮初期都比較容易戒除,透過自我覺知,強化腦部的意志力,減少內心的衝動。因此,如果有以下的情形,特別是第1點,就得要留意是否有酒精上癮(Alcohol addiction)。
 
1.不想喝酒,可是卻無法控制不喝酒?
2.不喝酒時,內心充滿不安及對酒的渴望?
3.忘記喝酒時做過的事情?
4.總是找機會喝酒?
 
如果有上述情況,就得告訴自己要勇敢拒絕誘惑,不要像條魚看到魚餌就上鉤,要更專心做事情、運動,強化內在的意志力。若無法靠自己解決想喝酒的衝動,就得進一步找身心科醫師諮詢、治療。
 
酒癮診斷標準
 
然而,何謂酒癮?簡單而言,酒癮就是重複喝酒行為且違反自己不想喝酒的意志力。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es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DSM-5 ),診斷原則為當事人有長達一年的期間出現以下至少兩種情況:
 
1比預期的更大量或更長時間攝取酒精。
2儘管想減少酒精或不喝酒卻無法成功。
3會花很多時間和心思去買酒、喝酒,或等待從其效應中恢復。
4有渴求、強烈的慾望想要喝酒。
5因為喝酒而無法完成工作、學業或無法勝任家裡的義務。
6儘管已經造成社會及人際上的問題,仍然繼續飲酒。
7為了喝酒而減少或放棄社交、職業或喜歡的休閒活動。
8明知道會傷害身體的情境下,仍反覆喝酒。
9儘管知道喝酒會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問題,卻無法停止。
10對酒精的耐受性增加:如需要增加酒量才能達到跟以往同等的效果,或持續使用相同的酒量卻無法得到滿足感。
11有戒斷症狀:如心跳加快、手抖增加、失眠、噁心嘔吐、焦慮甚至癲癇發作等。
 
如果有兩種以上情況,就應該接受身心科醫師的評估,由醫師幫你判斷是否有酒精成癮的情況。
 
受社交文化影響 拼酒易上癮
 
就臨床上的觀察而言,喝酒之所以會演變成酒癮,有3大原因:
 
1.遺傳因素:
酒癮也會有家族基因遺傳,特別是一等親有長期酗酒的病史。家族有遺傳基因的人,罹患酒癮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成因複雜且為多因性,極有可能是從小就接觸到酒精所帶來的欣快感等效用。
 
2.社交文化影響:
像是透過應酬所得到的合約、生意,或是拼酒時所得到的掌聲、友誼等,所贏得的正向收穫都會刺激腦內酬賞系統路徑不停的被活化,久而久之產生心理依賴,這種欣快感也會被大腦記憶,當欣快感消失了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再次獲得享樂的感覺。
 
3.個性衝動:
很年輕時就接觸酒,不擔心喝酒造成的各種後果,如打架鬧事等,喜歡追求刺激、冒險,只想要滿足眼前的樂趣。
 
藥物、心理治療多管齊下
 
酒癮的治療是多面向的,得處理喝酒引起的內科疾病及喝酒造成的行為及心理問題。唯目前健保對於抗癮的藥物並不給付,但是對喝酒所引起的肝臟、腸胃等疾病,則是有給付。
 
目前酒癮戒治的藥物主要有3種:
・鴉片類藥物拮抗劑:Naltrexone(那曲酮),可以減少喝酒後的刺激與愉悅的效果,減少對酒精的渴求。
・中樞神經系統:Acamprosate(阿坎酸),可以減少酒精戒斷的不適與渴求。
・抑制乙醛去氫酶:Disulfiram(雙硫崙),會阻斷人體內乙醛去氫酶的產生,導致飲酒後產生嫌惡反應,如:臉潮紅、冒汗、噁心、嘔吐、頭暈等,增強酒精負向回饋作用,讓個案不敢輕易喝酒,增強戒酒的意志力。
 
不過,藥物治療仍需搭配心理、周遭環境的配合,需要家人或朋友在一旁支持,讓個案有所依靠,使他安心,彼此站在同一條船上同心協力。只要個案有減少喝酒的量、次數,甚至減少喝醉的次數、減少發脾氣等,都予以鼓勵,讓他有成就感,而不是一次就要求病人做到完全的禁止喝酒。
 
不過酒癮者過去多半有自己一群飲酒的朋友,所以很容易去找原來的社交群。對酒癮者不利的是,原來的社交環境很可能就是他產生酒癮相關的一群人,如果個案回到原來的社交群,可能又會促發再度飲酒的機會。因此,重新規劃、建立新的社交群,也是戒酒成功很重要的步驟。
 
對於戒酒成功的人,親友不要期待個案能馬上回到職場工作,因為酒精對腦部的傷害已經造成,需要足夠時間讓腦細胞復原,特別是飲食要均衡、規律的生活、運動。
 
學會品酒不拼酒
 
時下社會中,喝酒文化越來越普遍,甚至受到日劇、韓劇等影響,女性喝酒的比例也隨之增加。飲酒本身雖不是壞事,就跟喝茶、喝咖啡一樣,但是要有所節制,可以享受品酒帶來的一些微醺愉快感,而不是喝到毫無節制、開車出車禍、胡言亂語、與人吵架打架,喝到「斷片」,忘記喝酒時的所做的所為,甚至傷害身體健康。此外,若喝酒會臉紅,代表體內中缺乏ALDH2,無法清除酒精代謝後的毒性乙醛,因乙醛毒性高,這樣的人會比喝酒不臉紅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口腔癌、心臟病等,所以這樣的人更要學會拒酒,避免酒精的傷害。
 
BOX
西方人較容易有酒癮?
容不容易有酒癮,酒精的代謝在體質扮演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酒精在肝臟代謝需要透過兩個步驟,首先酒精經過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有毒的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成無毒的乙酸。當身體缺乏ALDH2,會導致清除「乙醛」速度緩慢,造成血液中乙醛濃度升高,身體就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噁心想吐等不舒服的症狀;而西方人往往有很強大ALDH2解酒基因,較少發生喝酒所帶來的不適感,所以酒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普遍性,而且酒量大。因為酒量大且長期普遍地喝酒,因此西方人較容易形成酒癮的問題。
 
Q該如何拒絕對方敬酒,又不失禮?
A如果已經有消化、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等問題,當別人敬酒時,你可以告訴對方,「醫師說我不能喝酒,再喝下去身體就會出現大問題。」若沒有上述疾病的問題,也可以說,「為了身體健康,我不喝酒。」敬酒改用茶、水、果汁來代替。
 
Q為什麼憂鬱症的人容易罹患酒癮?
A有些憂鬱症的病人習慣藉酒澆愁,試圖利用酒精來自我治療,然而酒精會壓抑腦部功能,讓思考變得更遲鈍、做事效率更差、挫折忍受力更差,非但不能解決愁苦與憂鬱所帶來的焦慮等問題, 還會以消極的方式影響腦部的功能,進一步加劇憂鬱症狀,形成惡性循環。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