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9期

出刊日:2017-01-15

返回上一層

愛與關懷—重塑良好醫病關係

撰稿/陳淑卿、黃靜宜
近年來,隨著醫療環境的變遷、醫學知識取得之便利,病人自主意識抬頭,醫病關係時而緊張,醫護、健保議題不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不禁讓人感慨:醫病關係是否回不到原始的初衷?
 
其實,不盡然悲觀,醫界已經有股力量希望翻轉這種局面。台灣肝病之父、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宋瑞樓教授生前「視病猶親」的精神就是最好的標竿,他經常在臨床教學時叮嚀學生:「病人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其病情變化、診療的效果,往往可以從病人身上找到答案,所以,不僅要視病猶親,甚至還要感激病人給我們學習的機會。」
 

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家人 為病人多想一點

近年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成立好心肝基金會及好心肝門診中心,就是秉持宋教授的諄諄教誨,「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家人」,希望醫病之間彼此信任、良性溝通,共同維繫良好的醫病關係。
 
例如,在好心肝門診中心曾有位病友被檢查出肝腫瘤後,在好心肝候診區焦慮不已,忍不住放聲大哭,醫師一面安慰她、一面準備轉診資料,此時,護理師在一旁耐心解說,讓她對肝病、肝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告訴她基金會有哪些病友資源可以運用,大大降低她的焦慮感,而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治療。
 
良好醫病關係的建立,不見得在於看一位病人的時間有多長,而是把每位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時,就會為病人多想一點,病人因此會很安心而無疑慮,建立彼此信賴的關係。
 

賴其萬教授推動醫病平台 消弭醫病歧見

而這份努力讓醫病關係變好的心並不孤單,近來由賴其萬教授發起之「醫病平台」,也在積極推動醫病關係的改善。賴其萬教授臺大醫學院畢業,曾任美國堪薩斯(Kansas)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教育部醫教會常委,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他日前到肝基會參訪,對於許金川教授貫徹宋瑞樓教授「視病猶親」的教誨,建構「愛與關懷」的醫療環境感到「心有戚戚焉」,也是他推動「醫病平台」的理念。
 
宋瑞樓教授生前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故賴其萬教授也曾受到宋教授的教導,他說:「宋教授常常講當一個好醫生,一定要關心病人。」醫病原始關係就是建立在「互相信賴、關懷、尊重」的本質上,「假如說我們跟醫師保持好的關係,醫師也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朋友,這種良性的互動一定會雙贏 。」「當你對病人尊重,病人才會告訴你他不敢講的話,如果醫生一直高高在上、由上往下的態度,病人不敢對你說出想說的話,必然無從產生信任。」
 
賴教授強調,「醫病間需要溝通,讓對方了解各自的立場情況,降低醫病之間認知的差距,恢復曾經存在醫病之間的尊重與信任。」他與一些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盼醫病雙方透過此一平台互相溝通,逐步消弭醫病雙方的歧見,找回醫病之間的尊重與信任。好心肝基金會好心肝門診中心的理念亦是「把每位病友當成我們自己的家人」,樂見此一平台之成立,亦盼望醫病關係日趨和諧美好!
 
17-274
▲賴其萬教授(左)近來推動醫病平台,促進醫病關係和解,與本會許金川教授「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家人」理念一致。
▲醫病之間應互相尊重與信任,保持良性互動才能雙贏。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醫、病或病患家屬就自己親身經歷的就醫經驗或就醫看法提供稿件,投稿相關資訊可上「醫病平台」臉書查詢,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patient/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