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6期

出刊日:2021-04-15

返回上一層

封面專題 / 新冠疫苗上市!我該施打嗎? 疫苗疑問全解答

為早日終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夢魘,各國將希望寄託在史上最快問世的新冠疫苗之上,紛紛展開接種作業;台灣也透過COVAX(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取得一定配額,以及向國際藥廠、本土藥廠預購等,預計將可購買3000萬至4500萬劑疫苗供國人施打。掌握疫苗資訊,了解適合施打與否,無疑是現階段最重要的防疫課題。

諮詢╱黃立民(臺大兒童醫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撰稿╱黃筱珮
 
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爆了全球危機,從國際間旅遊經貿往來到個人生活皆大受影響,然而,也激勵了醫藥界展開「危機總動員」。2020年初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後,短短8個月俄羅斯就率先宣布製作出全球首支新冠病毒疫苗「史普尼克V」(Sputnik V),之後各家疫苗也紛紛發表臨床試驗成果,許多國家已展開接種作業。不到兩年時間,疫苗從無到有且實際使用,速度之快是史上首見。
 

這麼快製造出來的疫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究竟為何?是大家最關心的。依照新冠疫苗的設計原理,目前全球的新冠疫苗大致可分為4類:
1. mRNA疫苗
(信使核醣核酸疫苗,m為messenger傳遞者之意)

新冠病毒的傳染力很高,主要是因為病毒表面的S蛋白(Spike protein,又稱棘蛋白)進入人體後,會與人體肺、肝等器官細胞膜上的受體(ACE-2)緊密結合,登堂入室進入細胞,開始大量複製病毒。所以目前各種新冠疫苗的設計重點都是要讓人體對新冠病毒的S蛋白產生抗體,只是採取的關鍵技術不同。

mRNA疫苗的原理是把新冠病毒的一段RNA,也就是遺傳物質片段製作成疫苗,用打針的方式送入人體,人體細胞會將其轉譯出病毒的S蛋白(棘蛋白),被人體免疫細胞認識,進而產生抗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人類首次使用mRNA疫苗,所以成效如何備受關注。

目前各類新冠疫苗之中,臨床試驗效果最好的就是mRNA疫苗,已有兩家上市,分別是美國輝瑞藥廠∕德國BioNTech聯手的BNT疫苗,以及美國製藥公司莫德納(Moderna)疫苗,保護力都可以達到95%左右。

2.腺病毒載體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是把新冠病毒S蛋白的RNA轉成DNA後,放進已經弱化、無法複製的腺病毒裡,做成疫苗。打入人體後,帶有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的腺病毒會感染人體細胞,並製造出新冠病毒S蛋白,刺激人體細胞產生抗體。
 
這種疫苗屬於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俄羅斯的「史普尼克V」(Sputnik V),以及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牛津大學研發的AZ疫苗,還有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的疫苗,都屬於此類。根據臨床試驗結果,腺病毒載體疫苗的保護力約在6~9成左右。因為這類疫苗使用的是穩定度較高的DNA,所以用一般冰箱保存即可,不像mRNA疫苗需要超低溫保存。
 
3.全病毒
(死毒)疫苗
有別於上述兩種都是想辦法讓人體細胞製造新冠病毒的S蛋白,以刺激人體的免疫反應,有如讓人體成為製造疫苗的工廠;死毒疫苗則是直接把整隻病毒(包括S蛋白)送進人體。
 
這類疫苗是選擇適合的細胞進行大量病毒培養,再以福馬林殺死整隻病毒,製成疫苗。雖然是死病毒,但病毒表面有很多S蛋白,進入人體後會誘發人體產生抗體。中國「科興」疫苗(CoronaVac)和國藥疫苗都屬於這類,保護力約在5~6成左右。
 
4.重組蛋白疫苗
(又稱次單位疫苗)
這種疫苗的特點是,單純只取新冠病毒S蛋白,將之送入人體,理論上可以更直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被視為後起之秀的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就屬此類。該疫苗透過基因改造技術,從飛蛾細胞中收集無害的新冠病毒S蛋白,模仿新冠病毒的分子結構打入人體,以引起人體免疫反應。這類疫苗的優點是不含病毒遺傳物質,因此安全性高,初步試驗結果顯示保護力近9成。不過這種疫苗都需要添加佐劑,以強化抗體反應。
 
台灣疫苗廠包括國光、高端疫苗與聯亞生技等 3 家業者,也都是屬於S蛋白疫苗,只是使用的片段、佐劑不同,尚在臨床試驗階段。
 
疫苗大多需接種2劑 以強化免疫力
 
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大多需要接種兩劑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兩劑間隔時間從21天至3個月不等。2021年2月27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的美國嬌生集團疫苗,則只要打一劑。
 
許多疫苗之所以要接種兩劑,就是要讓免疫系統熟記病毒的樣貌,就如同背書一樣,讀兩次總比讀一次記得更牢。一般來說,第一次接種疫苗後,身體會產生廣泛的免疫力,第二次接種就像「精化和強化免疫反應」,能把抗體大軍訓練得更精良,更能有效對付病毒來襲。
 
至於接種疫苗後保護力可以維持多久?因為還需要時間觀察,僅能以理論推估抗體應該可以維持至少2~3年。要知道還有沒有保護力,可以透過抽血檢測抗體濃度以及臨床觀察接種者是否染病等各面向檢測。目前新冠疫苗保護力的最大變數是病毒不斷變異,如果變異太快,就可能像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施打,但尚待時間驗證。
 
少數出現嚴重反應 接種後應觀察至少半小時
 
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接種疫苗可能引發的副作用。根據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報告與實際施打結果顯示,各家疫苗的副作用大致包括:注射部位腫痛、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畏冷、發燒、紅疹、皮膚搔癢等,這些作用是免疫系統對疫苗所產生的正常反應,多數可在2、3天內解除。
 
各類疫苗中,mRNA疫苗保護效果最好,相對來說副作用也較大,約有7至8成民眾接種後出現倦怠、發高燒等不適症狀,大部分可以忍受,但有些民眾免疫反應過強,極度不適到需要就醫,整體的副作用比例遠高於流感疫苗。
 
美國還出現不少案例是接種mRNA疫苗後引起急性休克,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頭昏、心跳加速等,發生率約百萬分之2~3,急性休克通常在接種後幾分鐘內就會出現,因此建議注射疫苗後至少留在醫院觀察半小時,一旦出現急性休克,立刻注射腎上腺素,就能快速緩解。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施打AZ疫苗該注意什麼?
 
而台灣最快取得的首批AZ疫苗,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歐洲多國醫護人員接種後出現發高燒、頭痛等副作用。該疫苗是利用腺病毒作為載體,將新冠病毒S蛋白的RNA轉成DNA帶進人體,所以人體除了對新冠病毒產生的S蛋白產生反應之外,腺病毒也可能導致人體出現過敏反應或相關病毒感染後的症狀。這也是人類首次大規模使用腺病毒載體疫苗,後續影響需持續觀察。
 
3月中旬歐洲多國傳出多起接種AZ疫苗後發生血栓事件,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出,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引起血栓的相關性,但也無法完全排除疫苗可能與非常罕見的瀰漫性血管內凝固(DIC)合併血小板低下與大腦靜脈竇栓塞(CVST)之不良事件有關,因此接種前應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
 
此外,因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治療為引起血栓之危險因子,建議現階段前述對象先暫緩接種。另接種疫苗後14天內若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或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紫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衛福部也於line帳號「疾管家」設置了「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民眾可透過這個系統回報健康狀況。
 
哪些人不適合打疫苗? 曾打疫苗過敏者要小心
 
新冠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因為這些新冠疫苗使用的病毒都是死的或只是片段基因,所以不會因為打疫苗而染病。
 
那麼有沒有哪些疾病者不能接種?整體而言,新冠疫苗沒有太特別的禁忌症,但是曾經打疫苗發生過敏者,就要非常小心,應主動告知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打。正處於感冒症狀(例如發燒)者也不適合施打,應等症狀緩解再說。孕婦、哺乳期婦女因為沒有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是否接種可與醫師討論。兒童也因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暫不建議接種。
 
如果有嚴重肝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且病情控制不佳者,應審慎評估,主要是擔心打疫苗後如果病情有變化,會懷疑是疫苗惹的禍,徒增糾紛。
 
至於B肝或C肝患者,只要不是處在嚴重病況下,依據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發布的肝病患者施打新冠病毒疫苗專家共識,無須忌諱施打新冠疫苗,也就是說都可以打。
 
此外,目前全球已超過百人「二次感染」新冠肺炎,顯示部分人抗體可能掉得很快,再加上病毒會不斷變異,因此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民眾,還是可以接種疫苗。
 
另外,有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也建議由醫師評估是否可以接種疫苗。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接受新冠病毒疫苗施打。
 
台灣需65%的人有足夠抗體 才能達到群體免疫
 
要注意的是,別以為打完疫苗就「百毒不侵」;疫苗可以讓人接觸到病毒後,不至於引發肺炎等重症,但病毒仍可能存在呼吸道,傳染力會下降但還是會有,因此打完疫苗後還是必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一樣要做好防疫措施。
 
而且要努力提升新冠疫苗的接種率,才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效果。以台灣來說,預估至少需65%的人有足夠免疫力,病毒才不容易傳播,才能達到群體皆有保護力的效果,因此疫苗的有效性及接種率是否夠高,都是影響疫情能否早日落幕的關鍵。
 
病毒不斷變異 疫苗需持續翻新
 
此外,有了疫苗仍必須跟時間賽跑,因為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現有疫苗的保護力可能愈來愈差,例如南非變異病毒株已讓疫苗平均保護效力掉了超過20%,使得保護力令人擔心。新冠病毒因為是RNA病毒,特性就是會一直變異,一旦現有的新冠疫苗無法產生足夠的交叉保護力時,很可能要比照流感疫苗的做法,也就是每年都得針對病毒變異株重新設計、製作,並發展出多價的疫苗,以防禦不同的、可能流行的變異株,民眾也要每年重新接種一次。
 
所幸,此次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疫苗的研發技術大有突破,以mRNA疫苗來說,藥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修改病毒的基因序列,重新製作可以對付變異病毒的疫苗。
 
全世界的交通往來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已經暫停一年多了,疫苗是全球防堵新冠病毒的希望所繫,若能普遍施打,再加上必要的防疫手段,全球恢復正常交流應可樂觀期待!
 
國際主要新冠疫苗簡表
 
Q&A
Q 疫苗的原理是什麼?
A 疫苗就是讓人體在安全情況下接觸到病原體,預先產生出對付該病原體的抗體和T細胞,下次再遇到病毒就有武器對付。 若以「演習」來比喻,如同安排好假的敵人,讓人體先模擬演習一下敵人進攻後的情況,知道如何部署大軍對抗。因為身體對於免疫的記憶會持續一段時間,一旦病原體真的來襲,免疫系統就會迅速反應、全面防堵,感染產生的症狀就會減輕,不那麼嚴重。
 
Q 全世界最早問世的疫苗?
A 全球第一支疫苗是金納(Edward Jenner)博士於1796年發明的「天花疫苗」,他發現牛痘可以預防天花,且將此物質取名為疫苗。疫苗的英文「vaccine」,就是取自拉丁文中意指「牛」的「vacca」一字。天花疫苗問世後,世界上最後一例天花病例出現在1977年,從此以後便消聲匿跡。
 
Q 為什麼有些疫苗是把病毒打到體內,卻不會引發疾病?
A 這類疫苗是所謂的「死毒疫苗」,因為把病毒殺死了,所以不會致病,但死掉的病毒還是可以誘發人體產生抗體,達到產生抵抗力的目的。 另外有一種減毒疫苗,病毒沒有完全殺死只是減低其活性,根據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資料,目前台灣上市使用的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德國麻疹、水痘、帶狀疱疹、日本腦炎嵌合疫苗、口服輪狀病毒、黃熱病。這類疫苗對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者,有可能造成自然感染,較有安全顧慮。
 
Q 什麼是基因工程製造的疫苗?
A 相較於減毒疫苗、死毒疫苗,製作過程仍須使用到整隻病毒,風險較高;現在的疫苗幾乎都是用基因工程的方式,取病毒的一部分基因或蛋白質片段來設計疫苗,這種方式不僅安全,又可以大量生產、製造。以此次新冠疫苗來說,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都屬於基因工程疫苗。
 
Q 為什麼有些疫苗必須用雞蛋製造?
A 目前只有流感疫苗會使用雞蛋製造,這是因為流感病毒不易培養,研究人員發現把流感病毒打到雞蛋裡,可以長得很好,才會用雞蛋大量培養製造。但除流感疫苗外,現在疫苗幾乎都是用猴腎細胞培養病毒,可以解決有些人對雞蛋過敏的問題。而且相較於雞蛋屬於禽類蛋白質,猴腎細胞是哺乳類細胞,製作出來的蛋白質與人類比較近似,比較接近人體真實的免疫反應。
 
Q 為什麼有些新冠疫苗需要低溫保存?
A 因為mRNA疫苗較不穩定,所以需要在攝氏零下20度至70度的極低溫冷凍保存;如果是D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和死毒疫苗,都只要在攝氏2~8度冷藏保存即可。
 
Q 疫苗的幾價是什麼意思?價數愈高愈好嗎?
單價疫苗是指只含有單一抗原成分的疫苗,主要針對一種型別的病原體感染;兩種以上抗原成分按照適當比例混合製成的疫苗則稱為多價疫苗,2種稱兩價、3種稱3價,以此類推。如果新冠病毒將來演變成不只一個型別,那疫苗也可能要製造成多價疫苗,才能發揮保護力。
不過,價數高的疫苗雖然能產生廣泛保護力,但是「背一本書會比背很多本來得印象深刻」,同理,多價疫苗可讓人體產生多樣的抗體,但抗體濃度可能較低,因此還是要看需求,價數愈高不一定愈好。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