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8期
出刊日:2021-10-15
威脅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中,儘管疫苗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問世, 但病毒仍持續變種,躲過人們的追緝。疫情將如何落幕? 從過往人類與傳染病對戰的歷史,再參照如今的醫藥發展,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第58期
- 編輯筆記 / 從免疫系統、疫苗到藥物 全盤解析抗疫知識
- 新聞NEWS一下 / 「斯卡羅」演員查馬克淋巴癌病逝 享年42歲
- 新聞NEWS一下 / 資深演員龍劭華猝逝 醫師提醒糖尿病患應同時「護心」
- 世紀大疫未歇─ 掌握抗疫關鍵知識 迎來戰勝曙光-疫苗篇 回顧百年疫苗史 迎向新疫苗時代
- 藥物篇-更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藥物 如火如荼發展中
- 病毒篇-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冠病毒突變解密
- 疫苗打右手臂比較好?打完針到底要不要揉? 打針6大疑問Q&A
- 眼前突現黑影或閃光… 小心視網膜裂孔、剝離!
- 「吞抹落…」 吞嚥困難怎麼辦?
- 肩膀一高一低… 脊椎側彎該如何「截彎取直」?
- 癌症轉移到腦部!怎麼辦?
- 疫情反反覆覆看不到終點… 「壓力山大」如何調適?
- 疫情警戒下, 如何找回流失的肌力?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 / 糖尿病新藥 越來越強大 減糖又甩油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新冠病毒肆虐下 青光眼病人的照護
- 如何提高顛峰骨量, 減少老來骨鬆、骨折風險?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頭暈或暈眩怎麼辦?
第57期
出刊日:2021-07-15
從2004年起,肺癌的死亡人數就超越傳統的國病──肝癌,已經連續十幾年都是奪走最多國人生命的癌症,每年約有9千多人死於肺癌;在癌症發生率上,肺癌也高居第二(僅次於大腸癌),肺癌已經被公認為新國病。
第57期
- 編輯筆記 / 勿忽視「新國病」的殺傷力
- 新聞NEWS一下 / 資深藝人長青因心臟疾病過世 享壽76歲
- 新聞NEWS一下 / 阿茲海默症進展 美核准20年來首款新藥 臺大醫院開發出新檢驗方法
- 肺癌篩檢=健康管理 揪出早期肺癌才能降低死亡率
- 眼角膜移植捐贈, 讓光明無限延續!
- 可能致命的血栓如何治療、防範?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進入標靶新時代 存活率大增
- 致命的主動脈剝離 如何搶救「爆血管」危機?
- 藥物加手術,力抗巴金森氏症!
- 有甲狀腺機能亢進不自知… 小心甲狀腺風暴!
- 腎臟水腫恐傷腎功能! 找出病因 解除排尿障礙
- 懷孕時,麻麻痛痛怎麼辦?
- 拉筋怎麼拉才好呢?
- 消脂保肝專欄 / 宅在家易變胖 別忘人「瘦」保險!
- 透視青光眼 / 如何讓你的青光眼就診 更有效率?
- 內分泌知識小棧 / 胰島素問世百年效果佳 降血糖同時需嚴防低血糖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從電影「父親」 看失智症患者的照顧
- 活動繽紛 / 「自煮防疫」 全健會X遠東SOGO宅料理競賽開跑!
- 活動繽紛 / 從小扎根 停課不停學 《好健康小學堂》線上課程開跑!
第56期
出刊日:2021-04-15
為早日終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夢魘,各國將希望寄託在史上最快問世的新冠疫苗之上,紛紛展開接種作業;台灣也透過COVAX(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取得一定配額,以及向國際藥廠、本土藥廠預購等,預計將可購買3000萬至4500萬劑疫苗供國人施打。掌握疫苗資訊,了解適合施打與否,無疑是現階段最重要的防疫課題。
第56期
- 編輯筆記 / 疫苗飛躍式進展 疫情終結現曙光
- 新聞 NEWS一下 / 蕭彤雯、洪一中切除肺結節 慶幸低劑量電腦斷層早期發現
- 新聞 NEWS一下 / 利用心臟死後捐贈之肺臟 臺大醫院完成首例雙側肺臟移植
- 封面專題 / 新冠疫苗上市!我該施打嗎? 疫苗疑問全解答
- 減重針,減肥新選擇? 健康減重仍是甩油不二法門!
- 移動式CT及MRI漸成趨勢! 可救治更多病人 帶動醫療發展
- 減少不必要的切片 揪出攝護腺癌有新利器!
- 腎臟有水泡,要緊嗎?
- 皮膚出現白色斑點,怎麼回事?
- 鎖骨骨折!要開刀嗎?
- 最惡性的腦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存活期已有進步
- 擺脫漏尿的尷尬! 女性尿失禁 多重治療「止漏」
- 小酌怡情,但如何避免酒精成癮?
- 萊豬恐慌?安心吃豬肉關鍵解答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神經免疫疾病治療的新進展
- 三酸甘油酯會傷「心」! 糖尿病人如何妥善控制血脂異常?
- 透視青光眼 / 談青光眼患者的飲食
- 活動訊息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
第55期
出刊日:2021-01-15
有別於以往提到癌症多半是談手術或化療、放療,現在正夯的則是基因檢測,儼然成了癌症治療的新希望。然而,癌症病人是否都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檢測後又有什麼用處?尤其有些基因檢測需自費且費用高昂的情況下,又該如何抉擇?
第55期
- 編輯筆記 / 解碼癌症關鍵基因 扭轉命運
- 健康NEWS一下 / 肺癌篩檢普及化」連署達標 發起癌友喜泣「盼後人不再受苦
- 健康NEWS一下 / 名歌手陳昇口腔腫瘤開刀 取消演唱會專心休養
- 封面專題 / 罹癌了, 我該做基因檢測嗎?
- 除了賈伯斯,還有奧黛麗赫本⋯⋯ 撲朔迷離的神經內分泌瘤, 到底是什麼病?
- 突然的體重改變, 可能是甲狀腺出問題!
- 男性性功能障礙, 也是全身健康警訊!
- 感冒後咳不停… 原來是急性支氣管炎!
- 呼吸器及呼吸治療 如何發揮救命功能?
- 好好的,怎麼會突然氣胸?
- 胸痛竟是子宮內膜異位引起! 「跑錯棚」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 揮別眼袋及眼瞼下垂 眼整形「回春」
- 怎麼吃可以「顧腰子」?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偏頭痛也有標靶藥物!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 / 咖啡是健康的毒藥? 還是解藥?
- 糖尿病患飲食原則
- 王清泓醫師專欄 / 如何正確使用眼藥?
- 善意的循環與延續 好心肝健康生活館邀您一同做公益
- 全民健康 自「煮」防疫 SOGO網路料理競賽 溫暖上菜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
第54期
出刊日:2020-10-15
肺癌已經連續數年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冠,死亡人數年年攀升;要早期發現肺癌,唯有靠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醫師呼籲若能廣設此一檢查,「超前部署」,將更有助於防治「新國病」! ●新冠病毒疫苗火速研發中? ●「紅白」大對抗?!紅肉、白肉,到底哪種肉較健康?? ●擺脫洗腎王國!別讓這些原因傷害你的腎臟? ●搶救記憶!失智症診斷及藥物研發進展
第54期
- 編輯筆記 搶救新國病─肺癌
- 新聞news一下 / 前總統李登輝98歲高齡辭世 多種宿疾纏身仍高壽 自律遵醫囑
- 新聞news一下 / 議員全家鉛中毒 掀中藥重金屬超標風暴
- 不抽菸卻罹患肺腺癌? 原因找到了! 肺癌防治 應超前部署
- 肺臟移植突破萬難 讓病人重新呼吸!
- 備戰下半場! 新冠病毒疫苗火速研發中
- 擺脫洗腎王國! 別讓這些原因傷害你的腎臟
- 搶救記憶! 失智症診斷及藥物的研發進展
- 小心「腦動靜脈畸形」 引發年輕型腦中風
- 白內障手術後不滿意 可能是哪些原因?
- 殺人無罪爭議下… 了解思覺失調症
- 「紅白」大對抗?! 紅肉、白肉,到底哪種肉較健康?
- 楊智超專欄 / 老年人的肌力減退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 / 用對方法 實踐健康長壽的人生目標!
- 糖尿病藥物可護心、護腎, 還能改善脂肪肝!
- 透視青光眼 / 認識眼藥
- 脖子突然不能動了! 怎麼辦?
- 防疫新生活 五星防疫餐 線上料理競賽獲滿堂彩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
- 基金會動態 / 愛與善心的平台 好心肝健康生活館開幕囉!
第53期
出刊日:2020-07-15
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解析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好壞不分、搞錯對象,攻擊自己的正常器官。而且自體免疫疾病症狀十分多樣,光從症狀不易辨別,如果身體不適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有「發燒、疲累、關節痛、皮膚出疹」等狀況,可尋求免疫風濕科的診斷。
第53期
- 編輯筆記/免疫力的奧妙
- 演員吳朋奉出血性腦中風猝逝享年55歲
- 藝人李明依罹患甲狀腺癌一期手術後仍須放射碘治療
- 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 全身都可能遭殃 解析自體免疫疾病
- 後新冠肺炎時代 ─如何安心旅遊?
- 龍骨的「避震器」壞了! 椎間盤疾病 讓人坐立難安
- 嗆到要注意! 小心「吸入性肺炎」的威脅
- 穩定型心絞痛 吃藥就好?還是要放心臟支架或手術?
- 撞到頭 小心腦震盪或腦出血
- 尿酸、痛風 迷思釐清
- 我是鼻過敏 不是感染新冠病毒 鼻過敏的特徵與治療
- 脂肪也會長癌症?!認識脂肪肉瘤
- 長脂肪瘤要緊嗎?
- 楊智超醫師專欄/哪些症狀要懷疑是巴金森病?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脂肪肝炎解藥問世 腳步快了?
- 內分泌知識小棧/為什麼會得第二型糖尿病? 8大原因解析!
- 王清泓醫師專欄/為什麼病人會因為青光眼而失明?
- 頭痛到底要不要緊?解答您最關心的頭痛問題!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
第52期
出刊日:2020-04-15
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從中國武漢竄出,隨著國際交通蔓延到全世界,迄今疫情已經延燒超過100天,病例數、死亡數不斷攀升,暫時還看不到疫情結束的訊號。儘管對於這個陌生的新病毒,我們仍有許多未知,但也有許多地方已經逐漸明瞭,正確的醫學知識就是力抗病毒最好的解方。
第52期
- 編輯筆記/新冠病毒全境擴散 權威專家為您解惑
-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101歲高齡辭世? 養生秘訣:不菸不酒、運動、控制體重
- 新北市議員唐慧琳罹胰臟癌 臉書湧入留言加油打氣
- 新冠病毒全球延燒 防疫關鍵解答
- 新冠病毒易傳播、病程長 守住醫療量能是關鍵
- 心臟主動脈瓣膜出問題,很嚴重嗎?
- 新突破!原位癌症疫苗 將腫瘤當作癌症疫苗工廠 晚期淋巴癌臨床試驗見成效
- 低溫療法 喚醒昏迷病人!
- 肺癌防治 篩檢、治療雙管齊下 第三代標靶藥納健保
- 魚油證實可「護心」 多吃新鮮魚類也有幫助!
- 乳癌患者逾3成不到50歲! 遠離危險因子 減少乳癌年輕化威脅
- 牙周病到底怎麼來? 牙菌膜是元兇!徹底刷牙能清除
- 情緒起伏大,是躁鬱症嗎?
- 楊智超醫師專欄/眼皮下垂、看不清楚 也可能是肌無力症!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羅馬非一日而成 肥胖非一餐可成
- 內分泌知識小棧/糖尿病藥物也能預防腦中風!
- 子宮內膜厚或薄?有關係!
- 吃冷飯能減肥? 抗性澱粉在紅什麼?
第51期
出刊日:2020-01-15
老人家「龍骨」骨折了!怎麼辦? 高齡化社會來臨,不少老人家因骨質疏鬆加上一個跌倒、扭傷,俗稱「龍骨」的脊椎就可能發生「壓迫性骨折」。到底什麼是脊椎壓迫性骨折?需不需要開刀?聽說可以打骨水泥,那又是什麼?種種疑問,一次釐清!
第51期
- 編輯筆記/顧好龍骨 健康到老
- 藝人高以翔猝死震驚各界 疑心血管問題引起 享年35歲
- 余苑綺 直腸癌復發轉移 接連產二子 疏於追蹤
- 老人家「龍骨」骨折了!怎麼辦?
- 減重手術消肥胖 還能治療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
- 臺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陳韻之: 「減重讓我的人生reset(重開機)!」
- 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 如何照護學問大
- 漸進式安寧緩和醫療 給病人身心靈最大的支持
- 急性腦梗塞,打通血管有兩招! 把握時間搶救腦細胞
- 「蛤?你說什麼?」 一耳突然聽不見 是怎麼了?
- 血尿勿輕忽 小心膀胱癌及上泌尿道上皮癌!
- 生活中常見的眼外傷 如何處置較適當?
- 楊智超醫師專欄/坐骨神經痛 究竟是哪裡痛? 追「根」究「底」揪病因
- 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糖尿病藥新用途 減糖消脂又保肝
- 內分泌知識小棧/肌少症與糖尿病密切相關 減脂不減肌 同時預防兩種病
- 月經開始不規則 更年期來了嗎?
- 國人普遍不夠「鎂」 均衡飲食 創造「鎂」麗人生!
- 肩膀痛到流淚、手也舉不高 五十肩找上門了嗎?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 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